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8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解人们的故事天性,写出能满足读者预期的故事,才能让你的作品打动人心。
内容简介
大脑在其接触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寻求什么?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好故事的成功?又是什么吸引读者欲罢不能?
本书向我们披露了这些认知奥秘——对每一位执笔写作的人而言,它就是扭转乾坤的法宝。一个成功的作者必须做到的,是激发读者大脑中渴望得知接下去会发生什么的天性。书中以脑神经科学领域的新突破以及来源于小说、剧本和短篇故事的诸多实例为支撑,以大脑的体验为切入点,用革命性的视角对故事进行剖析。锁定大脑的认知特性,告诉写作者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如何吸引读者
-
第二章 如何聚焦于主题
-
第三章 感其所感
-
第四章 主人公究竟想要什么
-
第五章 挖掘主人公的内在问题
-
第六章 故事须言之有物
-
第七章 酝酿冲突,推动变化
-
第八章 原因与结果
-
第九章 会出问题的地方一定会出问题
-
第十章 从铺垫到结局
-
第十一章 次要情节与倒叙
-
第十二章 轮流坐庄才公平:创作者大脑研究
-
致谢
展开全部
写作脑科学:如何写好故事
第一章 如何吸引读者●我们知道这是谁的故事吗?必须有这么一个人,读者可以通过他的眼睛来看故事营造的世界,这个人就是主人公。把主人公看作读者在你创造的世界里的替身。●有没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从第一页起就出现了吗?开篇不要只是给后面发生的冲突作铺垫,要直接进入影响主人公的冲突事件,让读者急于探寻事情的结果。直白地讲,如果当前没有发生什么意义重大的事情,我们读者怎么会想去了解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中有没有冲突?对主人公追求的目标有没有直接的影响?即使你的读者还不知道主人公有什么追求,也要确保这一点。●第一页出现了什么岌岌可危的状况吗?重要的是,你的读者能感觉到这一岌岌可危的状况吗?●读起来有没有一种 “好像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 的感觉?如果主人公在前几页还没有出场,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必要自问:有没有给读者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预感(主人公即将登场),以吸引读者读下去?●读者能否管中窥豹,瞥见故事 “全局图”?能否以此为评估后面所有情节的衡量标准?故事的 “全局图” 给了读者一个评价的视角,传递了每个场景的意义所在,让读者能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如果我们不知道故事的走向,那我们怎么知道故事情节有没有进展?
第二章 如何聚焦于主题・你写的故事要传递什么观点?你希望人们看完后有哪些思考?你想如何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你的故事要对人性做怎样的表述呢?故事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每个故事都会从某个角度告诉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无论创作者是否在刻意传达这一信息。你的故事是如何阐述(解读)人性的?・你的故事有没有综合运用故事主题、故事情节、主人公内在问题来回答故事预设的问题?怎么判断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可以问问自己:我笔下的主人公在故事世界中的遭遇能否体现我设定的主题?是不是每一次情节转折变化都迫使主人公去面对自身的内在问题(也就是限制她成功的障碍)?・情节和主题是否紧扣故事预设的问题?记住,故事问题一直存在于读者心中,每个联系主题的事件都必须响应这一问题。・能否用一小段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设定的主题是如何编排故事情节的?第三章 感其所感・主人公有没有对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做出反应?读者能否立即理解她的反应?我们能否看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和主人公产生某种反应的原因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是否知道她的期望是什么?进而判断出她的期望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在此情况下,她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是否知道这一结果会对她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以第一人称写作,有没有把故事中的一切都透过叙事者的角度来衡量?记住,第一人称的叙述中,叙事者不会提到任何与故事无关,没有烙上她的个人印记的事。・有没有把你的评论留在评论区,让它远离故事?越是想要传达某个信息,越是应该把这个任务交给故事本身。阅读的乐趣在于自行对故事传递的信息做出判断。写作的乐趣则在于暗中布局,使读者最终自愿地选择你的观点。・有没有运用肢体语言来传递我们还不知道的信息?要把肢体语言描述当作一种叙事手段,向读者暗示: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
