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4千字
字数
202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详述ANSYS 2020有限元软件使用方法,实例引导,分基础知识与专题技术,适合本科生、研究生及工程师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GUI界面操作与APDL命令相互对照的方式,从基础知识、专题技术两个层面详细地阐述ANSYS 2020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书自始至终采用实例作引导,内容系统完整,且每章又相对独立,是一本简明的ANSYS读本。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题技术两部分,共22章。基础知识部分(第1~7章),讲解了使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ANSYS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定义、求解、后处理等知识;专题技术部分(第8~22章),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介绍大量高级应用知识,包括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电磁场分析、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生死”单元技术、复合材料分析、薄膜结构分析、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等。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翔实,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第1章 绪论
- 1.1 有限元法概述
- 1.1.1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
- 1.1.2 有限元法分析阶段划分
- 1.2 ANSYS 2020简介
- 1.2.1 ANSYS 2020的启动与退出
- 1.2.2 ANSYS 2020的操作界面
- 1.2.3 ANSYS文件管理
- 1.2.4 ANSYS有限元分析流程
- 1.2.5 入门分析实例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APDL基础
- 2.1 APDL参数
- 2.1.1 参数的概念与类型
- 2.1.2 参数命名规则
- 2.1.3 参数的定义操作
- 2.1.4 参数的删除操作
- 2.1.5 数组参数
- 2.2 APDL的流程控制命令
- 2.2.1 *GO命令
- 2.2.2 *IF命令
- 2.2.3 *DO命令
- 2.2.4 *DOWHILE命令
- 2.3 宏文件
- 2.3.1 创建宏文件
- 2.3.2 调用宏文件
- 2.4 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体建模
- 3.1 实体建模操作概述
- 3.2 自下向上建模
- 3.3 自上向下建模
- 3.4 外部程序导入模型
- 3.5 常用建模命令汇总
- 3.6 创建实体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格划分
- 4.1 定义单元属性
- 4.2 网格划分控制
- 4.2.1 智能网格划分
- 4.2.2 全局单元尺寸控制
- 4.2.3 默认单元尺寸控制
- 4.2.4 关键点尺寸控制
- 4.2.5 线尺寸控制
- 4.2.6 面尺寸控制
- 4.2.7 单元尺寸控制命令的优先顺序
- 4.2.8 完成网格划分
- 4.3 网格的修改
- 4.3.1 清除网格
- 4.3.2 局部网格细化
- 4.3.3 层状网格划分
- 4.4 高级网格划分技术
- 4.4.1 单元选择
- 4.4.2 映射网格划分
- 4.4.3 扫掠网格
- 4.4.4 拉伸网格
- 4.5 划分网格命令汇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载
- 5.1 载荷与载荷步
- 5.1.1 载荷
- 5.1.2 载荷步
- 5.2 加载方式
- 5.2.1 实体模型的加载特点
-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特点
- 5.3 施加约束与载荷
- 5.4 齿轮泵模型的加载
- 5.5 耦合与约束方程
- 5.5.1 耦合
- 5.5.2 约束方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求解
- 6.1 求解综述
- 6.2 实例
- 6.3 求解命令汇总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后处理
- 7.1 通用后处理器
- 7.1.1 结果文件
- 7.1.2 结果输出
- 7.1.3 结果处理
- 7.1.4 结果查看器
- 7.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 7.2.1 Time History Variables对话框
- 7.2.2 定义变量
- 7.2.3 显示变量
