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9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沈阳故宫案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可预见性规则在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作用及实践缺陷,实现学术突破。
内容简介
从沈阳故宫下马碑案难题切入,系统论述了可预见性规则在界定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上的作用。对于可预见性规则的重大理论问题,如该规则在侵权法中的不同作用、在侵权法与合同法中适用的区别,作出了周密细致的分析。对于运用该规则修正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两大实践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全书在很多议题上突破了原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取得了实质性的学术增量,充分反映了作者占有材料的广泛丰富、发现疑点的及时敏锐,分析问题的深入周密,是一部优秀的研究著作。对于在法系间冲突与融合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妥当借鉴异类法系的具体规则,使其与本国制度相契合,本书也是富有效果的尝试,为比较法方法在部门法中的运用提供了新鲜的范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凡例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导论
- 第一章 可预见性标准的基本理论及其检讨
- 第一节 可预见性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可预见性标准的基本功能及其比较
- 第三节 侵权法可预见性标准的理论基础
- 第四节 侵权法可预见性标准的历史沿革
- 第五节 侵权法与合同法可预见性标准的比较
- 第二章 可预见性标准对我国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借鉴意义
- 第一节 借鉴可预见性标准认定侵权因果关系的理由
- 第二节 借鉴可预见性标准认定侵权因果关系的制度框架
- 第三章 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一般规则的建立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的一般标准
- 第三节 可预见性标准与政策考量
- 第四节 可预见性与其他标准的协同作用
- 第四章 可预见性标准与因果关系中断
- 第一节 作为中断因果关系标准的不可预见性
- 第二节 一般原则——介入因素与最终后果可预见性的双重视角
- 第三节 类型化分析——介入因素下可预见性标准的具体适用
- 第四节 初始严格责任人对可预见性介入因素所致后果的责任
- 第五节 我国法因果关系中断的处理模式及其重构
- 第五章 可预见性标准对责任承担的影响
- 第一节 可预见性与侵权责任形态
- 第二节 可预见性与责任范围确定的一般步骤
- 第三节 可预见性与责任分担
- 第四节 我国法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处理模式及其重构
- 第六章 可预见性标准的例外
- 第一节 蛋壳脑袋规则
- 第二节 纯粹经济损失
- 第三节 其他例外情形
- 结语
- 索引
- Ⅰ 法规索引
- Ⅱ 裁判索引
- Ⅲ 事项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