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审视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现状和演变历程。
内容简介
以生产环节分离和空间整合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度量的贸易规模和实际收益之间产生较大背离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当今贸易格局下中国迅猛增长的出口额背后的增加值收益如何?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及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又是如何?以增加值为视角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为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现实中迅猛膨胀的出口规模和实际获利能力错配的现状和原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本书以增加值贸易为视角,通过构建出口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揭示了中国制造业“高出口额,低增加值”的深层次原因及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提升和优化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以期充实当前增加值贸易研究领域,希冀能够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获利能力、打造有利的贸易格局提供有益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一 研究目标
- 二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 三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可能创新
- 一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增加值核算研究综述
- 一 个案研究
- 二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宏观层面研究
- 三 基于企业数据的微观层面研究
- 四 基于生产要素含量的增加值核算研究
- 第二节 增加值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 第三节 国际分工地位及提升路径研究综述
- 一 国际分工地位研究综述
- 二 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路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核算理论模型与方法
- 第一节 概念及范畴界定
- 一 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
- 二 其他相关概念
- 第二节 出口增加值核算模型与方法:投入产出技术视角
- 一 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及里昂惕夫原理
- 二 基于最终吸收的增加值分解模型与方法
- 第三节 出口增加值核算模型与方法:微观企业视角
- 第四节 出口增加值核算模型与方法:生产要素收入视角
- 一 从生产要素收入视角核算出口增加值思路的提出
- 二 从生产要素收入视角核算出口增加值的方法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实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宏观结构特征
- 一 数据来源及说明
- 二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总体解构
- 三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进一步分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角度
- 四 中国制造业出口行业层面增加值分解
- 五 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外增加值国别(地区)来源分解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微观结构特征
- 一 数据来源及描述
- 二 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 三 不同行业出口增加值的变化特征分析
- 四 不同贸易方式下企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特征分析
- 五 不同企业所有制下企业出口增加值变化特征分析
- 六 生产要素收入下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测算结果
- 七 与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比较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 一 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核算比较:中美双边贸易国家层面
- 二 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核算比较:中美双边贸易产业层面
- 三 贸易利益分解:中美双边贸易国家层面
- 四 贸易利益分解:中美双边贸易产业层面
-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微观影响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增加值贸易微观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外资进入、出口和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特征事实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微观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一 模型设定
- 二 数据处理及模型估计方法
- 三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宏观影响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增加值贸易宏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
- 一 国际投入产出表及模型
- 二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增加值贸易分解
- 三 考虑中间产品的总值贸易引力模型
- 四 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
- 第二节 基于增加值视角的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测度事实分析
- 一 贸易成本测算模型构建
- 二 数据来源及说明
- 三 贸易成本测算结果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宏观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一 距离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二 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七章 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路径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事实分析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刻画及路径演进
- 一 全球价值链长度及地位指标构建
- 二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度量
- 三 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 模型设定
- 二 数据来源说明及模型估计方法
- 三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八章 结论、启示与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 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巨大,出口增加值较低,整体呈现“高出口额,低增加值”的增长特征
- 二 出口增加值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新增长点基本形成但尚未成熟
- 三 对外开放广度加深,外贸发展更加均衡,获利能力却持续下降
- 四 外资进入和汇率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重要微观因素
- 五 贸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变化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一 主动深化新型贸易统计体系研究,完善和改进现有国际贸易统计体系,重塑全球生产模式新思维
- 二 继续优化出口增加值行业结构,拓宽制造业价值增值的优势领域,规避贸易结构转变带来的风险
- 三 充分发挥外资进入溢出效应,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营造有利于出口增加值提升的内外部环境
- 四 把握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演进路径,构建安全多赢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