- 7.3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专题技术
- 第8章 结构静力学分析
- 8.1 结构分析概述
- 8.1.1 结构分析的定义
- 8.1.2 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 8.1.3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流程
- 8.2 开孔平板静力学分析
- 8.2.1 问题描述
- 8.2.2 设置分析环境
- 8.2.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
- 8.2.4 创建模型
- 8.2.5 划分网格
- 8.2.6 施加边界条件
- 8.2.7 求解
- 8.2.8 显示变形图
- 8.2.9 显示结果云图
- 8.2.10 查看矢量图
- 8.2.11 查看约束反力
- 8.2.12 查询危险点坐标
- 8.3 平面应力分析
- 8.3.1 问题描述
- 8.3.2 设置分析环境
- 8.3.3 定义几何参数
- 8.3.4 定义单元类型
- 8.3.5 定义实常数
- 8.3.6 定义材料属性
- 8.3.7 创建实体模型
- 8.3.8 设置网格参数并划分网格
- 8.3.9 施加载荷
- 8.3.10 求解
- 8.3.11 查看分析结果
- 8.3.12 命令流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模态分析
- 9.1 模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 9.2 模态分析方法
- 9.2.1 模态提取方法
- 9.2.2 模态分析的步骤
- 9.3 立体桁架结构模态分析
- 9.3.1 问题描述
- 9.3.2 分析
- 9.3.3 设置分析环境
- 9.3.4 设置材料属性
- 9.3.5 创建模型
- 9.3.6 划分网格
- 9.3.7 施加约束
- 9.3.8 设置分析类型
- 9.3.9 设置分析选项
- 9.3.10 求解
- 9.3.11 观察固有频率结果
- 9.3.12 读入数据结果
- 9.3.13 观察振型等值线结果
- 9.3.14 命令流
- 9.4 本章小结
- 第10章 谐响应分析
- 10.1 谐响应分析应用
- 10.1.1 谐响应分析方法
- 10.1.2 使用Full法进行谐响应分析
- 10.2 两自由度系统谐响应分析
- 10.2.1 问题描述
- 10.2.2 设置分析环境
- 10.2.3 设置材料属性
- 10.2.4 创建模型
- 10.2.5 划分网格
- 10.2.6 施加载荷
- 10.2.7 求解
- 10.2.8 后处理
- 10.2.9 命令流
- 10.3 本章小结
- 第11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 11.1 概述
- 11.1.1 预备工作
- 11.1.2 使用Full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
- 11.2 斜拉悬臂梁结构瞬态响应分析
- 11.2.1 问题描述
- 11.2.2 设置分析环境
- 11.2.3 设置材料属性
- 11.2.4 创建模型
- 11.2.5 划分网格
- 11.2.6 施加载荷
- 11.2.7 求解
- 11.2.8 后处理
- 11.3 本章小结
- 第12章 谱分析
- 12.1 谱分析概述
- 12.2 三角平台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12.2.1 问题描述
- 12.2.2 分析
- 12.2.3 设置分析环境
- 12.2.4 设置材料属性
- 12.2.5 创建模型
- 12.2.6 划分网格
- 12.2.7 施加约束
- 12.2.8 求解
- 12.2.9 观察结果
- 12.3 本章小结
- 第13章 热分析
- 13.1 热分析介绍
- 13.1.1 热分析的类型
- 13.1.2 热分析的基本过程
- 13.2 梁的热-应力耦合分析
- 13.2.1 问题描述
- 13.2.2 设置分析环境
- 13.2.3 设置材料属性
- 13.2.4 建模
- 13.2.5 划分网格
- 13.2.6 施加载荷
- 13.2.7 求解
- 13.2.8 后处理
- 13.3 本章小结
- 第14章 电磁场分析
- 14.1 磁场分析
- 14.2 电场分析
- 14.3 屏蔽带状传输线静电场分析
- 14.3.1 问题描述
- 14.3.2 设置分析环境
- 14.3.3 设置材料属性
- 14.3.4 建模
- 14.3.5 划分网格
- 14.3.6 加载
- 14.3.7 求解
- 14.3.8 后处理
- 14.4 本章小结
- 第15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 15.1 概述
- 15.1.1 顺序耦合分析
- 15.1.2 直接耦合分析
- 15.2 双层金属簧片耦合场分析
- 15.2.1 问题描述
- 15.2.2 设置分析环境
- 15.2.3 设置材料属性
- 15.2.4 创建模型
- 15.2.5 划分网格
- 15.2.6 加载
- 15.2.7 求解
- 15.2.8 后处理
- 15.3 本章小结
- 第16章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 16.1 概述
