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让人放声大哭的疗愈书。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失去,小到儿时弄丢玩具,大到与爱人分手、亲人离世。漫漫人生,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得,却对如何应对失去一无所知。

面对失去,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劝慰:不要难过、失去的东酉可以被新的取代、要悲伤便独自悲伤、时间会疗愈一切伤痛、为他人坚强起来、让自己时刻保持忙碌状态……

这些常见的说法看似正确,但往往是无效的。它们只是暂时封存了痛苦,却无法让我们从失去中释怀,无法化解我们被压抑的悲伤和遗憾。只有我们真正地放下,与那些未了结的情感好好告别,疗愈才有可能发生。

两位作者投入悲伤疗愈事业超过30年,他们从自己及他人的过往人生中总结经验,配合务实的心理分析,帮助我们通过一系列微小而正确的选择走出悲伤,弥补遗憾,重新获得生命能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如何使用本手册
  • 第一部分 觉察悲伤,发现问题
  • 第一章 被忽视和误解的悲伤
  • 悲伤和疗愈
  • 对悲伤保持开放态度
  • 悲伤疗愈如何起作用?
  • 不被接纳的过去影响未来
  • 第二章 关于悲伤的8个困惑
  • 悲伤是否有阶段?
  • 悲伤是否必然引发愤怒?
  • 难道真的“永远无法走出”?
  • 什么时候开始疗愈悲伤?
  • 自杀、他杀、疾病及其他悲剧性情境
  • “内疚”的误用
  • 另一个错误用词:“幸存者”
  • 你只是按上一代的教导做事
  • 第三章 当我们直面失去
  • 我们对如何应对失去一无所知
  • 抚平悲伤的六大“秘诀”?
  • 真正的治愈,不会摧毁信任
  • 把方法变成习惯
  • 第四章 他人没有做好准备
  • 他人无法感同身受
  • 他人害怕我们表达感受
  • 他人试图转移话题
  • 他人想要诉诸理性
  • 他人无法倾听我们
  • 他人不想谈论死亡
  • 悲伤不等于抑郁
  • 第五章 假装已经得到疗愈
  • 纪念还是折磨
  • 我们渴望他人的认可
  • “我很好”通常是谎言
  • 心理能量的丧失
  • 生命活力的丧失
  • 第二部分 准备改变,开始疗愈
  • 第六章 疗愈之前的两个选择
  • 第一个选择:谁应该为我们的悲伤负责
  • 第二个选择:寻找同伴还是独自疗愈
  • 第七章 制订规则
  • 初次同伴会谈
  • 做出承诺
  • 第二次同伴会谈
  • 第八章 识别短期情绪缓解行为
  • 为什么短期情绪缓解行为没用?
  • 第三次同伴会谈
  • 第九章 绘制人生所失图表
  • 比较失去和减少悲伤
  • 什么是人生所失图表?
  • 人生所失图表的内容
  • 从你的人生所失图表中学习
  • 第四次同伴会谈
  • 第三部分 寻找方案,了结悲伤
  • 第十章 什么是不完整
  • 如何识别不完整?
