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1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承继迪尔凯姆的道德社会学范式,努力构建一个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道德社会学围绕道德事实尤其是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两类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相互影响、制约和建构。
个体道德事实主要探究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相对应的婚姻家庭、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两类道德事实研究最终指向对正常状态和失范状态下测量指标的建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导言
- 第一章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与发展
- 第一节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
- 第二节 国外道德社会学的发展
- 第三节 我国道德社会学的思想源流及发展
- 第二章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确立道德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途径
- 第二节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道德社会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 第四节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五节 道德社会学的功能
- 第三章 社会行动理论与道德行为事实
- 第一节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 第二节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 第三节 批判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 第四节 社会行动理论对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启迪
- 第四章 道德社会化: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
- 第一节 道德社会化及其理论取向
- 第二节 道德社会化的构成要素
- 第三节 道德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 第四节 道德社会化的测量
- 第五章 婚姻家庭道德:血缘群体中的道德事实
-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社会学意义
- 第二节 婚姻家庭道德规范
- 第三节 婚姻家庭道德事实的研究方法
- 第六章 社会公德:公共领域中的道德事实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社会公德
- 第二节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测量社会公德事实的指标体系
- 第七章 职业道德:业缘关系中的道德
- 第一节 职业与社会分工
- 第二节 业缘关系与职业道德
- 第三节 职业道德事实的构成要素
- 第八章 道德失范
- 第一节 道德失范理论
- 第二节 道德失范的类型
- 第三节 我国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克服道德失范的对策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