第四章 主人公究竟想要什么・你知道故事主人公想要什么吗?她最渴望的是什么?她有什么动机?她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你知道故事主人公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吗?达到目标对他来说有什么特定的意义?你知道原因吗?换言之,他的内在动机是什么?・你知道主人公的外在目标是什么吗?他的欲望将他推向什么特定的目标?不要简单地把他置于一个宽泛的 “逆境”,记住,实现外在目标是为了满足一个长期存在的需求或压制已久的渴望,这个目标必须能迫使他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直面某种根深蒂固的恐惧。・你知道主人公的内在目标是什么吗?方法之一就是问问自己:外在目标的实现对她来说有什么意义?在她看来,实现目标对她的自我认同会有什么影响?在她看来,实现目标能证明她什么能力、素质或状况?她的想法正确吗?或者说,她的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互相矛盾吗?・主人公的目标有没有迫使她直面一个长久存在的具体问题或特定恐惧?实现目标必须直面内心深藏的什么恐惧?他将不得不质疑什么根深蒂固的信念?什么事情是她有生以来一直在逃避,而现在不得不要么勇敢地正视,要么举白旗投降的?第五章 挖掘主人公的内在问题・你是否清楚为什么故事从这一刻开始?是什么事情进入了倒计时?是什么迫使主人公不得不采取行动?・你有没有揭示主人公恐惧和渴望的根源?你是否知道她的内在问题是什么?你能不能追根求源,找到过去某个具体的事件?你是否知道在故事开始之前她的内在问题是如何阻碍她的渴望的?・你有没有让故事中的人物向你透露他们最深层、最阴暗的秘密?我并不是好为人师,但是如果你让你笔下的人物对你有所隐瞒,那我们读者一定会看出来的。相信我。・你写的人物传记概要是否足够具体?闭上眼睛时,你能否在脑海里看到具体发生的事件?或者,它们是否仍然停留在抽象概念的阶段?如果你看不到具体发生的事件,那么就没有标准来衡量主人公追求目标的进度。没有 “以前” 就不可能有 “以后”?・你是否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不是说动笔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得知道故事的最终结局(当然,先想好故事结局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对故事的结局毫无头绪,那你怎么让第一页文字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做好铺垫?第六章 故事需言之有物・你是否已经把 “笼统的描述” 彻底转化成了 “具体的描述”?化笼统为具体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本职工作。你也不想让读者凭空瞎猜,误解你作品本来的意思吧?・在经常容易出问题的那几个地方是否有细节缺失的情况?有没有一些地方读者看不到主人公行为背后的原因、基本原理、反应、回忆或其他可能性?・你的读者能否一眼就看出你设计的隐喻在 “现实世界” 中具体指什么?读者能否即刻领会它们的意义,在脑海里勾勒出它们的形象?不能让读者反复看三四遍 —— 读者首先要能想象出它的样子,然后弄明白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所有 “感官细节”(也就是东西看起来什么样子,尝起来什么味道,摸起来什么感觉)都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有其必须存在的理由?你要保证每个感官细节描写都是精心策划妥当安排的结果,其目的是让读者洞察故事情节、故事人物,甚至故事主题。最后,请记住,没有言外之意的场景描写只能算游记。第七章 酝酿冲突,推动变化●主人公认为的真相 vs. 实际的真相●主人公想要的 vs. 主人公实际拥有的●主人公想要的 vs. 别人对她的期望●主人公扮演的角色 vs. 主人公本身●主人公的内在目标 vs. 主人公的外在目标●主人公的恐惧 vs. 主人公的目标(外在的、内在的或内外共通的目标)●主人公 vs. 主人公的对手●主人公的对手 vs. 其仁慈(或仁慈的表象)第七章 自查要点・有没有确保冲突的种子从第一页开始就已萌芽?读者能否看见通向冲突的路径?读者能否预见主人公还没意识到的问题?・有没有建立起 “对抗组”?是否让读者意识到主人公陷入了怎样的两难境地?读者能否预见主人公要做何改变,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冲突有没有迫使主人公采取行动,无论是把它合理化,还是真正做出改变?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故事主人公,你会逃避什么?你自己想逃避什么,就逼着主人公去做什么。・你能否保证把真相都留到 “大揭秘” 的写法一定会使故事更生动有趣?不用担心透露过多信息,因为最后多了可以再删减。直接摊牌通常是件好事。・“反转” 的真相披露之时,之前发生的一切依然合理吗?记住,真相披露之前,故事必须完全讲得通,揭开真相之后,故事必须更合情理。第八章 原因与结果●你写的故事是不是从第一页起就沿着因果关系链条前进?故事中的每个场景是否都是由前一个场景引发的?是否像排好的一列多米诺骨牌,轻轻碰一下第一个骨牌,后面的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全部倒下?每个场景都是对前一个场景所做 “决策” 的检测。●故事因果关系链条中的每个环节是不是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追寻目标(故事问题)展开的?如果不是,请把它删掉,就这么简单。●故事的外在事件(故事情节)是不是由主人公内心不断演进的因果关系链条触发或驱动?