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古典修辞的说服艺术,让经济学成为更完整的人文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经济学的修辞分析。现代经济学因追随量化、实证的研究方式而自视为一门科学。但在本书中,作者麦克洛斯基用辛辣毒舌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学是文学性的;经济学家并非专家,而是使用修辞技艺的说服者。

作者剖析了保罗·萨缪尔森、加里·贝克尔、罗伯特·索洛、罗纳德·科斯、罗伯特·福格尔等经济学家的文章,指出他们在论证时大量使用“隐喻”“类比”“诉诸权威”等修辞的事实。她从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兼容性,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学如何既是科学的,亦是文学的。

麦克洛斯基希望经济学能够反思其对科学研究的定义。她认为好的科学也需要好的语言。她担忧经济科学的主流已变成统计检验的沙盒游戏。她呼吁经济学家对修辞予以重视,从而将经济学重新带回到以人类为主体的对话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二版序
  • 第一版致谢
  • 绪论
  • 第一章 经济学的修辞分析,为什么要做,如何做?
  • 不是哲学阅读,而是修辞阅读
  • “修辞”的旧世界是个好世界
  • 科学家必须建立她的“角色”
  • 视角是个科学选择
  • “纯粹的”风格并不纯粹
  • 风格往往诉诸权威
  • 经济学家是诗人
  • 也是小说家
  • 别怕解构和其他恐怖之事
  • 写作是表演
  • 第二章 经济科学的文学特点
  • 科学使用文学的方法
  • 需求定律的大多数论据是文学的
  • 语言学的学科模式适用于经济科学
  • 文学思维或可改善应用经济学
  • 第三章 经济学的修辞手法
  • 即使是数理经济学家也使用且必须使用文学手法:保罗·萨缪尔森的案例
  • 我们对大多数的修辞手法都只有模糊的认识
  • 模型是非修饰性的隐喻:以加里·贝克尔为例
  • 经济学中的数学和非数学说理都依赖隐喻
  • 统领着经济学的主要修辞手法:罗伯特·索洛的例子
  • 第四章 科学主义修辞:约翰·穆特是怎么说服人的
  • 穆特的文章写得不好,但很重要
  • 穆特的主要观点可以用人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
  • 穆特在论文中经常使用科学方法
  • 穆特诉诸的其实是学术圈
  • 外显论证在修辞上是复杂的
  • 穆特的修辞与其他领域的别无二致
  • 第五章 历史经济学的受众问题:作为修辞学者的福格尔
  • 文本曾经很重要
  • 这本书的修辞色彩最浓
  • 这本书大量使用了普通话题
  • 这本书也使用经济学的特别话题
  • 文本创造其受众
  • 第六章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律师口吻修辞
  • 科斯通过诉诸公理和证明解决了他的角色问题
  • 但科斯是辩护律师,不是证人
  • 律师式的修辞诉诸事实
  • 不过,科斯毫无疑问是个经济学家
  • 《企业的性质》讲的是经济的修辞
  • 科斯经济学是反现代主义的,是“哥特式的”;其修辞则是后现代的
  • 第七章 未经审视的经济学量化修辞
  • 例如,修辞标准是衡量市场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 同样,修辞标准是语言学中衡量语言相似性的必要条件
  • 也就是说,科学家的言语行为是对话,不论好坏
  • 例如,有关购买力平价的对话在修辞上是含糊不清的
  • 第八章 显著性检验的修辞
  • 统计显著性已经毁了经济学中的实证工作
  • 计量经济学混淆了统计意义和科学意义
  • 统计学的难题源于其修辞史
  • 使用统计显著性时,许多问题会随之而来
  • 确实出了很多问题
  • 第九章 经济学现代主义的贫困
  • 经济学的数学化曾是个好主意
  • 但数学里混进了一种哲学
  • 经济学的正式方法论是“现代主义的”
  • 现代主义是一种欠佳的方法:首先,它在哲学中过时了
  • 而证伪并不能让人信服
  • 有利可图的预测在经济学中是不可能的
  • 现代主义是不可能的,也不该追随
  • 第十章 从方法论到修辞
  • 任何受规则约束的方法论都应该反对
  • 方法论是中层管理者
  • 好的科学就是好的对话
  • 修辞是一种更好的理解科学的方式
  • 其他科学也有修辞
  • 第十一章 反反修辞
  • 替代现代主义的并不是非理性主义
  • 方法论的政治论证不足以服人
  • 但愿我们做合理的陈述,而不论“科学”与否
  • 对修辞的哲学反驳并没有说服力
  • 反现代主义可倒好
  • 修辞对你有好处
  • 第十二章 自有修辞以来:一种科学的经济学之前景
  • 参考文献
  • 本书引用文献
  • 经济学修辞相关文献
  • 对本书第一版及我在修辞上的其他一些作品的评论
  •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 中英文书名、文章名、期刊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能够增强读者对科学人文认知的书。首先,作者提出,科学是 “有意图的写作”,其意图在于说服其他科学家。因此,科学只拥有数学、统计学、逻辑学这些工具显然还不够。科学还必须要熟练使用 “修辞” 这把武器。特别是对于经济学来说,“说服” 力量更不容小觑。比如,对于穆特提出的 “理性预期” 理论,总体上来说还是既难证实又难证伪,但并不妨碍学术界的认可和推崇。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能力就是说服别人的综合能力 —— 修辞几乎是这些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其次,从科学史来看,科学的 “客观性” 似乎并不总是能站得住脚,但人类认知的 “主观性” 倒是俯拾皆是。所谓 “定理”,就是让所有人暂时相信的描述。在书中,作者批评了波普尔 “可证伪性” 的科学标准,为思考更加 open 的科学研究非常有启发。作者还指出,以波普尔为代表的科学现代主义禁锢了心理学家的研究,也禁锢了经济学家对于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再次,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不仅对于经济学来说很重要,甚至对于物理学、数学也是如此,这在很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轶事中屡见不鲜,如,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还有哥德巴赫猜想。第四,书中详细剖析的隐喻、类比、诉诸权威、对称之美等修辞手法,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值得重视,在日常写作中也可增色不少。第五,语言本身实际上影响了人们对于科学工具的正确运用。最 “显著” 的就是统计显著性这个提法。如果最开始并未使用 “显著性” 这个极富感情色彩的提说,而是使用 “方差分析”,那么就不会导致那么多误用了。事实上,统计显著性和实际显著性具有很大不同 —— 统计显著性只不过是真正经济分析的开端。最后,作者并没有贬低数学、统计学等知识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是指出是更加关注经济学本身。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