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座享誉全球的宜居城市,一部刻画精细的人文传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

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宗教、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全球。

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更写国家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总序
  • 写在前面的话语
  • 第一章 琢玉为剑的古越人
  • 五万年前的一枚人类犬齿
  • 跨湖桥下的独木舟
  • 水润玉琢的良渚古国
  • 吴山鼙鼓震钱唐
  • 第二章 秦汉天虽高 皇帝亦不远
  • 首下江南的皇帝是他
  • 七王之乱的始作俑者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相濡以沫与相忘江湖
  • 第三章 浪涛不尽千古风流人物
  • 富春江畔瓜桥埠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坐断东南发力民生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龙门古镇后裔栖
  • 第四章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
  • 永嘉南渡金瓯裂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梦儿亭古传名谢
  • 葛岭真人抱朴子
  • 钱塘苏小是乡亲
  • 第五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
  • 钱唐从此唤杭州
  • 一条人工大河的诞生
  • 相国亭下数六井
  • 且向钱塘湖上去
  • 红袖织绫夸柿蒂
  • 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
  • 唐代的杭州“市长”们
  • 第六章 一个家族与他的都城
  • 挑盐的汉子掌杭州
  • 塑料兄弟断袍割席
  • 唐王朝的“免死金牌”
  • 腰鼓形的杭州城
  • 惊心动魄的叛军造反
  • 素车白马过钱塘
  • 陌上花开缓缓归
  • 承上启下的钱氏儿孙
  • 向着天堂的祈祷
  • 九九归一纳土大统
  • 第七章 江南佳丽第一州
  • 天堂时代就此开始
  • 梅妻鹤子的隐士文化
  • 范仲淹的山高水长
  • 苏东坡修出的杭州之眉
  • 从钱塘少年至《梦溪笔谈》
  • 方腊起义与《水浒》人物
  • 第八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还不如直接去杭州
  • 风吹雨打凤凰山
  • 一市秋茶说岳王
  • 朝廷的内卷与外怯
  • 三吴都会自古繁华
  • 诗画江南从此始
  • 鞋儿破帽儿破袈裟破
  • 杭州禅寺与日本茶道
  • 婉约中的豪放
  • 皋亭山与文天祥
  • 第九章 那是一座地上的天城
  • 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
  • 落日下的余晖
  • 元朝的杭州石刻印记
  • 朱丹溪的滋阴说
  • 凤凰寺与阿老丁的遗风
  • 书生意气丹青手
  • 元末杭州的农民义军
  • 第十章 花团湮灭锦簇中
  • 织机中生出的“资本萌芽”
  • 杨孟瑛治西湖
  • 在杭州讲故事的人们
  • 落在玉盘上的大珠小珠
  • 牡丹花下一往情深
  • 吴山越水花鸟精神
  • 三台山前祭于谦
  • 西子湖头有我师
  • 第十一章 立马旗营三百年
  • 旗下营的来龙去脉
  • 天子御驾下江南
  • 火器兵家钱塘人
  • 李卫的花信风
  • 剑气箫心龚自珍
  • 清空传音浙西词
  • 建造阮公墩的人
  • 杭派的园林与庄园
  • 丁氏兄弟与文渊阁
  • 杨乃武与小白菜
  • 咫尺金石间的大师
  • 红顶商人胡雪岩
  • 西湖边的洋教
  • 拱宸桥的日租界
  • 最后的清吟
  • 第十二章 三千年未遇之变局
  • 为我名山留片席
  • 山长和他的学子
  • 秋风秋雨西子湖
  • 鲁迅先生和“木瓜之役”
  • 杭州的光复
  • 自有青山埋忠骨
  • 翩翩蝴蝶梦
  • 修铁路的布衣都督
  • 天涯五友唱《送别》
  • 两个遗老的爱恨情仇
  • 西泠印社的创立
  • 第十三章 五四运动以来的浙江
  • 孕育风云的引领人
  • 黑暗里透出一线光
  • 石破天惊的“一师风潮”
  • 迷人的晨辰闪烁夜空
  • 首次农民运动与总发起人
  • 秋之白华与神秘紫罗兰
  • 杭州皮市巷三号
  • 生在杭州的美国大使
  • 从雨巷走出的杭州文人
  • 最早引入《资本论》的国学大师
  • 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
  • 钱塘江大桥的传奇
  • 西湖上空的战鹰
  • 浙江大学的抗日远征
  • 第十四章 人间天堂美丽家园
  • 春风杨柳万千条
  • 春天里的故事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鲜花怒放的精神家园
  • 让世界在中国“窗口”杭州停眸
  • 尾声: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后记:今朝故国家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杭州传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70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七)人类学 - 文化学《杭州传:住在天堂》(215)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人类学的领域开始,选择文化学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杭州传:住在天堂》,一座享誉全球的宜居城市,一部刻画精细的人文传记。本书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宗教、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全球。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更写国家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2、精彩内容:钱塘江,空中鸟瞰,此江折成一个 “之” 字,故曾被称为 “之江”“折江”;又因水流凶险,江中有巨石如鬼,人称罗刹石,遂亦被唤作 “罗刹江”;还因为这条江流经古钱唐县,因名 “钱唐江”。也就是今天的 “钱塘江”。沧海桑田,罗刹石终究沉入江底,而 “折江” 之 “折” 亦因水而演进成 “浙”,江域之间的大地山川,因江得名,终成宋代 “两浙路” 的命名来源,明初,顺理成章立为 “浙江” 省名。这 1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唤作浙江,而 “浙江” 这条最初的江名,却在《山海经》中被记载下来的 “钱唐江” 取代了。唐武德四年(621),为避国号讳,改 “钱唐” 为 “钱塘”。唐盛期,杭州已是一副 “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的兴旺景象。江南诸郡,余杭为大,每年朝廷从杭州所收商税高达 50 万缗。杭州的风头逐渐赶上越州,与山阴会稽也开始有的一拼。这自然是要大大归功于大运河之开通的。杭州后来能成为吴越国都,南宋皇城,这轴跨度极大的历史长卷,那关键的起头一笔,正是从隋唐开始。杭州移治 20 年之后,江南大运河开通首段,自京口至余杭 800 余里,从此杭州成为南北大运河水运的起讫点,有名的商业城市。人口随之迅速增长,从初唐时的三万五千多户人家增加到开元年间的 86000 多户,到中唐以后,便以 “东南名郡” 见称于世,人口也达 20 万 —30 万人了。“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从唐人杜荀鹤的这首《送友游吴越》诗中,我们读出了浙地的繁华。此时的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气拔山峻,骈樯开肆,潇洒豪迈,和人们误以为的小桥流水人家,完全各异,真可谓,运河两岸风物佳,大唐气象织钱塘。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由来已久。但真正打造城市建设基础的,还是从李泌开六井的理水工程开始。成语形容人离开故土,叫 “离乡背井”,可见井是故乡的同义词。然而李泌却并非就地掘水,而是从西湖中用暗渠引了六处的大水池,杭州人择水群聚,这才形成了一个城市的气候。因为李泌开六井,依附运河、西湖和钱塘江,杭州始以 “东南名郡” 见称于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精彩的杭州史,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也足够让人甘之如饴!身为一个杭州人,为杭州感到骄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历史中的杭州 事与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