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8千字
字数
201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主体——女红为主要对象,研究其文化生态、造物思想流变规律及其原因和审美特征。
内容简介
古代女红艺术是中国女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女衣五,中女衣四,下女衣三”,这是一个长期、繁重、密集的劳动过程,女性却以惊人的才华创造了绝妙的女红作品。
女红艺术中蕴含丰富的造物文化元素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另外,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造物思想的设计方法也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参考。明清江南女红是中国古代女性造物的一段华章,重新领略其艺术光芒并做深入研究,是中国古代设计历史和理论的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于传统女红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在当代更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自序
- 引子
- 研究意义
- 一、研究明清江南女红对于研究中国女红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 二、明清江南女红的造物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的理念提升有借鉴作用
- 三、传统女红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 主要概念界定
- 一、“明清”的时间跨度
- 二、“江南”的地理范围
- 三、“女红”的内容界定
-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研究方法
- 一、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 二、史料学与艺术考古学对照的研究方法
- 三、图像学的研究方法
- 四、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 耕织分工
- 分工的形成
- 一、性别差异造成男女分工内外有别
- 二、女红的早期发现
- “男耕女织”的社会意义
- 一、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皇权统治
- 二、有利于耕织的专业化发展
- 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抉择
- 女红是研究女性历史的重要素材
- 一、女红中包含的女性文学和艺术造诣
- 二、女性的聪颖才智在女红制作过程中得以体现
- 三、女红的社会功用
- 技艺与性别
- 一、女性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 二、女红从业者性别角色变化和异动
- 三、女红商品化趋势加强
- 四、明清江南女红的经济赋权作用
- 成物之气
- 孕育明清江南女红的自然生态
- 一、明清江南女红生存的气候环境
- 二、明清江南女红所处的地理环境
- 三、明清江南女红依托的交通环境
- 促进明清江南女红发展的社会生态
- 一、统治阶层的政策倡导
- 二、科技成果对于明清江南女红的影响
- 明清江南女红发展的经济背景
- 一、明清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
- 二、明清江南女红的市场状况
- 宗教与女红
- 儒家文化是明清江南女红的造物思想基础
- 一、女红是伦理教化的载体
- 二、女红是儒家贞节观的实现途径
- 三、女红是江南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物化
- 佛教文化拓宽了明清江南女红的发展空间
- 一、禅宗思想的体现
- 二、佛教元素的应用
- 三、佛堂女红的发展
- 女红是女性修心养性的工具
- 一、女红制作对陶冶女性性情有潜移默化作用
- 二、勤习女红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
- 物品与场合
- 岁时节日对女红的推动
- 一、岁时节日衍生的女红物品
- 二、女红活动中沉淀的岁时节日习俗
- 人生礼仪中的女红
- 一、女红在婚礼上的广泛使用
- 二、丧礼中的女红
- 三、庆生风俗中的女红
- 四、贺寿礼仪中的女红
- 民间信仰与女红的交融
- 一、因女红活动而形成的民间信仰
- 二、信仰活动地点是女红交易和女性展现才华的场所
- 民歌和戏曲中的女红
- 一、民歌对女红劳作场景的再现
- 二、戏曲与女红的交互影响
- 美之鉴
- 手工之美
- 一、精挑细选 尽善尽美
- 二、十指春风 巧夺天工
- 物之图
- 一、规范的松动使女红装饰范围拓宽
- 二、协调合理的装饰构成是审美思想的外在表现
- 三、从实用物升华为艺术品
- 四、意必吉祥的装饰纹样
- 明清江南女红的审美品格
- 一、奢华绚丽的审美风尚
- 二、新奇多变的审美追求
- 三、写实仿真手法的应用
- 四、雅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 五、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
- 明清江南女红的审美价值
- 一、符合统治阶级审美观念的明清江南女红
- 二、明清江南女红与士大夫文化的紧密结合
- 三、明清江南女红的寄情符号作用
- 四、明清江南女红的女性主体审美思想体现
- 传授承袭
- “衣被天下”
- 一、官方需求的促进
- 二、国内市场的雄厚
- 三、海外贸易的加速
- “流芳百年”
- 一、女红教育基地的设立
- 二、女红艺术理论的发展
- 三、近代江南女红的发扬
- “内忧外患”
- 一、江南女红继承和发展的局限
- 二、江南女红面对的挑战和冲击
- “继往开来”
- 一、传统女红的文化保护
- 二、女红艺术性的现代拓展
- 三、女红的现代商业发展
- 结语
- 明清江南女红是商业与文化的综合产物
- 明清江南女红是女性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统一体
- 明清江南女红造物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 对传统女红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