- 16.1.1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 16.1.2 牛顿-拉弗森法
- 16.1.3 非线性求解的操作级别
- 16.1.4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
- 16.2 实例分析一
- 16.2.1 问题描述
- 16.2.2 问题分析
- 16.2.3 设置分析环境
- 16.2.4 设置材料属性
- 16.2.5 创建模型
- 16.2.6 划分网格
- 16.2.7 加载
- 16.2.8 求解
- 16.2.9 后处理
- 16.2.10 命令流
- 16.3 实例分析二
- 16.3.1 问题描述
- 16.3.2 设置分析环境
- 16.3.3 设置材料属性
- 16.3.4 创建模型
- 16.3.5 网格划分
- 16.3.6 加载
- 16.3.7 求解
- 16.3.8 后处理
- 16.3.9 命令流
- 16.4 本章小结
- 第17章 接触问题
- 17.1 概述
- 17.2 齿轮接触问题
- 17.2.1 问题描述
- 17.2.2 设置分析环境
- 17.2.3 设置材料属性
- 17.2.4 创建模型
- 17.2.5 划分网格
- 17.2.6 定义接触对
- 17.2.7 施加位移约束
- 17.2.8 求解
- 17.2.9 后处理
- 17.3 并列放置的两个圆柱体的接触问题
- 17.3.1 问题描述
- 17.3.2 问题分析
- 17.3.3 设置分析环境
- 17.3.4 设置材料属性
- 17.3.5 创建模型
- 17.3.6 划分网格
- 17.3.7 定义约束
- 17.3.8 加载
- 17.3.9 求解
- 17.3.10 后处理
- 17.4 本章小结
- 第18章 “生死”单元
- 18.1 概述
- 18.1.1 “生死”单元的基本概念
- 18.1.2 单元“生死”技术的使用
- 18.2 焊接过程模拟
- 18.2.1 问题描述
- 18.2.2 定义材料属性
- 18.2.3 创建模型
- 18.2.4 生成钢板模型的单元
- 18.2.5 加载
- 18.2.6 求解
- 18.2.7 查看图形结果
- 18.3 本章小结
- 第19章 复合材料分析
- 19.1 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
- 19.2 创建复合材料模型
- 19.2.1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 19.2.2 定义材料的叠层结构
- 19.2.3 定义失效准则
- 19.2.4 应遵循的建模和后处理规则
- 19.3 复合材料分析实例
- 19.3.1 问题描述
- 19.3.2 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及材料特性
- 19.3.3 创建有限元模型
- 19.3.4 划分网格
- 19.3.5 施加约束和载荷
- 19.3.6 求解
- 19.3.7 后处理
- 19.3.8 命令流
- 19.4 本章小结
- 第20章 机械零件分析
- 20.1 扳手的静力学分析
- 20.1.1 问题描述
- 20.1.2 设置分析环境
- 20.1.3 定义单元类型与材料属性
- 20.1.4 创建模型
- 20.1.5 划分网格
- 20.1.6 施加边界条件
- 20.1.7 求解
- 20.1.8 查看求解结果
- 20.1.9 退出系统
- 20.1.10 命令流
- 20.2 材料非线性分析
- 20.2.1 问题描述
- 20.2.2 设置分析环境
- 20.2.3 定义单元类型
- 20.2.4 创建模型
- 20.2.5 划分网格
- 20.2.6 加载
- 20.2.7 求解
- 20.2.8 后处理
- 20.3 螺栓连接件仿真分析
- 20.3.1 设置分析环境
- 20.3.2 定义几何参数
- 20.3.3 生成板梁模型
- 20.3.4 生成柱腹板模型
- 20.3.5 生成肋板模型
- 20.3.6 生成螺栓孔模型
- 20.3.7 生成螺栓模型
- 20.3.8 黏结
- 20.3.9 设置属性
- 20.3.10 划分网格
- 20.3.11 定义接触
- 20.3.12 加载
- 20.3.13 求解
- 20.3.14 后处理
- 20.4 本章小结
- 第21章 薄膜结构分析
- 21.1 概述
- 21.2 实例详解:悬链面薄膜结构找形分析
- 21.2.1 问题描述
- 21.2.2 设置分析环境
- 21.2.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
- 21.2.4 创建模型
- 21.2.5 划分网格
- 21.2.6 施加边界条件
- 21.2.7 求解
- 21.2.8 后处理
- 21.3 命令流
- 21.4 本章小结
- 第22章 参数化设计与优化设计
- 22.1 APDL
- 22.1.1 APDL概述
- 22.1.2 APDL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 22.1.3 参数化设计语言实例
- 22.2 优化设计
- 22.2.1 优化设计概述
- 22.2.2 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 22.2.3 优化设计过程
- 22.3 拓扑优化
- 22.3.1 拓扑优化方法
- 22.3.2 拓扑优化步骤
- 22.3.3 拓扑优化实例
- 22.4 本章小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