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艺术品罪案编年史,扣人心弦地揭示了艺术品失窃案中最骇人听闻、罪行滔天的一幕。

内容简介

2012年,德国政府从希特勒的主要艺术品经销商——希尔德布兰特·古利特之子科尔内留斯的公寓中查抄了约1300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出自乔治·格罗斯、亨利·马蒂斯、克劳德·莫奈等大师之手。以格罗斯、希特勒和希尔德布兰特这三个与第三帝国艺术界息息相关的人物为中心,记者林美揭示了不为人知的纳粹劫掠艺术品罪行。

1933年,希特勒掌权时对士气低落的国民许诺,他将建立一个净化过的德意志帝国,清除所谓的“堕落”艺术的影响,并重用他认为体现了“雅利安理想”的艺术家。创作了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作品的艺术家纷纷逃出国门,策展人和艺术品经销商则趁机为本人的荣华富贵和希特勒的艺术梦想大肆掠夺。数以千计的杰作销声匿迹,直至今日,纳粹受害者仍然未能找回其家族遗失已久的艺术品。它们沦落为“希特勒最后的人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获誉
  • 序 来电惊梦
  • 第一章 独裁者的青年肖像
  • 第二章 战争之谜
  • 第三章 日食
  • 第四章 阿道夫的银锤
  • 第五章 近墨者黑
  • 第六章 文化同谋
  • 第七章 修正主义历史
  • 第八章 我们诚挚的慰问
  • 第九章 希特勒最后的人质
  • 后记 一切照旧
  • 时间线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艺术品收藏中的权力炫耀

    《希特勒最后的人质:被劫掠的艺术品和第三帝国的幽灵》探讨了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掠夺欧洲艺术品的黑暗历史。作者美国艺术史学家林美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她对这个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中文版由吴新婷翻译,于 2022 年底出版。 本书以达芬奇、拉斐尔、提香、韦尔梅尔和卡拉瓦乔五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为线索,揭示了纳粹如何系统地掠夺占领区的公共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洗劫了上万件杰出的艺术珍品,其中很多来自犹太人家庭。作者描写了战后盟军如何努力寻找这些艺术品归还原主,但是归还工作一直持续到 21 世纪。林美以温暖的笔触还原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书中广泛采用了第一手資料,图文并茂。这不仅是一部战争史和艺术史作品,也展现了希特勒对艺术的痴迷和利用,以及艺术品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命运。它传递着人文精神,提示我们珍惜文化遗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0 岁出头的希尔德布兰特・古利特还是一名士兵。他在一页未注明日期的纸上写道,“在危险至极的时刻”,人类 “冻结” 了他们的情绪,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变成 “一台思维清晰、冷酷无情的机器”。这项技能被希尔德布兰特弃置了 20 年,直到 1938 年秋。面对一个力图摧毁他曾精心呵护的现代艺术的政权,对他来说,运用自己的人脉,帮助纳粹瓦解那个他一度极具影响力的体系,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利可图。希尔德布兰特生于 1895 年 9 月 15 日,是受人尊敬的艺术史学家科尔内留斯・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和妻子玛丽(Marie)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家庭长期浸淫在德意志艺术世界中。科尔内留斯是德累斯顿受人尊敬的萨克森皇家理工学院(Königlich Säch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教授。全家住在当地时尚优雅的凯西泽大街(Kaisitzer Straße)一座宏伟别墅中。祖父路易斯(Louis)已年过八旬,曾是一名风景画家,作品为上中层阶级所喜爱。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