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本书为第十一集。

内容简介

本集开篇,是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长文《关于参加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回忆》,以亲历者视角追述这段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往事,备见一事之成的不易。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丁教授的《康有为欧游纪行里的两个疑案》,留意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欧洲的海外书写,勾联鳞爪线索,考订、复原其记录中的不确或待考。

蒋力先生多年致力于其外公杨联陞著述的整理和研究,特为本集撰写《杨联陞绘事略记》,呼应第十集荣鸿曾先生撰《杨联陞·赵如兰·“亲人图”》一文,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位大师级学者“游于艺”的一面,也借以窥见前辈学人之间的情谊。

德裔学者马仪思(1914-2008)的遗作《管平湖》,则译自杨联陞友人赵如兰教授多年前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一份手稿,文中追忆四十年代作者在北平跟随古琴大家管平湖习琴的经历,并记录了管平湖对多首古琴曲的评论,其重要价值可以想见。这也是《掌故》创办以来所刊第一篇关于古琴和琴人的文章。

第五、六、七集曾连载苏州王学雷先生的《季海先生片谈》,本集中又有洪再新先生所撰《荷花池头观学海——从朱季海先生一份购书单谈起》,是一篇充满敬意与哲思的问学记,雪泥鸿爪,弥足珍贵。张治教授是第一集的作者,多年暌违之后,再次贡献了一篇《钱锺书的美女观》,从钱先生的名著《管锥编》切入,旁征博引,且以《围城》中的相关描写作为对照,写得有趣而又切实,非常精彩。

其他诸篇,如艾俊川《麻将前史》、王从仁《朱经农的婚事》、罗星昊《张大千情事记痕》、许礼平《杨补之梅花手卷题跋及其他》、胡文辉《汪宗衍〈艺苑掇存〉批注》等等,新老作者交相辉映,也是各擅胜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参加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回忆
  • 缘起
  • 编纂的前期工作
  • 在北京香厂路的工作与生活
  • 上海的定稿
  • 遗憾
  • 结语
  • 康有为欧游纪行里的两个疑案
  • 罗马公园中的诗人石像:何方神圣
  • 勃朗峰的登山家铜像:到底是谁
  • 管平湖
  • 一、《高山流水》
  • 二、《潇湘水云》
  • 三、《长门怨》
  • 四、《静观吟》
  • 五、《墨子悲丝》
  • 六、《岳阳三醉》
  • 七、《水仙》
  • 周肇祥晚境再抉隐
  • 荷花池头观学海
  • 一、合肥问学
  • 二、荷花池头
  • 三、西湖三日
  • 四、学海回望
  • 杨联陞绘事略记
  • 文史西川尊长老
  • 理学宗传钱宾四
  • 伦敦合作画兰亭
  • 十月先开岭上梅
  • 醇儒重实不求名
  • 画捐母校赠同窗
  • 钱锺书的美女观
  • 朱经农的婚事
  • 张大千朝鲜情事记痕
  • 《春娘曲》原貌
  • 三部画册及其题诗
  • 合欢照上陈情诗
  • 谶诗与不了情
  • 麻将前史
  • 一、形成麻将牌的“四大基因”
  • 二、麻将牌的出生与成长
  • 三、具有“中发白”是麻将成熟的标志
  • 四、麻将牌起源的时、地、人
  • 五、“麻将”名称的来历
  • 杨补之梅花手卷题跋及其他
  • 杨度与湘军
  • 两位湘军首领
  • 关于王錱
  • 王绍先和杨补之梅花卷
  • 杨度和齐白石题跋
  • 齐白石的题跋
  • 齐曾师承谭溥
  • 齐曾仿学金冬心
  • 尹、齐间倾心互向
  • 弃趋步而求变
  • 红花墨叶
  • 关于尹和伯
  • 关于王绍先
  • 汪宗衍《艺苑掇存》批注
  • 骆驼会与读画图
  • 一、骆驼会与《骆驼画报》
  • 二、《犀园读画图》
  • 三、馀话
  • 巴金修改《越南人》
  • 夭折的《东方》
  • 踞灶觚(四)
  • 五十八、钱锺书不慊蒙文通
  • 五十九、邓之诚怒钱锺书
  • 六十、郭曾炘看春联
  • 六十一、鲁迅与妇书
  • 六十二、陈寅恪箴胡适
  • 六十三、湘绮自惊赞语
  • 六十四、杨联陞不识“㙔”字
  • 六十五、钱穆误解东坡诗
  • 六十六、余英时不识“似”字
  • 六十七、章实斋
  • 六十八、曾文正作挽联
  • 六十九、曾文正好弈棋
  • 七十、王葵园欺世
  • 七十一、叶郋园攀附古人
  • 七十二、左季高欺家人
  • 七十三、伪造甲骨文之天才
  • 七十四、越缦之“疾动”
  • 七十五、况周颐、熊十力
  • 七十六、补松老人耽《红楼梦》
  • 七十七、鬼脸儿
  • 七十八、琴南被目伧父
  • 掌故茶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