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7-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展现研究成果,拓展教育方法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为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成果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性、本质性、实践性问题的研究为主线,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存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怎样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根源、科学内涵、现象本质、价值形态、主客体关系、矛盾规律、目标定位、内容结构、原则方法、评估反馈、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视阈,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
目录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一、导论:怎样破译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
- (一)人的生命本体论:从“二元论”到“二重性”
- (二)中外学者对人的生命本体所做的探索
- (三)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共时态存在
- (四)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历时态存在
- (五)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交互关系态存在
- (六)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属人特性与功能
- (七)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前提性理论启示
- 二、“结构选择论”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
- (一)“结构选择论”的理论基础
- (二)“结构选择论”的知识借鉴
- (三)“结构选择论”的思维方式
- 三、人的生命本质:实践主体
- (一)人的实践生命
- (二)人的现实生命
- (三)人的主体生命
- (四)人的“二重生命”
- 四、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
- (一)人的生命本体理论的若干模式
- (二)“结构与选择”概念及其规定性
- (三)“结构与选择”的整体规定性
- (四)“结构与选择”的内在关系
- (五)“结构与选择”的功能
- (六)对两种“生命本体论”的评析
- 五、人格结构
- (一)人格概念
- (二)人格结构理论的若干模式
- (三)人格结构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 (四)人格的基本结构
- 六、人格需要力
- (一)人格需要力概念
- (二)人格需要力结构
- (三)人格需要力的特性
- (四)人格需要力的功能
- 七、人格判断力
- (一)人格判断力概念
- (二)人格判断力结构
- (三)人格判断力的特性
- (四)人格判断力的功能
- 八、人格行为选择
- (一)人格环境力
- (二)人格行为选择
- 九、人格结构形成的历程与成因
- (一)人类人格结构的形成历程
- (二)个体人格结构的成长过程
- (三)人格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 (四)人格结构形成的原因
- 十、类群结构与选择
- (一)普遍“类群”概念的空缺及其危害
- (二)类群的概念及种类
- (三)类群结构理论的若干模式
- (四)类群的结构
- (五)类群主体力
- (六)类群文化力
- (七)类群行为选择
- 十一、类群价值“高势位”建设
- (一)类群价值系统概念与内涵
- (二)类群价值系统的结构、特性与功能
- (三)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概念与依据
- (四)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的目标
- (五)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的“马魂、中根、西鉴”方针
- (六)类群价值系统引领多元价值观的方式
- 十二、“完整人格”建构
- (一)先秦时期的人格多样化局面
- (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人格模式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格模式的演变
- (四)当代中国理想人格模式与副现代人格
- (五)当代中国人格的四个层次及其规定性
- (六)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构
- 后 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