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叙事性非虚构文学怎么写?这本书告诉你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内容简介

从约翰·麦克菲、大卫·格恩、阿图尔·加万德刊登在《纽约客》上的故事,到玛丽·罗奇的《僵硬》、艾瑞克·拉森的《白城恶魔》等非虚构巨作的横空出世,叙事性非虚构文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作者杰克·哈特曾任《俄勒冈报》主编,在美国新闻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见证了多部普利策获奖作品的诞生。

在本书中,作者将告诉你本书涵盖了报告文学、散文、小品文等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故事理论与结构、场景、动作、人物等,并介绍了初稿、修订、编辑等出版流程。作者讲述的是故事背后的故事,带领读者深入观察叙事性非虚构作品的创作过程。书中有蒙田、E. B. 怀特等著名作家和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例子,以及大量来自杂志文章、非虚构畅销书、纪录片、广播节目的实例,是新闻记者、非虚构作家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创意写作书系”顾问委员会
  • 致谢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章 故事
  • 故事观念根深蒂固
  • 故事的根基
  • 故事的影响
  • 第二章 结构
  • 构思结构
  • 设计图
  • 叙事弧线
  • 1. 阐述
  • 2. 上升动作
  • 3. 危机
  • 4. 高潮
  • 5. 下降动作/结局
  • 第三章 视角
  • 视角人物
  • 第一人称
  • 第二人称
  • 第三人称
  • 立足点
  • 距离
  • 第四章 声音和风格
  • 程式化声音
  • 第一人称和声音
  • 作者形象和立足点
  • 声音和风格
  • 隐喻风格
  • 形成风格
  • 第五章 人物
  • 现实世界人物的崛起
  • 欲望
  • 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 直接和间接的人物塑造
  • 外表
  • 动作、表达和习性
  • 身份标识
  • 言语
  • 奇闻趣事
  • 人物塑造的目的
  • 第六章 场景
  • 挖掘内在的场景
  • 选择场景
  • 报道场景
  • 透露真情的细节
  • 集体细节
  • 空间
  • 确立镜头
  • 结构
  • 氛围
  • 布景
  • 赋予场景生命力
  • 场景的构建
  • 第七章 动作
  • 叙事导语
  • 持续的动作
  • 动作语言
  • 主动语态
  • 时态
  • 虚词
  • 跨越开始
  • 时间标记
  • 节奏
  • 阐述
  • 第一手的动作
  • 第八章 对话
  • 内心独白
  • 重构对白
  • 第九章 主题
  • 主题陈述
  • 全身心投入
  • 经久不衰的主题
  • 寻找主题
  • 第十章 报道
  • 沉浸式报道
  • 接近对象
  • 观察和重构叙事
  • 采访
  • 人物、场景、动作和主题
  • 识别故事
  • 第十一章 故事叙述
  • 短篇故事叙述技巧
  • 长篇故事叙述技巧
  • 第十二章 释义性叙事
  • 第十三章 其他叙事技巧
  • 小品文
  • 书挡叙述
  • 个人随笔
  • 专栏
  • 第一人称叙述
  • 第十四章 道德准则
  • 挑战
  • 背弃信仰
  • 回忆录的道德准则
  • 推测
  • 出示身份
  • 沉浸
  • 背叛
  • 故事结构与风格
  • 技巧
  • 心灵的道德习惯
  • 参考文献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