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着重探讨了儒学是否与权利观念相容,以及儒学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接受权利观念,如何从儒学中发展出权利观念等等。

内容简介

着重探讨了儒学是否与权利观念相容,以及儒学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接受权利观念,如何从儒学中发展出权利观念等等。本书对西方权利思想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对儒学吸收、融合权利观念做了积极的探讨,提出有效的方案。由于作者均是生活于权利制度较为完备、发达的西方社会之中,故在立论上多侧重儒家伦理对权利观念的有效补充,对西方过分突出权利观念、个人主义盛行的现实提出一定的批评。本书对于了解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融合美德与权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儒学视野下的人权
  • 儒学与人权讨论的一个建设性架构
  • 一 经过修正的人权观念及其正当性论证:一个基于历史与实践的进路
  • 二 经过修正的人权观念之应用:儒家传统在跨文化人权对话中的角色
  • 儒家思想与人权的若干问题
  • 当代中国儒家人权观初探
  • 一 为什么是儒学?
  • 二 四个所谓儒家思想反对人权观念的理由
  • 三 人权的基础和内容——一种儒家视角
  • 四 儒家人权观与当代的相关性
  • 结论
  • 作为“后备机制”的儒家权利
  • 一 权利与后备机制
  • 二 作为补救(remedy)的“备用权利”
  • 三 儒家的补救性立场是针对权利的吗?
  • 个人权利是必须的吗?——儒家的视角
  • 一 从不宜谈个人权利的地方说起
  • 二 关于个人权利重要性的讨论
  • 三 费因伯格的“无何有之乡”及其含义
  • 四 对费因伯格的回应
  • 五 个人权利和儒家的人类价值观
  • 六 个人权利的价值
  • 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中存在权利观念吗?
  • 引言
  • 一 权利对于道德生活与伦理学说规范意义上的必要性
  • 二 儒家文本中所表达的权利—责任关系
  • 三 儒学为什么没有(或不能)发展出一种人权理论?
  • 四 概括与总结
  • 人权的儒学进路
  • 将儒家美德转化为权利——儒家伦理观中人之实践能力与潜能研究
  • 一 社会政治背景:中国的父权政治
  • 二 人的责任与权利
  • 三 人权和传统的理性解放
  • 四 美德向权利的转化
  • 人权观念与东亚立场
  • 一 引言
  • 二 普遍性的两种意义
  • 三 认真对待情景(Context)
  • 四 博采众长的权利观
  • 五 权利政治
  • 六 道德实在论、复杂性和建设性参与
  • 内在的尊严——中国传统与人权
  • 基本直觉与普遍共识——孟子思想与人权
  • 一 基本直觉与普遍共识
  • 二 人类道德潜能和平等理念
  • 三 天爵与人爵
  • 宋明新儒学与人权
  • 一 现代观点掠影
  • 二 古典人文主义中的宗教性
  • 三 礼、规则、法律
  • 以礼仪为权利——儒家的选择
  • 一 礼仪之内
  • 二 权利之外
  • 三 宪法或礼典?
  • 四 以文化为中心的人权
  • 自由主义权利与儒家美德
  • 一 美德或权利?
  • 二 自由或共善?
  • 三 超越消极自由
  • 四 超越底线道德
  • 五 以权利与美德的调和为取向
  • 权利个体与角色人
  • 一 简介
  • 二 权利个体(Rights-Bearing Individuals)
  • 三 角色人(Role-Bearing Persons)
  • 儒家思想中的权利与社群
  • 一 引论
  • 二 以社群为中心的道德观与以权利为中心的道德观
  • 三 权利的社群基础
  • 四 社群基础与自主基础的不同后果
  • 五 对权利之社群基础的担忧
  • 六 权利与社群之共生性
  • 七 进一步的复杂性
  • 儒家规范理论与人权
  • 人权与和谐
  • 一 引言
  • 二 传统与定义
  • 三 非计算的平衡(Non-Arithmetic Balance)
  • 四 起事以图变(Rocking the Boat)
  • 五 道德价值与政治价值
  • 六 结论
  • 附录 学界热议儒学发展新路向用人权激活传统儒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