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现有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比较开始,概要介绍了几种主流的实时以太网。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POWERLINK实时以太网技术。首先介绍了POWERLINK的技术原理、特点、具有哪些功能以及应用层CANopen的概念等,进而介绍了如何实现和使用POWERLINK,包括如何组建和配置POWRELINK网络,如何诊断网络错误等。最后介绍了POWERLINK的典型应用,包括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总线概述
  • 1.1 现场总线
  • 1.1.1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 1.1.2 现场总线产生的需求
  • 1.2 以太网技术
  • 1.3 实时以太网技术
  • 1.3.1 实时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比较
  • 1.3.2 主要实时以太网技术的比较
  • 1.3.3 不同工业应用对于网络的需求
  • 1.3.4 选择实时以太网的标准
  • 1.4 现有实时以太网的标准
  • 1.4.1 几种典型总线的原理
  • 1.4.2 POWERLINK和EtherCAT的比较
  • 第2章 POWERLINK的原理
  • 2.1 IEC国际标准POWERLINK
  • 2.2 OSI模型
  • 2.3 POWERLINK的物理层
  • 2.4 POWERLINK的数据链路层
  • 2.4.1 POWERLINK概述
  • 2.4.2 POWERLINK管理节点
  • 2.4.3 POWERLINK受控节点
  • 2.4.4 POWERLINK服务
  • 2.4.5 POWERLINK周期
  • 2.4.6 POWERLINK短周期
  • 2.5 POWERLINK的同步机制
  • 2.6 POWERLINK数据帧的结构
  • 2.6.1 SoC数据帧结构
  • 2.6.2 Preq数据帧结构
  • 2.6.3 Pres数据帧结构
  • 2.6.4 SoA数据帧结构
  • 2.6.5 ASnd数据帧结构
  • 2.7 DLL状态机
  • 2.7.1 从站DLL状态机
  • 2.7.2 MN周期状态机
  • 2.8 主站网络管理(NMT)状态机
  • 2.8.1 通用初始化NMT状态机
  • 2.8.2 主站MN NMT状态机
  • 2.8.3 从站CN NMT状态机
  • 2.9 CANopen简介
  • 第3章 POWERLINK的功能和特点
  • 3.1 应用案例
  • 3.2 一“网”到底
  • 3.2.1 多路复用
  • 3.2.2 大数据量通信
  • 3.2.3 故障诊断
  • 3.2.4 网络配置
  • 3.2.5 实现方案
  • 3.2.6 开发难度
  • 3.3 性能参数
  • 3.4 网络拓扑
  • 3.4.1 网络拓扑概述
  • 3.4.2 节点的寻址
  • 3.5 热插拔
  • 3.6 冗余
  • 3.6.1 双网冗余
  • 3.6.2 环形冗余
  • 3.6.3 多主冗余
  • 3.6.4 冗余系统的典型拓扑结构
  • 3.7 交叉通信
  • 3.8 实时域与非实时域
  • 3.9 基于POWERLINK的功能安全
  • 3.9.1 适用于所有现场总线
  • 3.9.2 openSAFETY原理
  • 第4章 POWERLINK的实现方案
  • 4.1 C语言实现方案
  • 4.1.1 硬件平台
  • 4.1.2 软件平台
  • 4.1.3 物理层
  • 4.1.4 软件介绍
  • 4.1.5 软件架构
  • 4.1.6 软件模块
  • 4.1.7 基于Windows的方案
  • 4.1.8 基于Linux的方案
  • 4.1.9 基于VxWorks的方案
  • 4.1.10 基于FPGA的方案
  • 4.1.11 运行openPOWERLINK
  • 4.2 HDL语言实现方案
  • 4.2.1 方案优势
  • 4.2.2 方案架构
  • 4.2.3 FPGA资源
  • 4.2.4 支持的平台
  • 4.2.5 与上位机的接口
  • 4.2.6 异步并行总线
  • 4.2.7 POWERLINK IP的寄存器介绍
  • 4.2.8 Verilog HDL最小应用层
  • 第5章 POWERLINK应用层
  • 5.1 CANopen应用层
  • 5.2 对象字典
  • 5.3 XDD文件
  • 5.3.1 设备描述
  • 5.3.2 网络通信描述
  • 5.4 异步通信模型
  • 5.4.1 SDO读
  • 5.4.2 SDO写
  • 5.4.3 SDO命令接收方的处理过程
  • 5.5 同步通信模型
  • 5.5.1 从站发送的通信参数配置(0x18XX)
  • 5.5.2 从站发送的映射参数配置(0x1A00)
  • 5.5.3 从站接收的通信参数配置(0x14XX)
  • 5.5.4 从站接收的映射参数配置(0x1600)
  • 5.5.5 主站发送参数的配置过程
  • 5.6 应用编程接口
  • 5.7 自定义应用层
  • 5.7.1 对象字典
  • 5.7.2 自定义异步协议
  • 5.7.3 自定义同步协议
  • 第6章 POWERLINK的网络组态
  • 6.1 openCONFIGURATOR简介
  • 6.2 openCONFIGURATOR的使用
  • 6.2.1 创建新的openCONFIGURATOR工程
  • 6.2.2 openCONFIGURATOR配置Preq-Pres模式通信
  • 6.2.3 openCONFIGURATOR配置PRC模式通信
  • 6.2.4 openCONFIGURATOR配置交叉通信
  • 6.3 Mnobd文件解析
  • 第7章 POWERLINK通信诊断
  • 7.1 诊断工具简介
  • 7.2 Wireshark使用方法
  • 7.2.1 下载及安装
  • 7.2.2 网络连接
  • 7.2.3 运行Wireshark
  • 7.2.4 Wireshark数据分析
  • 7.2.5 对各个从节点状态的诊断
  • 7.2.6 Wireshark过滤功能
  • 7.2.7 配置过程中对错误的诊断
  • 7.3 Omnipeek简介
  • 7.3.1 Omnipeek安装
  • 7.3.2 EthernetAnalyzer安装
  • 7.3.3 PC网卡的配置
  • 7.3.4 X20_ET8819的设置
  • 7.3.5 启动Omnipeek
  • 7.3.6 对X20_ET8819的配置
  • 7.3.7 关闭防火墙
  • 7.3.8 线缆连接
  • 7.3.9 开始分析
  • 7.3.10 X20_ET8819的高级设置
  • 7.4 错误处理机制
  • 7.4.1 POWERLINK可能出现的错误
  • 7.4.2 各种错误对应的对象字典中的对象
  • 7.4.3 源码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 第8章 POWERLINK的应用
  • 8.1 基于POWERLINK的伺服驱动器设计
  • 8.1.1 硬件平台
  • 8.1.2 软件设计
  • 8.1.3 DS402
  • 8.1.4 伺服中关于通信的设计
  • 8.1.5 一拖多伺服的设计
  • 8.1.6 伺服设计实例
  • 8.2 基于POWERLINK的DCS系统设计
  • 8.2.1 大数据量传输
  • 8.2.2 多主站冗余
  • 8.2.3 监控功能
  • 8.2.4 通信功能
  • 8.2.5 强制切换
  • 8.2.6 环网冗余和线缆冗余
  • 8.2.7 热插拔
  • 8.2.8 无扰下装
  • 8.2.9 可扩展背板总线
  • 8.2.10 网络组态工具
  • 8.2.11 POWERLINK各种冗余的拓扑结构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