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论述了刑法与宪法暨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当代刑事政策、社会危害性理论、犯罪构成模式和刑罚改革等刑法基础理论问题。

内容简介

《赵秉志刑法研究·社会变迁与刑法发展系列:当代刑法问题》力图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前沿性与现实性,论述了刑法与宪法暨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当代刑事政策、社会危害性理论、犯罪构成模式和刑罚改革等刑法基础理论问题,恐怖犯罪、高官腐败犯罪等热点、疑难犯罪问题,以及中国区际刑法、国际刑法、外国刑法的若干专题,希冀对繁荣刑法学研究和促进刑事法治有所裨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编 刑法总论问题
  • 论我国宪法指导下刑法理念的更新
  • 一、罪刑法定的理念
  • 二、适度犯罪化的理念
  • 三、保障人权的理念
  • 四、注重刑罚效果的理念
  • 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论要
  • 一、前言
  • 二、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一般原理
  • 三、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现实考察
  • 四、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主要缺陷
  • 五、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合理协调
  • 六、结语
  •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一、前言
  • 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宏观问题及其对策
  •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体问题及其对策
  • 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程序问题及其对策
  • 论中国刑事司法政策的现状及趋势——以三起典型死刑案件为切入点
  • 一、前言
  • 二、中国刑事司法政策的演变脉络与基本内涵
  • 三、中国刑事司法政策的适用特点
  • 四、中国刑事司法政策的发展趋势
  • 五、结语
  • “十一五”期间刑法学科发展与“十二五”展望——中国刑法学科调查报告
  • 一、前言
  • 二、“十一五”期间刑法学科发展概况与进展
  • 三、“十一五”期间刑法学科的重大成就与创新
  • 四、“十一五”期间刑法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 五、“十二五”期间刑法学术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
  • 六、“十二五”期间刑法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重点课题
  • 论刑法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功能与局限
  • 一、前言
  • 二、刑法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功能
  • 三、刑法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局限
  • 四、正确认识刑法的功能和局限
  • 关于外国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研究
  • 一、前言
  • 二、关于外国人犯罪的属地管辖
  • 三、关于外国人犯罪的属人管辖
  • 四、关于外国人犯罪的保护管辖
  • 五、关于外国人犯罪的普遍管辖
  • 六、结语
  • 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
  • 一、前言
  • 二、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
  • 三、新疆“7 ·5”事件的法治启示
  • 四、危险驾驶及肇事行为的治理
  • 五、中国足坛反“假赌黑”风暴
  • 六、重庆“打黑除恶”风暴
  • 七、结语
  • 当代中国冤错案件防治问题研究——以近年来典型冤错案件为视角
  • 一、前言
  • 二、近年来系列典型冤错案件述评
  • 三、防范冤错案件中法治理念的重塑
  • 四、冤错案件防范机制的加强
  • 五、冤错案件救济机制的完善
  • 六、结语
  • 社会危害性之当代中国命运
  • 一、前言
  • 二、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
  • 三、社会危害性是刑法立法的圭臬
  • 四、社会危害性是刑事司法不可或缺的标尺
  • 五、社会危害性是中外刑法共有的理论
  • 六、社会危害性理论不能承载中国刑事法治成败的重担
  •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历史梳理及中外对比
  • 一、前言
  • 二、“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的简史
  • 三、“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体系
  • 四、“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中国版本及其运用
  • 文化模式与犯罪构成模式
  • 一、前言
  • 二、中西方文化模式概览
  • 三、文化模式与犯罪构成
  • 四、中国犯罪构成:机体模式
  • 五、德、日犯罪构成:机器模式
  • 六、结语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释的发展与完善
  • 一、前言
  •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释的基本发展
  • 三、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释的主要特点
  • 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释的缺憾反思
  • 五、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释的发展、完善
