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5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身体社会学理论困境与概念史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直面当代西方身体社会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中身体概念处于暧昧状态的理论困境,借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柏拉图、笛卡尔、尼采、梅洛-庞蒂、福柯、巴特勒等古今重要思想家的身体思想,考察了各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如何继承、扬弃、改动身体概念的意涵,进而勾勒了身体概念暧昧化的学理脉络,并为社会学研究应对这一局面提供了某些可行的思路。
目录
- 目录
- 导言 浮华与隐忧——当代西方身体研究的进展与身体概念的暧昧性
- 一 身体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界的兴盛
- 二 身体研究的隐忧——身体概念的暧昧性
- 三 解决身体暧昧性的诸多尝试
- 四 本研究的问题、目标与意义
- 五 研究的方法
- 六 本书的结构
- 第一章 身体概念的早期嬗变与二元论的形成
- 一 柏拉图与身体概念最初的暧昧性
- 1.《斐多篇》对感觉和欲望的批判
- 2.《克拉底鲁篇》与坟墓的比喻
- 3.《蒂迈欧篇》与身体的神造说
- 4.《会饮篇》与爱情中的身体
- 二 亚里士多德的身体观与物质性身体的早期认识
- 三 托马斯·阿奎那的身体认识
- 四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的形成与转折
- 1.笛卡尔二元论中的身—心范围
- 2.《论灵魂的激情》与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论
- 五 小结
- 第二章 全面决裂——尼采与弗洛伊德的身体认识
- 一 尼采的身体思想
- 1.对身—心二元对立的全面反叛
- 2.权力意志化的身体
- 3.道德实践中的身体——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 二 弗洛伊德的身体思想
- 1.关于本能
- 2.三层次自我结构与身体性自我
- 3.身体认识与性心理发展——弗洛伊德儿童性理论
- 4.对禁欲主义的理解
- 三 小结
- 第三章 潘多拉之盒的开启者——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
- 一 客观/对象身体、现象身体和身体的暧昧性
- 二 身体图式
- 1.身体图式的基本含义
- 2.“性图式”的例子
- 3.身体图式的获得、改变与消失
- 三 身体—主体与身体间性
- 1.身体—主体
- 2.身体间性
- 四 小结
- 第四章 层次繁多与破碎杂糅——当代社会理论中的身体思想举隅
- 一 知识与权力作用下的身体——福柯理论中的若干种身体形象
- 1.医学话语中的身体形象
- 2.《规训与惩罚》中与对应不同权力逻辑的三种身体
- 3.《性史》与生命管理权力下的身体
- 二 “为他人的身体”——布迪厄理论中的身体形象
- 1.惯习与身体
- 2.资本与身体
- 3.品位与身体
- 4.为他人的身体
- 三 消费和时尚中的身体——布希亚的身体思想
- 1.消费和时尚的一般逻辑
- 2.消费与时尚中的身体
- 四 物质化的身体——朱迪斯·巴特勒的身体思想
- 1.从《性别麻烦》到《身体之重》——身体议题的再审视
- 2.拯救身体——向建构论发起挑战
- 3.身体的物质性与物质化——巴特勒的话语—身体理论
- 4.想象性身体形态(学)
- 五 小结
- 结语 重构或消解——身体概念暧昧化的原因与社会学的应对策略
- 一 身体概念发展脉络的梳理
- 1.从柏拉图到笛卡尔——身体概念的确认
- 2.尼采与弗洛伊德——身体概念的转折
- 3.梅洛-庞蒂——身体概念暧昧化的跃迁
- 4.当代社会理论中的身体——身体概念的全面暧昧化
- 二 一个可能的解答:身体概念为何会变得暧昧
- 三 社会学面对身体概念暧昧性的可能策略
- 1.概念的繁衍——消除能指的贫乏
- 2.从“身体”到“具身体现”——一种悬置和接受暧昧的策略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