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5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的第2卷,主题为“法律论证的元理论”。
内容简介
书中收录了欧陆法律论证理论知名学者的扛鼎之作:芬兰坦普雷大学教授阿尔尼奥、德国基尔大学教授阿列克西、瑞典隆德大学教授佩彻尼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合作而成的《法律论证的基础》,以及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诺依曼所作《法律论证理论》。
与此同时,在这一卷里同样可以读到国内同仁对于相关理论的论述:台湾学者吴从周基于民法案例,对法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地位进行了考察;柏林自由大学李君韬博士对耶林“对抗侵辱行为的法律保障”进行了解析;房文翠教授等人从不同角度对法律领域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宋旭光博士讨论了道德论证的方法论问题,并强调了方法论的选择对于理论建构的重要性。
在论证实践方面,孙光宁副教授以布朗案例分析了道德说教策略和社会学分析策略在基本权利的论证中的作用,黄泽敏博士则简述了我国指导性案例中裁判要点的判决理由地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改版说明
- 法律论证理论的歧路徘徊——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 法律论证的基础
- 法律论证理论
- 初探法感(Rechtsgefühl) ──从民事案例出发思考其在法官判决中之地位
- 法学建构与十九世纪的人格权论述——对耶林《对抗侵辱行为的法律保障》之解析
- 法律的客观性与确定性——法律现实主义批判
- 法官释法中自由裁量的客观性——以法学方法论为视角的探讨
- 道德论证的方法论问题——图尔敏与黑尔之争
- “终审不终”现象的成因与消解——确立司法终局性的法律和社会双重路径
- 基本权利的论证策略及其运用——以布朗案为例
-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判决理由地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