  • 选择那种想要了结的失去
  • 第十一章 绘制关系图
  • 关系图与人生所失图表的差异
  • 了结不是遗忘
  • 准确的记忆画面
  • 悲伤疗愈的关键是说出真相
  • 久病离世也存在未了结的情感
  • 愿望、梦想和期望
  • 关系图示例
  • 第五次同伴会谈
  • 第十二章 悲伤疗愈接近尾声:关系的转变
  • 一声道歉
  • 原谅是一种行动
  • 重要情绪告白
  • 第六次同伴会谈
  • 最后的同伴会谈:读信时间
  • 完成即了结
  • 痛苦画面的闪回
  • 如何处理关系中的新发现
  • 对关系图和悲伤疗愈信的补充说明
  • 第十三章 现在该做什么
  • 悲伤疗愈的善后工作
  • 第四部分 关于选择和其他类型的失去
  • 第十四章 首先解决哪种失去
  • 从有记忆的关系开始
  • 其他容易忽略的选择
  • 第十五章 处理特定失去指南
  • 年轻时父母离世
  • 婴儿早夭、无法生育
  • 亲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 在一个酗酒或有其他不正常情况的家庭中长大
  • 与工作、健康、搬家有关的失去
  • 其他小技巧
  • 最后一句话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之前参加过工作室疗愈类似,正好可以再做一次疗愈

    悲伤与受伤的心有关,和受伤的大脑无关。任何想用头脑疗愈心灵的努力都会付之一炬,毕竟头脑不是疗愈心灵的正确工具。就像用锤子画画,那只会搞得一团糟。情绪本身没有性别之分。没有专属于女孩的伤心,也没有专属于男孩的快乐。什么是疗愈?疗愈意味着感觉更好。疗愈是接受当下的处境,而不是让处境定义我们和我们的幸福。疗愈是为生活找到新的意义,而不用担心再次受到伤害。疗愈是能够享受美好的回忆,而不必独自承担遗憾或悔恨的痛苦。疗愈是承认偶尔感到悲伤或谈论悲伤是完全正常的,无论周围的人如何看待我们。疗愈是我们能够原谅他人无知的言行,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悲伤缺乏了解。疗愈是终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淡然地谈论过往的失去,是一种正常且合理的行为。疗愈悲伤的技能将治愈我们受伤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全身心地经营与他人的关系,从失去中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自由能让我们全力去爱。通过一系列微小而正确的选择,悲伤者可以从失去中得到疗愈。所爱之人离世引发的情绪创伤可以描述为:我们原本一直向身边的人寻求救赎,但当我们再一次需要他们时,他们已经不在了。离婚带来的失去也属于 “无法再爱的人” 这一类。没有绝对的悲伤,不存在那种普遍到几乎所有人都会做出的情绪反应,只有一个不会改变的事实:每一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忘记” 不代表 “永远走不出来”。“幸存者” 一词困住了活下来的人,致使他们不停地回想失去发生的情境。“幸存者” 慢慢就成了他们的标签,对痛苦的不断回溯成为他们往后人生的核心。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那么就什么都不做,也好过用我们目前掌握的错误方法来处理。我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行为(包括身体和情绪上的)。关键就在于,面对失去引发的悲伤,我们如何培养一些好习惯。你需要了解:第一,为了培养新习惯,我们必须在意识层面强化培养好习惯的动力。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这意味着你可能已经意识到需要更有效的信息和习惯来处理悲伤。第二,我们必须学习形成习惯所需的知识或技能。我们悲伤时,要确定哪些方法不可行,并去寻找可行的方法。第三,我们必须不断实践新的方法,直到它慢慢变成自己的习惯。抚平悲伤的六大 “秘诀”:真正的治愈,不会摧毁信任,把方法变成习惯,这 6 种错误观念作为参考,仔细想想是否曾有人对你说过其他错误观念,或影响你抚平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的话语。错误疗愈观念:“不要难过”,“失去的东西可以被新的取代”,“要悲伤便独自悲伤”,“时间会疗愈一切伤痛”,“为他人坚强起来”,“让自己时刻保持忙碌状态”,时间本身并不能疗愈一切伤痛,真正有效果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做的事。我们将重大失去的痛苦埋藏在大量杂务中。但每个深陷悲伤的人都告诉我们:“无论我如何忙碌,到最后,我的心里仍然有个空洞。” 关于悲伤和疗愈的终极真相中 —— 所有的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一例外!疗愈意味着从你独一无二的关系中,寻找并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我们不仅害怕他人表露痛苦,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因失去而产生的正常情绪。