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建立在流动的田野基础上将祖先崇拜与祖先图像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再造与宗族复兴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从绘制祖先图像的过程展开,通过人类学、艺术史和图像学对祖先图像和当代的宗族组织形式进行综合研究,尝试回应祖先崇拜与宗族观念在新时期的城市与乡村中的多元实践路径,丰富了中国世系群和宗族复兴理论的面向。
书中还对粤西客家这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族群进行相对系统的调查,从方志、民间文献和口述史中,试图恢复一段模糊不清的边缘族群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祖先”的当代想象与再造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反思
- 一 图像研究与人类学
- 二 祖像研究
- 三 重入场域的祖像:宗族复兴与联宗运动
- 第三节 理论视角的选择:传统再造
- 一 主客位研究
- 二 传统的发明与再造
- 第四节 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关于祖先的想象与图像
- 第一节 记忆中的祖先
- 一 荣耀的祖先
- 二 模糊的祖先
- 第二节 谁的祖先与谁的像
- 一 写真与传神
- 二 不同的子孙与不同的祖先
- 第三节 祖先的换装
- 一 肖像画在精英美术传统中的断裂:肖像画与文人画
- 二 祖像在民间美术传统中的消逝:国画、炭像、摄影与木刻版画
- 三 百年来中国的美术学院与传统的纠结:西方古典艺术与社会主义美术创作
- 四 新传统的重萌:再造祖像
- 小结 如何理解几重断裂的传统
- 第三章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 第一节 从珠三角到粤西:地方性的变化
- 一 寻访田野的源头
- 二 中心与边缘
- 第二节 亻厓佬:客家与壮族、瑶族
- 一 入赘的客家人
- 二 多子与多妻
- 第三节 对田野的再思考:社区还是社群
- 一 不同的祖先:乡村与城市
- 二 传统与新传统
- 小结 “传统的所有者”
- 第四章 乡村中的祖先与神
- 第一节 村落中与祖先相关的仪式
- 一 墓祭的顺序
- 二 祠堂里的“六佾舞”
- 三 节日的发明:端四
- 四 七月十四的禁忌
- 第二节 祖先带来的神:企石寺与康王崇拜
- 一 七月初七康王诞
- 二 粤西的萨满与降童
- 三 打大幡与道公佬
- 第三节 亦祖亦神:风水信仰与按察庙
- 小结 源流之中的传统
- 第五章 流动中的群体与传统的激活
- 第一节 以台湾地区为线索
- 第二节 多重边缘
- 一 姓氏文化的边缘:小姓的寻根
- 二 族群边缘:成为客家的亻厓佬
- 三 文化地理边缘:粤西、闽西与赣南
- 第三节 盛世中的宗亲会组织
- 第四节 望祖与地方历史名人
- 小结 传统再造的路径
- 第六章 子孙们的文化实践
- 第一节 会员与宗亲
- 第二节 对国家的想象
- 一 重要的相遇
- 二 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 三 《J子兵法》
- 第三节 大众媒体与新传统传播
- 第四节 JM研究会的经济
- 一 捐款
- 二 J氏酒楼
- 三 JM集团
- 四 公益慈善
- 小结 不同传统的互相发明
- 第七章 图像的权力与权力的图像
- 第一节 社会性躯体:祖像的图式来源
- 一 神像
- 二 领袖画像
- 三 戏剧人物
- 第二节 子孙的“自画像”
- 一 保护者与代言人
- 二 肖似子孙的祖先
- 三 图像的所有权
- 第三节 造像事件的局内人与局外人
- 一 政治精英
- 二 商业精英
- 三 专家
- 第四节 被遮蔽的精英:女性宗亲
- 一 女官员
- 二 女商人
- 三 女专家
- 小结 传统变迁中的权力关系
- 第八章 继续再造还是再次隐匿
- 第一节 通谱的理想与困境
- 第二节 新媒介中的传统
- 一 中华J氏网
- 二 JM研究会的标志
- 三 社交媒体:QQ群、微信群与公众号
- 第三节 “端四”:城里的新节日
- 第四节 祖先造像与流动“祠堂”
- 一 广场与雕像
- 二 纪念馆
- 小结 新传统的命运
-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从祖像的变迁理解宗族复兴中的传统再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后记 如何观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