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荣格自传,一段关于无意识的人生故事。

内容简介

1957年春天,荣格已经81岁了。他接受了邀请来讲述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间,他照旧不断地与同事兼朋友阿妮拉·贾菲交流,并委托她把这些谈话记录成文本。他不停地修改本书,直到1961年6月6日去世前不久。

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段无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些记录他珍贵思想旅程的诚挚文字,描写了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虑与沮丧,呈现出一部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原版出版前言
  • 引言
  • 1. 童年
  • 2. 中学时代
  • 3. 大学时代
  • 4. 精神病学实践
  •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6. 直面无意识
  • 7. 著述
  • 8. 塔楼
  • 9. 旅行
  • 10. 视象
  • 11. 论死后的生活
  • 12. 晚期思想
  • 回顾
  • 附录一 弗洛伊德写给荣格的信
  • 附录二 从美洲写给埃玛·荣格的信(1909年)
  • 附录三 从北非写给埃玛·荣格的信(1920年)
  • 附录四 卫礼贤
  • 附录五 向死者的七次布道(1916年)
  • 词汇表
  • 荣格文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荣格自传》

    首先,本书回顾了荣格的成长经历,我们知道了,家庭的宗教背景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共同造就了荣格内向、敏感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和他过人的天资结合在一起,为荣格日后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创造了条件。大学毕业后,荣格的学术发展之路走得非常顺,跟随著名的布洛伊勒开始做字词联想研究。凭借这项研究,荣格初步确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他也因此结识了弗洛伊德,开始深度参与精神分析的很多活动和研究。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六年,最后因为不赞同弗洛伊德的 “泛性论”,两人分道扬镳。与弗洛伊德的决裂,给荣格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导致他连续四五年都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经常出现幻觉,但他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并且进入到创作高峰期。在生命的后期,荣格系统地思考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类型理论,对后世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学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探究的领域,往往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主题相关。有时候,一个心理学理论的诞生,也正是一位心理学家在治愈自己的创伤、解决自己内心困境的过程中结出的果实。比如,阿德勒对自卑的关注,温尼科特对 “母亲” 的关注,而荣格的理论里,也包含着他在内心迷宫里寻找出路时的自问自答。智慧的人往往是敏锐的,而敏锐的人,也就更容易感受到痛苦。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荣格在进行自我探索时产生的一次次阵痛。跟弗洛伊德决裂的人不少,但从来没有谁像荣格那样,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痛苦到几乎精神崩溃。当然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像荣格那样,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钻得那么深。荣格的自传和他的心理学理论一样,玄妙又深奥,但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通过《荣格自传》来追寻荣格的自我发现之旅,看看这位智者的传奇一生,也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豁然开朗、孤独尽去的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争议的荣格

      读来心惊肉跳。荣格的名气会一再被挖掘出来。他好像是一个违心主义者,但又有唯物的学术基础。他最让人吃惊的他的专注 —— 一生都聚焦在自己选定的主题上,也就是对无意识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所以,虽然他经常出去游历,经常玩一个游戏好几年,经常自己造房子,然而他出版的书籍,写的文章数量令人惊叹,文集十一卷,有几百本书籍和文章,荣格文集的字数达到了 227 万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荣格

        他和弗洛伊德一样坚持自我,令人动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