失去本身的原因是理性的,但对它的反应是感性的。一般来说,和孩子谈论死亡时最好避免使用隐喻。孩子正在发育的小脑袋,不见得有能力将现实情况与隐喻意象联系起来。但请牢记,他们也只是与你处在相同的世界中,被社会规范束缚着。这个世界教我们用物质取代感受。我们的经验清楚地表明,自然地接近悲伤比其他任何选择都有更长远的好处。所有的关系都包括积极和消极的面向。悲伤者只有对自己和他人完全诚实,才能了结悲伤。他们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无事的样子,他们的表演如此精湛,几乎能够说服自己一切都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虚假疗愈让许多人陷入一种平静而绝望的陷阱之中 —— 时而感觉良好,时而感觉糟糕,但永远无法回到全然幸福和喜悦的状态。希望事情的结局会有所不同,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更多,和内疚并不一样。第一个选择:谁应该为我们的悲伤负责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话,“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能让你对自己感到悲伤”。当我们让其他人或事对我们的情绪承担 100% 的责任时,我们也将他们视为结束我们情绪的责任方。我们成了审视他人的专家,却从不会自我反省。当你愿意承担 1% 的责任时,这就意味着你打破了受害者思维的桎梏。就像一把小钥匙可以打开一扇大门,1% 的责任可以启迪你的思维,唤醒你沉寂已久的心,引领你走向治愈之路。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落泪,所以即使你没有哭,也不要认为自己或者同伴有缺陷。同理,也不要过分看重眼泪的价值。哭泣并不意味着达到了某种完成状态。永远不要陷入 “谈论别人” 的误区。我们只了解自己的故事,当涉及他人的经历时,我们只能推测。在经历一次重大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后,感到被击垮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量摄入食物或酒精并不能帮助我们觉察情绪能量的来源,也不能帮助我们修复因失去而受到影响的关系。就像吃饼干不能缓解争吵带来的情绪创伤一样,购物也不能长期缓解亲人离世或离婚带来的痛苦。一个正常的蒸汽水壶,在积蓄了水蒸气后,会立即向外释放能量。一个正常的人,当被告知 “不要难过” 和 “如果你想哭,就回房间哭” 时,其情绪能量会被压抑在体内。“时间会治愈一切伤痛” 的谬论是可笑的,时间只会让蒸汽水壶离爆炸更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即把自己的内心封存起来,就像给蒸汽水壶装上软木塞一样。想要改变那些会伤害你的习惯,关键在于,你必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被埋藏和遗忘的失去会延长那些未解决的悲伤。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失去,我们不希望总是落入同样的困境里。我一遍遍地思索,如果自己能做得不同、做得更好、做得更多,一切会不会有所改变 —— 一个悲伤者的典型思维方式。不要试图让事情看起来 “正确”。诚实就好,这项工作没有评分,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你的人生故事会给你启发,但前提是,你需要学会审视自己的失去,觉察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你的错误信息。同样重要的是,请不要因为自己被灌输的错误信息而评价或批评自己,也不必试图找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对倾听者的建议 1. 彼此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不要坐在同伴的面前,避免让对方感到压抑。2. 作为倾听者,你可以适当地笑或哭,但是请不要打断对方说话。3. 不要和你的同伴有肢体接触,肢体接触通常会终结正在酝酿的感情。4. 记住带着耳朵去倾听。尽你所能感受当下,真正倾听同伴的故事。对说话者的建议 1. 尽量在半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讲述你的人生所失图表。这不是一个硬性规定,但注意不要把整个会谈变成一个冗长的独白,那样对你没有任何帮助。2. 如果你哭了,试着一边哭一边继续说话。把话说出去,而不是咽下去。人们往往会把感受扼杀在嘴边。3. 当你完成图表时,和同伴拥抱一下(如果你感觉拥抱是安全的)。4. 拥抱后,花几分钟时间再谈谈你在失去后学到的一些错误信息,以及你可能尝试的短期情绪缓解行为。这是一个理想的机会,你能看到自己的信念和影响疗愈的错误信息之间的关联。该方案由 5 个行动组成,通过采取这些行动,你将能走出由重大失去事件引发的痛苦。接下来的行动需要你有开放的心态、强烈的意愿和勇气。这些行动及其含义是:1. 觉醒 —— 觉察不完整情感关系的存在。2. 