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6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广西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出版15种图书,系统梳理壮族、瑶族传统医药学。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资金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广西部分。广西项目共出版15种图书,分别为《实用壮医学》《实用壮药学》《壮医药学概论(中英文版)》《壮医针刺学《中国壮药材》《壮医方剂学》《中国壮医外科学》《壮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壮药资源学》《广西民族药志》《抗肿瘤壮药彩色图谱名录》《壮药民间验方集》《壮医诊疗标准与规范》《壮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瑶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对广西壮族和瑶族传统医药学进行了系统整理。本套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适合馆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篇 绪论
- 第一章 壮族简介
- 第二章 壮族传统文化与壮医药
- 第一节 稻作文化与壮医药
- 第二节 石器文化与壮医药
- 第三节 陶瓷文化与壮医药
- 第四节 青铜文化与壮医药
- 第五节 龙母文化与壮医药
- 第六节 山歌文化与壮医药
- 第三章 古代哲学与壮医药
-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壮医药
- 第二节 波乜学说与壮医药
- 第三节 精气学说与壮医药
- 第四节 唯物论与壮医药
- 第五节 “物人合一”的思想与壮医药
- 第六节 壮医的思维特点
- 第四章 壮医药、壮医基础理论和壮医学的概念
- 第一节 壮医药的概念
- 第二节 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 第三节 壮医学的概念
- 第五章 壮医基础理论源流
- 第一节 壮医基础理论的起源
- 第二节 壮医基础理论的梳理
- 第三节 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 第二篇 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 第六章 阴阳为本理论
- 第一节 阴阳为本的概念
- 第二节 阴阳为本的来源
- 第三节 阴阳为本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四节 壮医对阴阳为本理论的应用
- 第七章 三气同步理论
- 第一节 三气的概念
- 第二节 三气同步的概念
- 第三节 三气同步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四节 三气同步理论的应用
- 第八章 壮医的生命观与健康观
- 第一节 壮医的生命观
- 第二节 壮医的健康观
- 第三篇 壮医关于人体构成的理论
- 第九章 三道两路
- 第一节 谷道
- 第二节 水道
- 第三节 气道
- 第四节 龙路
- 第五节 火路
- 第六节 壮医对三道两路理论的运用
- 第十章 脏腑官窍
- 第一节 脏腑
- 第二节 官窍
- 第十一章 皮肉筋骨
- 第一节 皮肉
- 第二节 筋骨
- 第十二章 气血水精
- 第一节 气血
- 第二节 水精
- 第四篇 壮医关于体质的理论
- 第十三章 影响体质的因素
- 第一节 地理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经济因素
- 第三节 饮食与生活习惯
- 第四节 文化习俗
- 第五节 年龄因素
- 第六节 职业因素
- 第七节 先天因素
- 第十四章 壮医对体质的分型
- 第一节 火型体质
- 第二节 湿型体质
- 第三节 寒型体质
- 第四节 抑郁型体质
- 第五节 虚型体质
- 第十五章 壮医体质理论的运用
- 第五篇 壮医病因病机理论
- 第十六章 发病的相关因素
- 第一节 自然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
- 第三节 体质因素
- 第四节 心理因素
- 第十七章 病因
- 第一节 外毒内毒
- 第二节 情绪过激
- 第三节 饮食不当
- 第四节 劳倦耗伤
- 第五节 外伤
- 第六节 正气虚衰
- 第十八章 病机
- 第一节 正不胜毒
- 第二节 阴阳失调
- 第三节 气血失衡
- 第四节 三气不同步
- 第五节 “道路”不畅
- 第十九章 疾病转归
- 第一节 病进
- 第二节 病退
- 第六篇 壮医诊法理论
- 第二十章 目诊
- 第一节 目诊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 第二节 目诊指征主病规律
- 第三节 常见病目诊指征举例
- 第二十一章 甲诊
- 第一节 甲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 第二节 主要甲象
- 第二十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望神
- 第二节 望面色
- 第三节 望皮肤
- 第四节 望手足
- 第五节 望舌
- 第二十三章 询诊
- 第一节 询诊的要求
- 第二节 询诊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 第二十四章 闻诊
- 第一节 闻声音
- 第二节 闻气味
- 第二十五章 按诊
- 第一节 按血脉
- 第二节 按头颈
- 第三节 按胸胁
- 第四节 按脘腹
- 第五节 按肌肤
- 第二十六章 辨病辨证
- 第一节 壮医辨病
- 第二节 壮医辨证
- 第三节 常见病辨病辨证要点
- 第七篇 壮医用药基本理论
- 第二十七章 壮药的命名与分类
- 第一节 壮药的命名
- 第二节 壮药的分类
- 第二十八章 壮药的性味和功用
- 第一节 壮药的性味
- 第二节 壮药的功用
- 第二十九章 壮药的配伍使用
- 第一节 壮医的组方理论
- 第二节 壮药使用相关理论
- 第八篇 壮医治则治法理论
- 第三十章 壮医的治则
- 第一节 调气
- 第二节 解毒
- 第三节 补虚
- 第四节 疏通
- 第五节 固摄
- 第六节 平衡阴阳
- 第七节 调理气血
- 第八节 兼顾标本
- 第九节 三因制宜
- 第三十一章 壮医的治法
- 第一节 壮药疗法
- 第二节 火灸疗法
- 第三节 针刺疗法
- 第四节 刮痧疗法
- 第五节 药罐拔罐疗法
- 第六节 穴位点按疗法
- 第七节 熨疗法
- 第八节 经筋推拿疗法
- 第九篇 壮医养生理论
- 第三十二章 饮食养生
- 第一节 谷类
- 第二节 果类
- 第三节 蔬类
- 第四节 肉食类
- 第五节 调料类
- 第六节 特色养生食品举例
- 第三十三章 民俗养生
- 第三十四章 药物养生
- 第三十五章 住所养生
- 第三十六章 锻炼养生
- 第三十七章 情志养生
- 第三十八章 保健养生
- 第一节 足部按摩
- 第二节 经筋推拿
- 第三节 药线点灸
- 第四节 壮药外敷
- 第五节 壮药药垫
- 第六节 壮药佩戴
- 第七节 捏夹
- 第八节 蛋熨
- 第九节 浴足
- 第十节 线刮
- 第十一节 角吸
- 第十二节 熏洗
- 第十篇 壮医预防理论
- 第三十九章 壮医预防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防在发病前
- 第二节 防在传变前
- 第三节 防在病愈后
- 第四十章 壮医防病的基本方法
- 第一节 火的使用
- 第二节 改善居所
- 第三节 隔离措施
- 第四节 灭除四害
- 第五节 饮水消毒
- 第六节 药物运用
- 第十一篇 壮医基础理论相关名词术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