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们的一每座城市都正形成着新的文化物质,但对于那些积淀了几百年的优秀传统,是否仍有一些值得守望?也许并不一定要保留某一两样大菜小吃,要保留的只是一种值得留住的情调韵味。若果能如此,我们的生活岂不更有滋有味。

内容简介

我们的一每座城市都正形成着新的文化物质,但对于那些积淀了几百年的优秀传统,是否仍有一些值得守望?也许并不一定要保留某一两样大菜小吃,要保留的只是一种值得留住的情调韵味。若果能如此,我们的生活岂不更有滋有味。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京城的味道从哪来 (代序)
  • 四合院里
  • 滋润莫过家常饭
  • 天棚、鱼缸、石榴树
  • 今晚的月光分外明
  • 单背儿我喝蜜
  • 一面一世界
  • 好吃不过饺子
  •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 下馆子
  • 下顿馆子解解馋
  • 乾隆遗风江南韵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川菜未必麻辣烫
  • 茶余饭后
  • 礼轻情义重
  • 京城三千碰头食儿
  • 酱香蕴百味
  • 京城之素
  • 送君一壶香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许吃不到的,才是真正的美味。

    这是我读崔岱远老师的第二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让我口涎四溅。好在大部分内容是在晚饭期间阅读的,并不十分痛苦,不过因为过于短小,总是让我有意犹未尽、欲求不满之感。所谓食色性也,食可是排在色前面的基本需求。(这里借用的是民间惯用的理解方法,实际告子原意的食指的是喜欢的意思,色指的是美好的一切事物,食色性也的原意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仅对那些习惯吹毛求疵之徒留一分辩解余地。)虽然名字为《京味儿食足》可全书却不是只讲了北京的那些美食。里面对八大菜系几乎均有涉猎。在讲到包子这一段时,真的让我垂涎欲滴啊。脑中那种画面感,还有对我在北京时,吃过的一家烟台大包子店的回忆,真是一种煎熬啊。也许这就是吃不到的才是最美味的实例展示吧。下面节选的是崔岱远老师的一段文字,你读读看,有否这种感觉:—— 夕阳里,劳作了一天的胶东汉子爬上屋顶,摘下一个大角瓜憨厚地笑着递给屋下的女人,之后就可以搬上把木椅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望着远近屋顶袅袅的炊烟,喝上口水,抽上袋烟了。包包子是女人的活计。她必先把这大角瓜用清水洗刷干净,之后切成色子丁儿大小,用盐杀去汤汁,放在一个大大的挂了釉的陶土盆里预备着。然后,把一大块五花三层的大肉切成了大方丁儿,或者把半扇猪肋排剔除骨头,一根根剁成大块儿。之后的工作便是酱炒肉了。火不能太旺,油要比炸酱多放些。等到油八成热时,把肉丁儿推进去,刚一变色,那女人迅速地倒进黄酱,用铁铲子搅拌均匀,细细煸炒。当然,酱不宜放得太多,以把肉丁儿浸润了为度,太多了就变成炸酱了,而不能做包子馅儿。酱很快吸干了锅里的油,紧紧地包裹着肉丁儿。这时要继续不紧不慢地翻炒。炒肉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性,但这活计并不枯燥,却是一种充满了诗意的温馨享受。暖烘烘的炉火映着女人的面颊,锅里的酱慢慢咕嘟着,女人心里暖融融的。她制作的不仅仅是包子馅儿,更是那份体贴和温馨,是实实在在的家的味道。渐渐地,浸润了酱汁的肉丁变成了绛红色,而刚才吸进酱里的油又溢了出来,肉丁和酱交融合一,滴上料酒,再多放些葱末儿、姜末儿进去。顿时,灶台周围的空气里也仿佛浸润了浓郁的酱香。把炒好的肉丁儿盛出来,照着肉、菜各一半的比例与事先预备好的角瓜丁儿均匀地搅拌在一起,就成了包子馅儿。之后,大盆和面,擀小饼似的包子皮,包包子。山东包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儿大。一个包子能将近半斤重,透着山东人的实诚和质朴。再壮实的汉子一顿饭也超不过四五个,女人们吃上两个也就差不多了。也正是由于个头儿太大,山东包子的形状也很特别。它并不像大多数地方的包子是圆的,而是像个胖乎乎的小兔子,一头圆滚滚,另一头是尖尖的嘴。之所以是这么个形状,原因是包包子时女人用一只手是托不起来的,她必须把擀好的皮放在案板上,把馅儿盛在皮上,一只手从前面轻轻托起皮,另一只手从后边左一下、右一下相跟着捏出对称的褶来,直到捏出前面的尖嘴。再有一个特点,正宗的胶东包子下锅蒸时也并不放在屉布上,而是放在一片晾干了的薄薄的玉米嫩皮上。一张玉米皮正好放置一个长长的大包子。别看包子个头儿大,但蒸起来好熟。道理很简单,因为馅儿基本是熟的。炉膛里熊熊的火苗映衬着女人幸福的脸,她会抬起手腕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抽空去剥上几头大蒜。那可是吃包子必不可少的配菜。大约二十分钟吧,灶台上弥漫了热腾腾的蒸汽。那女人揭开木头锅盖。一阵薄雾升腾,锅里一个个又白又暄腾的大包子活像云雾之中一只只灵动的小白兔,那么招人喜欢。女人麻利地双手托着那张嫩嫩的玉米皮,把包子一个个拣到笸箩里,端上饭桌。孩子们正迫不及待地坐在那里,小眼睛里透出贪婪,那汉子红彤彤的脸上也洋溢着笑意,正等待着幸福的晚餐呢 —— 这段文字是整本书里我的最爱,实在难以舍弃。而又担心大家不会去读这本书,遂摘录于此。不知道你读完了之后,是不是也有我那种欲求不满的感觉。哎呀,不说了,我又流口水了。前两天在群里还在讨论读书的作用是什么。长智、怡情和养性,这是吴军老师给出的阅读的理由。可读崔岱远老师的书带给我的是实实在在的愉悦感。仅仅是看书中对美食的文字描写,都会勾引起我动手的意愿。扁豆焖面,小碗干炸的炸酱面,入冬了菜码应该有水抄白菜,茴香猪肉的饺子,还有刚才提到的这大陷的山东包子。对于一个有动手能力的吃货来说,这样的书太要命了。这本书有一半的内容其实介绍的是京城饮食文化。我觉得品鉴地方美食和去欧洲旅游一样,你要先了解目标地的文化和历史,去了才有意思,你才能够看懂。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对于北京传统美食的这些文化不了解,即使给你正宗的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炸灌肠你也吃不出好来。真给您上一盘国宴的 “开水白菜” 你还以为是高汤娃娃菜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阅读这本书还真有长智的作用。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吃货,强烈推荐这本小书《京味儿食足》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