承担责任 ——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完整的情感关系是你自己造成的,因为你过去一直在逃避面对。3. 识别疗愈性沟通 —— 寻找在关系中你没有达成的情感交流。4. 采取行动 —— 与他们沟通,把那些潜藏在内心、没有说出口的话表达出来。5. 走出失去 —— 告别那些无法传递的话语和痛苦。情感不完整也不只限于重大事件。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每一段关系,无论大小,只要在沟通中存在未传递的情感,它们就会积累下来,成为我们未了结的遗憾。情感的不完整并不意味着你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你有缺陷。它只表明,在种种情境中,“做了什么” 及 “没做什么”,剥夺了你实现情感完整的机会。虽然你还爱那个已经去世的人,或者还对那个已经和你离婚的人有所依恋,但是他并不是完美的 —— 就像你并不完美一样。每一段关系,即使是最理想的关系,也会有起伏。当你采取行动疗愈悲伤时,你只能对自己的那部分负责。悲伤疗愈的关键是说出真相。不要评判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要让自己陷入试图理性化的陷阱中。不要忽视任何一段你觉得微小的回忆。未完成的情感表达积少成多就会导致一段关系的不完整。对于 “受害者” 来说,让他们说对不起是很困难的。他们的记忆里有很多不准确的画面,因此很容易卡在 “他们伤害了我” 的想法中。事实上,无论过错多么轻微,多么偶发,我们都有必要为自己的过失道歉。先有行动,才会有感受。我们只有先做出原谅的行为,才能体会原谅背后真正的意义。因为不请自来的原谅,几乎总是被认为是一种问责或诘难。从某种程度来说,被原谅的人毫不知情才最好。许多人可能很难说出 “我爱你” 和 “我很想念你”。这些话如果你说不出口,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另一个有效的说法是:“就到这里吧,我得放下这些痛苦了。再见,××。” 注意:疗愈信是私密的。就像我们说的,原谅和消极的情绪永远不会被直接传达给还在世的人。你发现了自己回忆中所有未了结的情绪,并且将它们都表达出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再悲伤,就像你之前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快乐一样。完成疗愈的意思是,你终于可以重拾人类所有正常的情绪,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事。当你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与问题父母相关的部分可能会吸引你的更多注意力,但通常与父母中另一方的关系才是你最应处理的第一选择。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关系图和悲伤疗愈信,把它们作为一个机会,告别我们曾经能够做到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专注于现在能够做到的事情。一个客观事实是,无论人们做什么,他们都需要尽力而为,否则他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去做这件事。他们可能经历了酗酒、精神疾病或纯粹的虐待。因此,你可能会对他们产生同情。然而,他们在一生中尽管饱受这些困境的折磨,但他们也将这些困境的负面影响传递给了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人的疗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35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心理学 - 心理学通俗读物《一个人的疗愈》(279)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领域开始,选择心理学通俗读物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一个人的疗愈》,一本让人放声大哭的疗愈书。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失去,小到儿时弄丢玩具,大到与爱人分手、亲人离世。漫漫人生,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得,却对如何应对失去一无所知。面对失去,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劝慰:不要难过、失去的东酉可以被新的取代、要悲伤便独自悲伤、时间会疗愈一切伤痛、为他人坚强起来、让自己时刻保持忙碌状态...... 这些常见的说法看似正确,但往往是无效的。它们只是暂时封存了痛苦,却无法让我们从失去中释怀,无法化解我们被压抑的悲伤和遗憾。只有我们真正地放下,与那些未了结的情感好好告别,疗愈才有可能发生。两位作者投入悲伤疗愈事业超过 30 年,他们从自己及他人的过往人生中总结经验,配合务实的心理分析,帮助我们通过一系列微小而正确的选择走出悲伤,弥补遗憾,重新获得生命能量。