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哲学要义》综合了赵敦华多年的研究成果,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启蒙哲学、批判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辩证哲学和《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引文和缩略语的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启蒙哲学
  • 第一节 启蒙之子
  • 一、伊壁鸠鲁:启蒙思想的化身和“自我镜像”
  • 二、宗教批判的滥觞
  • 三、希腊哲学史的现代哲学胚胎
  • 第二节 启蒙时代的哲学史
  • 一、启蒙三国比较研究
  • 二、从英法唯物主义到德国唯心主义的启蒙哲学
  • 三、自由主义的哲学批判
  •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
  • 一、泛道德主义批判
  • 二、道德谴责的实践效应
  • 三、马克思亲履的道德实践
  • 第四节 恩格斯的启蒙观
  • 一、英法哲学和宗教批判
  • 二、启蒙哲学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
  • 第五节 葛兰西的“启蒙文化哲学”
  • 一、“实践哲学”的启蒙哲学方案
  • 二、黑格尔主义的革命意义
  • 三、新型知识分子的启蒙责任
  • 第二章 批判哲学
  • 第一节 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特征
  • 一、特别迫切的时代问题意识
  • 二、特别明确的批判领域
  • 三、特别彻底的探索过程
  • 四、特别无情的批判风格
  • 五、特别严格的自我批评
  • 六、特别犀利的批判文风
  • 第二节 宗教批判
  • 一、德国宗教批判的批判
  •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
  • 一、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
  • 二、“虚假意识”问题
  • 三、意识形态的定义问题
  • 四、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
  • 五、意识形态的语言属性
  • 六、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
  • 七、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
  • 八、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问题
  • 第三章 政治哲学
  •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
  • 第二节 德国封建专制的历史批判
  • 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概要
  • 二、《莱茵报》期间的革命民主主义
  •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部分)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现实维度
  • 一、市民社会批判
  •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哲学论证
  • 三、阶级斗争的纲领
  • 四、阶级斗争理论的检验
  • 五、自由权的批判和实现
  • 六、批判工人阶级内部宗派
  • 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方式的问题
  • 第四节 政治批判的未来维度
  • 一、巴黎公社的预演和未来社会解放政治形式
  • 二、过渡时期的设想
  •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 第四章 实践哲学
  • 第一节 黑格尔式的实践观
  • 一、博士论文中实践观的两个命题
  • 二、面向未来的世界哲学
  • 第二节 走向唯物论的实践观
  • 一、费尔巴哈的影响
  • 二、与费尔巴哈相异之处
  • 三、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
  •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奠基
  • 一、唯心主义是如何发展主体能动性的?
  • 二、旧唯物主义到唯物史观实践观的转折
  • 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实践哲学
  • 一、物质一元论
  • 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
  • 三、劳动的物质前提和基质
  • 四、物质生产关系
  • 五、关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 第五章 辩证哲学
  •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逻辑学部分)
  • 一、马克思辩证法批判的三个主题
  • 二、何谓辩证法的“神秘形式”?
  • 三、黑格尔逻辑学为什么是“颠倒的体系”?
  • 四、“体系的发展的二重化”的矛盾
  •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 一、《精神现象学》:精神劳动的生产史
  • 二、逻辑范畴:精神货币的价值
  • 三、自然精神:“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
  • 四、关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辩证方法
  • 一、逻辑范畴的抽象形式
  • 二、辩证法的理性方法
  • 三、观念次序的历史运动
  •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
  •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探索之路
  • 一、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叙述
  • 二、从货币到商品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叙述
  • 三、《资本论》的逻辑学底本
  • 第五节 《资本论》的系统辩证法
  • 一、商品
  • 二、商品形式
  • 三、价值形式
  • 四、对商品和货币拜物教“假象”的“反思”
  • 五、货币形式
  • 六、资本形式
  • 第六节 剩余价值学说与《资本论》其他部分的关系
  •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论证问题
  • 二、唯物史观预言是否得到证明的问题
  • 三、道德谴责力量的根源
  • 四、《资本论》四部分的连环综合效应
  • 结束语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
  • 二、 中文参考文献
  • 三、 外文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马克思的思想光辉

    马克思恩格斯提供给我们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根源所在!脱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的孤立事件是不存在的!喜欢刨根问底和寻本逐源的人是不应该错过马克思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单个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凝结在这个商品中的 “抽象人类劳动”,因此是 “价值抽象”;但是,这是从生产使用价值的个别的、具体的有用劳动抽象出来的,因此这种价值抽象并不是与商品的自然形式和人类劳动的自然能力的分离。但是,商品交换的形式则不同,它是凝结在不同商品之中劳动量的比例关系,它不是价值抽象,而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