我们不关心飓风、股市崩盘、外星人占领地球之类的事件本身,我们关心的是这些事件对主人公追寻目标有什么影响。●故事主人公做决策的时候,她如何得出了这个判断,进而做出这个决策,尤其是她如何改变了主意,这个思考转变过程是否清晰可见?别忘了,不要因为你知道主人公在想什么,就以为你的读者也知道她在想什么。●是不是每个场景都遵循 “行为 - 反应 - 决策” 这一模式?它就像华尔兹三步舞。脑海中牢记这个节奏:行为 - 反应 - 决策。运用这个节奏推动故事走向高潮。●针对故事中的每个片段,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呢?” 像四岁的孩童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旦回答不出来,你就该明白你在这个地方跑题了,或者有其他可能毁掉整个故事的杂质。
第九章 会出问题的地方一定会出问题●是不是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出了问题?不要发善心,一点儿也不行。把社会规范抛到脑后。你设计的情节有没有迫使主人公不断迎接挑战?●有没有把主人公藏得最深的秘密和捂得最严的缺点暴露出来?有没有迫使他坦白交代,即使这样做很难堪、痛苦、尴尬?有没有迫使他面对心中的邪念?如果主人公不敢面对现实,又怎能克服困难,战胜邪恶(或者意识到这一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主人公得到的一切是否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她失去的一切是否都是她为过错而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任何事情发生了,都必须诱发一个后果。事件产生的后果最好能迫使主人公采取他不愿意采取的行动。●主人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形势变得更好,但实际上却让情况变得更糟了吗?很好!对你的主人公来说越糟糕的事,对你的故事就越好。让情况越变越糟,你就可以让故事不偏离正轨,同时让故事的紧张感不断攀升。●反制力量有没有人格化、具体化、现实化?反派人物不必总是愤怒的大猩猩或者持枪行凶的疯子,但读者需要有个人物(或事物)来充当反派。这就意味着模糊的威胁、笼统的 “邪恶”、非具体的可能出现的灾难并不满足要求。这种危险必须非常具体和紧迫。第十章 从铺垫到结局●你的故事里是否暗藏着无意的 “铺垫”?你能保证故事里没有任何透露、暗示、提示某个假 “铺垫” 的成分吗?记住,要鉴别无意形成的铺垫,我们可以问问自己那个老问题:“然后呢?”●有没有一个清晰的事件序列(也就是故事模式),始于铺垫终于结果?你是否确定故事中绝对没有结局骑在铺垫之上的 “骑肩” 现象?同样地,你能否确定每个铺垫都有一系列模式化的 “节点” 或 “信息点” 导向其结局?●这些 “节点” 能建构起一个模式吗?如果你把铺垫和结局之间的点连接起来,故事能讲通吗?能形成一个模式吗?你的读者能从故事线的进展中推断出情节发展规律,而对故事的后续发展有所期待吗?●你的每个铺垫通向结局的道路是否都合乎逻辑?记得一定要把每条由铺垫通向结果的道路理一遍,确保每条可能的道路都合乎逻辑。即使那些主人公由于形势所迫(其实是你的设计)不得不选择放弃的道路,也要合乎逻辑。其实这些你心里清楚主人公不会选择的道路,更值得注意。第十一章 次要情节与倒序●是不是所有的次要情节都会对主人公与其内在问题的斗争产生内在或外在的影响?读者会读次要情节不是因为它们生动有趣或文字优美,也不是因为它们能缓解故事主线给读者带来的紧张感。虽然这三个作用次要情节可能都有,但最重要的是,读者希望次要情节的存在是必定会服务于故事本身的。所以请自问:这个次要情节对主人公的目标追求有何影响(即使其影响微乎其微)?为了真正理解主人公身上发生了什么,次要情节给读者提供了哪些不可或缺的具体信息?●当你转入一个次要情节或倒叙时,你的读者能否感知它必须出现在那一刻的原因?你要确保其出现的逻辑清晰明确,跃然纸上,而不是仅仅把它存留在你的脑子里。当你偏离故事主线的时候,你要让读者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而不是让他们满腹牢骚。●回到故事主线时,你的读者会开始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吗?你要让他在返回故事主线时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一双新的眼睛,能够洞察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主人公的行为表现超出其性格常态时,你有没有在这之前埋下伏笔,提供预告?要确保此前已经给了读者足够的提示,保证读者的反应是 “原来如此” 而不是 “怎么回事”。●你有没有给读者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使读者确信自己没有遗漏什么?绝不能让读者停下来苦苦思索自己错过了什么。
拿下,拿下
相对于 @屠龙的胭脂井 的写作脑科学,[美] 莉萨・克龙 的写作脑稿科学就略逊一点了,也许是译文的原因,也许因为思考习惯的原因,感觉不是很合适,也是快速过了一遍,文中的例子会多一点,也许这些例子的思考角度和我们习惯的不一样,难以共鸣!但不影响我看她的别一本书 <<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 6W 原则>>!那还说什么了,安排!
一位脑科学家讲述写作,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表达观点,这属于是微观写作的范畴。但是跟微观写作同样重要的,是快速写作,也就是怎么很快地写出一篇文章;还有宏观写作,也就是怎么让你的文章引人入胜。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