  • 六、结语
  •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探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等价性是否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独立成立条件
  • 三、等价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
  • 四、不纯正不作为犯等价性的判断标准
  • 论聚众斗殴与正当防卫的界限——以聚众打斗案件的司法认定为主要视角
  • 一、前言
  • 二、规范层面聚众斗殴与正当防卫的构成特征之比较
  • 三、实践层面聚众斗殴与正当防卫的类型化判断
  • 四、结语
  • 论“当场击毙”的正当化要件
  • 一、前言
  • 二、“当场击毙”应遵循的法律原则
  • 三、“当场击毙”的前提条件
  • 四、“当场击毙”的现实条件
  • 五、“当场击毙”的有关程序
  • 六、结语
  • 论刑罚轻缓化的世界背景与中国实践
  • 一、前言
  • 二、关于刑罚轻缓化的整体分析
  • 三、关于刑罚轻缓化的具体分析
  • 四、结语
  • 深入践行实体正义的量刑改革
  • 一、前言
  • 二、量刑基准设计合理:量刑实体正义的实现基础
  • 三、量刑情节量化科学:量刑实体正义的实现关键
  • 四、量刑程序设置公正:量刑实体正义的程序保障
  • 刑事裁判功利性现象研究——兼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适用
  • 一、前言
  • 二、裁判功利性追求的实质
  • 三、功利性裁判的两种模式
  • 四、功利性裁判的路径探索
  • 五、结语
  • 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
  • 一、前言
  • 二、法官的角色丛与裁判理性
  • 三、法官角色失调与裁判理性
  • 四、法官角色转换与裁判理性
  • 五、结语
  • 试论对初犯、偶犯的从宽处罚——对《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9条的解读
  • 一、前言
  • 二、对初犯、偶犯的理解
  • 三、对初犯、偶犯从宽处罚的背景探源
  • 四、对较轻犯罪的初犯、偶犯应酌情从宽处罚
  • 五、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的从宽处罚
  • 关于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实行特赦的研讨
  • 一、前言
  • 二、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实行特赦的意义
  • 三、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实行特赦的具体构想
  • 四、结语
  • 第二编 刑法各论问题
  • 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制度细化的合理性分析
  • 一、引言
  • 二、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
  • 三、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之刑事程序内容
  • 四、对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之刑事程序的评析
  • 五、结语
  • 新疆“7 ·5”事件的法治启示
  • 一、前言
  • 二、“疆独”犯罪活动的新特点
  • 三、应尽快加强社会安全预警立法
  • 四、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五、高度重视善后恢复立法
  • 关于“酒驾”肇事案件刑法对策的初步研究
  • 一、前言
  • 二、“酒驾”肇事案件及其严重危害
  • 三、“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理论问题
  • 四、“酒驾”肇事案件的刑事司法对策
  • 五、“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立法完善对策
  • 六、结语
  • 绑架罪争议问题研究
  • 一、前言
  • 二、绑架罪的犯罪目的问题
  • 三、绑架罪的犯罪未遂问题
  • 四、绑架罪的犯罪中止问题
  • 五、绑架罪的加重构成问题
  • 六、绑架罪的减轻构成问题
  • 七、绑架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问题
  • 刑讯逼供罪若干问题研究——以赵作海“故意杀人”冤案为视角
  • 一、前言
  • 二、刑讯逼供罪的行为要件
  • 三、刑讯逼供罪的对象要件
  • 四、刑讯逼供罪的立案标准问题
  • 五、刑讯逼供罪的法定刑问题
  • 六、结语
  • 略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一、前言
  • 二、以严为主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三、遵循法治的原则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四、结语
  • 略谈惩治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司法解释
  • 一、《解释(二)》的意义
  • 二、《解释(二)》的重要内容要览
  • 三、对《解释(二)》相关问题的思考
  • 侵犯网络数据安全犯罪研究
  • 一、侵犯电子资金犯罪
  • 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 我国当前惩治高官腐败犯罪的法理思考
  • 一、前言
  • 二、高官腐败犯罪与死刑适用
  • 三、高官腐败犯罪与异地审判
  • 四、高官腐败犯罪与“特定关系人”
  • 五、结语
  • 试析案发前退赃交赃情节与受贿罪的定罪量刑
  • 一、受贿后退赃交赃的法律性质与意义
  • 二、受贿后退赃交赃的司法认定
  • 三、退赃交赃情节与受贿罪的定罪量刑
  • 第三编 外向型刑法问题
  • 论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律机制的构建——以《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为切入点
  • 一、前言
  • 二、《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中国区际刑法意义
