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乌托邦精神,探讨布洛赫独特的文化批判思想。

内容简介

探究布洛赫对乌托邦精神的追寻,即在形式上呈现的表现主义风格、在内容上蕴含的希望维度与马克思主义品格,从而彰显其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思想。这些是本书试图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第一章梳理、界定布洛赫文中的核心概念;第二章主要聚焦布洛赫思想中的乌托邦精神痕迹;第三章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探究乌托邦这一核心概念,进而彰显布洛赫的文化批判思想;第四章借由文化批判的方式思考布洛赫思想中的希望维度;第五章是对前三章的总结和升华,亦是乌托邦精神概念维度所彰显的重要内容。

布洛赫借由乌托邦这一精神线索,目的是展开一场既批判又救赎、既解构又建构的全景式的文化批判。布洛赫思想中悖论性的因素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布洛赫如何借由乌托邦这一线索,展开一场既批判又救赎、既解构又建构的全景式的文化批判?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绪论
  • 第一章 布洛赫与神学乌托邦
  • 第一节 无神论的革命神学家:恩斯特·布洛赫
  • 第二节 神学乌托邦与文化批判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
  • 第二章 乌托邦精神中的神学痕迹
  • 第一节 寻觅内在化的乌托邦精神
  • 第二节 内在化乌托邦精神的彰显:艺术与实践
  • 第三节 乌托邦精神的革命-神学符号:马克安
  • 第三章 神学乌托邦的表现主义呈现方式
  • 第一节 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 第二节 卢卡奇总体性中的现实主义与人性构建
  • 第三节 布洛赫神学乌托邦中的表现主义与文化批判
  • 第四章 神学乌托邦中的希望之维
  • 第一节 救赎与革命:神学乌托邦视角下的释经学
  • 第二节 “有希望的地方便会有宗教”
  • 第三节 宗教批判与无神论,或布洛赫版本的元宗教
  • 第五章 乌托邦精神与希望的归宿:“双面神”的马克思主义
  • 第一节 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 第二节 与基督教对话中的马克思主义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神学与革命的黏合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