2、精彩内容:①被忽视和误解的悲伤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信任的经历,这些事件会产生重大且终生的负面影响。也许你经历过对父母失去信任、对爱人失去信任或是在其他关系中失去信任。失去信任是不是一种悲伤呢?答案是肯定的。悲伤其实是正常且自然的感受,只是我们一直都没有做好应对它的准备。悲伤与受伤的心有关,和受伤的大脑无关。任何想用头脑疗愈心灵的努力都会付之一炬,毕竟头脑不是疗愈心灵的正确工具。就像用锤子画画,那只会搞得一团糟。情绪本身没有性别之分。没有专属于女孩的伤心,也没有专属于男孩的快乐。什么是疗愈?疗愈意味着感觉更好。疗愈是接受当下的处境,而不是让处境定义我们和我们的幸福。疗愈是为生活找到新的意义,而不用担心再次受到伤害。疗愈是能够享受美好的回忆,而不必独自承担遗憾或悔恨的痛苦。疗愈是承认偶尔感到悲伤或谈论悲伤是完全正常的,无论周围的人如何看待我们。疗愈是我们能够原谅他人无知的言行,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悲伤缺乏了解。疗愈是终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淡然地谈论过往的失去,是一种正常且合理的行为。疗愈悲伤的技能将治愈我们受伤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全身心地经营与他人的关系,从失去中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自由能让我们全力去爱。②对悲伤保持开放态度通过一系列微小而正确的选择,悲伤者可以从失去中得到疗愈。难过的是,大多数人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本书面临一个特别的挑战,即指引那些真正渴望发现和走出由失去引发情绪创伤的人。这里讨论的原则都非常有效,这些原则适用于那些经历过所爱之人离世、离婚或任何其他失去的人。所爱之人离世引发的情绪创伤可以描述为:我们原本一直向身边的人寻求救赎,但当我们再一次需要他们时,他们已经不在了。没有绝对的悲伤,不存在那种普遍到几乎所有人都会做出的情绪反应,只有一个不会改变的事实:每一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幸存者” 一词困住了活下来的人,致使他们不停地回想失去发生的情境。“幸存者” 慢慢就成了他们的标签,对痛苦的不断回溯成为他们往后人生的核心。③当我们直面失去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那么就什么都不做,也好过用我们目前掌握的错误方法来处理。即使告诉人们,他们学到的大多数关于处理悲伤的方法都没有帮助,但当失去来临,痛苦的情绪和感受席卷而来,大多数人仍然会依靠旧有方法来处理面前的危机。我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行为(包括身体和情绪上的)。面对失去引发的悲伤,我们如何培养一些好习惯。你需要了解:第一,为了培养新习惯,我们必须在意识层面强化培养好习惯的动力。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这意味着你可能已经意识到需要更有效的信息和习惯来处理悲伤。第二,我们必须学习形成习惯所需的知识或技能。我们悲伤时,要确定哪些方法不可行,并去寻找可行的方法。第三,我们必须不断实践新的方法,直到它慢慢变成自己的习惯。时间本身并不能疗愈一切伤痛,真正有效果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做的事。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认可是判断信息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最后,大脑的职责是相信它所储存的一切东西都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苛求别人,因为我们总相信自己是对的,如果别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那么一定是别人错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创伤疗愈书籍,强烈推荐给身边的你

        感谢作者书中的内容让知道了如何与已故的亲人作告别,如何与旧房子作告别。如果哪一天,公司关门了,我就懂得了如何作告别;哪一天,自己又要搬家了的话,也知道了如何做告别;过去每搬一次家都如此痛苦,原来是因为没有和它们作告别。下次回老家,也教会女儿和儿子与过去住过的房子和宿舍作告别。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光尘文化

        光尘刻书馆,是互联网头部内容提供者“帆书(原樊登读书)”旗下的出版和图书营销品牌。光尘刻书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好书、传播好书。光尘图书品类包括小说、哲学社科、个人成长、科普读物、亲子家庭、心理学等。作为一个年轻的文学品牌,我们致力于从全世界范围内遴选好故事,讲述那些普通人的欢喜悲愁,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