  • 三、《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现实缺憾
  • 四、全面构建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律机制的构想
  • 五、结语
  • 中国区际追赃问题研究
  • 一、前言
  • 二、中国区际跨境犯罪中罪赃的范围界定
  • 三、针对已决犯的中国区际追赃问题
  • 四、针对未决犯的中国区际追赃问题
  • 五、中国区际追赃构建的具体问题
  • 六、结语
  •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惩处偷渡犯罪比较研究
  • 一、前言
  • 二、香港与内地惩处偷渡犯罪的立法比较
  • 三、香港与内地惩处偷渡犯罪的执法与司法比较
  • 四、香港与内地惩处偷渡犯罪刑事法律制度的效果比较
  • 五、香港与内地惩处偷渡犯罪立法与司法的完善
  • 六、香港与内地打击偷渡犯罪的区际合作
  • 香港惩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合作研究
  • 一、前言
  • 二、香港刑事司法协助的途径与内容
  • 三、香港惩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区际刑事司法合作
  • 四、香港惩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 五、香港打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刑事司法合作的改善
  • 六、结语
  • 论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间刑事诉讼转移制度的构建
  • 一、前言
  • 二、我国区际刑事诉讼转移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 三、构建我国内地与香港特区间刑事诉讼转移制度的原则
  • 四、我国内地与香港特区间刑事诉讼转移制度的具体构建研讨
  • 五、结语
  • 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完善
  • 一、导言
  • 二、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法律框架
  • 三、澳门刑事司法协助的种类和特点
  • 四、澳门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程序
  • 五、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完善
  • 六、结语
  •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问题新探讨
  • 一、前言
  • 二、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三、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之规定的性质与不足
  • 四、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之规定的改进与完善
  • 五、结语
  • 改革开放30年的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
  • 一、前言
  • 二、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进程
  • 三、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重要问题观点要览
  • 四、关于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的总体评论
  • 90年来历届国际刑法大会决议的基本精神
  • 一、前言
  • 二、基本价值立场
  • 三、决议设计的指导原则
  • 四、历届决议的历史特点
  • 五、结语
  • 国家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司法认定——以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诉种族灭绝罪的案件为样本
  • 一、前言
  • 二、国家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 三、国家刑事责任的司法认定
  • 四、结论
  •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中国相关法律机制完善
  • 一、前言
  • 二、《公约》中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机制
  • 三、中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机制完善
  • 四、结语
  • 试论海盗罪的国际刑法规制
  • 一、海盗罪概述
  • 二、应对海盗罪的各国立法及国际法规则
  • 三、对海盗罪应对规则之分析与完善
  • 四、结语
  • 中国反腐败刑事法治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 一、前言
  • 二、中国反腐败刑事法治领域国际合作的背景
  • 三、中国反腐败刑事法治领域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 四、强化中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国际合作的建言
  • 五、结语
  • 运用移民遣返措施境外追捕外逃腐败人员之路径与难点分析
  • 一、前言
  • 二、移民遣返措施:引渡替代措施
  • 三、运用移民遣返措施追捕外逃腐败人员之路径
  • 四、运用移民遣返措施追捕外逃腐败人员之难点
  • 五、结语
  • 论德国量刑基础中的行为人罪责——对其不确定性的规范性检验
  • 一、前言
  • 二、对量刑责任概念不确定性的规范性检验
  • 三、对量刑责任判断基础的规范性检验
  • 四、基本结论
  • 论德国传统量刑理论中刑罚预防目的的边缘化——实证性检验与事实性说明
  • 一、前言
  • 二、德国实证性量刑研究结论对传统量刑理论的检验
  • 三、量刑实践中预防目的边缘化的事实性说明
  • 四、结论
  • 中美贿赂犯罪刑事法律之比较
  • 一、前言
  • 二、贿赂犯罪刑法立法之概览
  • 三、贿赂犯罪构成特征之比较
  • 四、贿赂犯罪刑事责任之比较
  • 五、比较分析之初步见解
  • 附录:赵秉志教授个人学术成果一览(2009-2013)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