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0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在考古学与文化学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对汉代画像艺术所表现的审美观念所做的美学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从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写起,对汉画像的概念、研究状况、生成背景、汉画像的分类、地域分布、题材谱系、汉画像与道儒佛教思想之关系、汉画像的美学背景及现代意义等,都展开了系统的探索。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把汉画像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美学的高度,在现代美学的学术视野上,去挖掘汉画像所表现的汉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提出汉画像是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的新观点。这在视觉文化日益成为当前重要研究领域的今天,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汉民族的审美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
- 第一节 什么是汉画像
- 第二节 汉画像与中国的美学传统
- 第三节 汉画像与美学研究
- 第二章 汉画像研究的历史范式
- 第一节 金石学式的研究
- 第二节 考古学式的研究
- 第三节 文化学式的研究
- 第四节 艺术学式的研究
- 第三章 汉画像的美学研究
- 第一节 从图像志到图像学
- 第二节 象征符号分析法
- 第四章 汉画像产生的时代
- 第一节 经济背景
- 第二节 文化背景
- 第三节 政治背景
- 第四节 厚葬习俗
- 第五章 汉画像的分类
- 第一节 汉画像石
- 第二节 汉代画像砖
- 第三节 汉代壁画
- 第四节 汉代帛画
- 第五节 漆画、玉饰、铜镜纹饰
- 第六章 汉画像石的区域分布及特征
- 第一节 山东汉画像石
- 第二节 苏北、安徽、浙江汉画像石
- 第三节 山西、陕西汉画像石
- 第四节 河南汉画像石
- 第五节 四川汉画像石
- 第六节 汉画像石区域之间的交流
- 第七章 汉画像的题材谱系
- 第一节 天文图像
- 第二节 升仙图像
- 第三节 历史故事图像
- 第四节 祥瑞图
- 第五节 战争图
- 第六节 狩猎图
- 第七节 庖厨图
- 第八节 乐舞百戏图
- 第八章 汉代墓室画像
- 第一节 墓室画像的由来
- 第二节 墓室画像的图像分析
- 第九章 汉代祠堂画像
- 第一节 何为祠堂
- 第二节 祠堂的类型
- 第三节 祠堂的文化意义
- 第四节 祠堂的审美功能
- 第十章 汉代棺椁画像
- 第一节 棺椁画像的来源
- 第二节 棺椁汉画像的象征意义
- 第十一章 汉阙及其画像
- 第一节 阙的类型及功能
- 第二节 现存的汉代画像石阙
- 第三节 汉画像中的阙
- 第四节 汉阙的象征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 第十二章 汉画像与道家审美观
- 第一节 汉画像中的道家审美观念
- 第二节 道家对汉画像内容的影响
- 第三节 道家对墓地建筑形制、结构的影响
- 第十三章 汉画像与儒家审美观
- 第一节 汉画像与儒家思想
- 第二节 汉画像与儒家美学观
- 第十四章 汉画像中的佛教内容
- 第一节 佛教初传及其影响
- 第二节 汉画像与佛教相关的内容
- 第三节 汉画像中莲花图像及其他形象装饰
- 第十五章 “十字穿环”与“二龙穿璧”
- 第一节 “十字穿环”
- 第二节 “二龙穿璧”
- 第三节 伏羲女娲
- 第十六章 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的美学意义
- 第一节 宇宙形态论
- 第二节 阴阳气化论
- 第三节 天圆地方
- 第四节 天地生成
- 第五节 死后的世界
- 第十七章 汉代美学与汉画像艺术
- 第一节 汉初“黄老”之学影响下的美学与汉画像
- 第二节 经学美学与汉画像
- 第三节 谶纬美学与汉画像
- 第十八章 汉画像审美观念的根源
- 第一节 语言与图像
- 第二节 符号的象征
- 第三节 铸鼎象物
- 第十九章 汉画像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