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带你展望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有鉴于此,本书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序言
  • 上篇 主流人工智能批判
  • 第一讲 人工智能为何需要哲学?
  • 第二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逻辑学
  • 第三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深度学习
  • 第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依然在远方
  • 第五讲 苏联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迷思
  • 第六讲 日本“第五代计算机”失败背后的哲学教训
  • 第七讲 欧盟“蓝脑计划”背后的哲学迷思
  • 第八讲 从大数据主义走向小数据主义
  • 第九讲 儒家其实也支持小数据主义
  • 下篇 如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 第十讲 如何让通用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
  • 第十一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意图?
  • 第十二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情绪?
  • 第十三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合适的伦理规范?
  • 第十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德性?
  • 第十五讲 我们真的需要担心会自动开火的军用人工智能系统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