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6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宏观再现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体学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体裁、体制、风格、语言特征、章法结构等现象的综合性学科,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古人、今人,作文行事都讲究“得体”,可以说文体学是渗入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门学问,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近代以来逐渐式微的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回归,也昭示着古代文学领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话语体系的回归。
本书力主回到中国文体学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己的历史,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史料学、文体分类学、研究方法、文学风格学,以及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观念、理论及论著等方面出发,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征引翔实,论证周密,结构精严,解决了诸多难点及关键性问题。
研究方法上,提出在继承古典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鉴之以西学,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证之以实物”,建立具有现代意义与学术高度的中国文体学,并在本书中躬践行之。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上编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纲
- 一、辨体:学科的基点
- 二、何谓文体:学科的起点
- 三、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对象
- 四、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
- 第二章 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
- 一、早期儒家典籍的文体史料与观念
- 二、总集类要籍
- 三、诗文评类要籍
- 四、集部之外的要籍
- 第三章 文体学史料的发掘和处理
- 一、类书与文体学
- 二、字书与文体观念
- 三、文体史料的释读与处理
- 第四章 文体学研究方法举隅
- 一、基于文献 察诸语境
- 二、考之制度 证以实物
- 三、跨越学科 佐以科技
- 四、本土情怀 国际视野
- 第五章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
- 一、从经学到文体学
- 二、从经各有体到文体分类
- 三、宗经与尊体
- 第六章 生命之喻
- 一、批评的比喻和文学的观念
- 二、从人体到文体
- 三、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
- 四、有机的整体
- 五、对于批评方式与标准的影响
- 第七章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
- 一、从“伐能”到“薄命”
- 二、“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
- 三、“诗人薄命”:一种集体认同
- 四、从“薄命”到“无穷”
- 第八章 辨体与破体
- 一、文体风格的成因
- 二、破体与变体的趋势
- 三、契会相参 本采为地
- 第九章 文体价值谱系与破体通例
- 一、价值谱系与破体为文
- 二、以诗为词与以词为诗
- 三、以古入律与以律入古
-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
- 第十章 中国古典风格学的形成及特色
- 一、人物品评与风格批评
- 二、“气”“体”的发现
- 三、“气”“体”的本质与特点
- 四、参照与比较
- 第十一章 体与性
- 一、从情志论到体性论
- 二、才性与风格
- 三、“文如其人”辨
- 第十二章 人品与文品
- 一、人品文品说的历史发展
- 二、人品诸要素对艺术品格的影响
- 三、人品与文品的深层关系
- 四、对人品文品说的评价
- 第十三章 江山之助
- 一、自然界留在精神上的印记
- 二、地域文化与人格塑造和创作
- 三、风土感召与风格创造
- 四、科学地评价地理环境的作用
- 第十四章 文学上的南北派与南北宗
- 一、南北文风不同论发展概述
- 二、南派北派的美学内涵
- 三、文学上的南北宗
- 四、南北文风差异的成因
- 五、重北轻南的文化心理
- 下编
- 第一章 中国早期文字与文体观念
- 一、文字形态与文体内涵
- 二、文字载体与文体命名
- 三、文字形(意)符与文体类别
- 四、文字声符与文体特征
- 五、文字规范与文体认同
- 第二章 命篇与命体
- 一、文体观念发生的研究路径
- 二、篇章形态与篇章意识的形成
- 三、篇章之命名及形态
- 四、从命篇到命体
- 第三章 “九能”综释
- 引言:“九能”说的提出
- 一、释“建邦能命龟”
- 二、释“田能施命”
- 三、释“作器能铭”
- 四、释“使能造命”
- 五、释“升高能赋”
- 六、释“师旅能誓”
- 七、释“山川能说”
- 八、释“丧纪能诔”
- 九、释“祭祀能语”
- 余论:“九能”说的接受和发展
- 第四章 从章句之学到文章之学
- 一、古书的句读标志与计量单位
- 二、两汉章句之学
- 三、《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
- 四、从经学向文章学的转折
- 五、篇翰意识的凸显
- 六、《文心雕龙·章句》的文章学理论
- 七、文章学对经学的反哺
- 第五章 任昉《文章缘起》考论
- 一、《隋志》称“亡”之书未必不存
- 二、唐宋文献中的《文章缘起》
- 三、《文章缘起》之著录体例及其特色
- 第六章 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
- 一、唐宋新文体的确认与传播
- 二、从总集看宋人的古文观念
- 三、总集叙次与文体、文学观念
- 第七章 评点之兴
- 一、评点的学术渊源
- 二、南宋诗文评点举要
- 三、刘辰翁:第一位评点之集大成者
- 四、圈点的符号意义与评点的文化意味
- 第八章 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
- 一、“以体制为先”与“假文以辩体”
- 二、序题:一种流行的批评方式
- 三、文体分类:集大成与新开拓
- 四、综论:特色与影响
- 第九章 论“序题”与“序目”
- 一、关于“序题”的定名
- 二、序题的产生与兴盛
- 三、序目的形成与影响
- 四、作为批评文体的序题与序目
- 第十章 黄佐的《六艺流别》与“文本于经”的思想
- 一、黄佐与《六艺流别》的编纂
- 二、建构“文本六经”的文体谱系
- 三、《六艺流别》的文体学史价值
- 四、《六艺流别》与文体分类学
- 第十一章 贺复徵与《文章辨体汇选》
- 一、贺复徵生平事迹与《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背景
- 二、《文章辨体汇选》的编纂体例
- 三、《文章辨体汇选》的编选特色与价值
- 第十二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体学思想
- 一、文体谱系与文体本色
- 二、文体的分类与归类
- 三、文体源流论
- 四、调和骈散之争
- 五、史传与小说
- 第十三章 《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
- 一、论宋人读书法与评点
- 二、论孙、钟评点与晚明文风
- 三、《四库全书》对于评点的观点与立场
- 四、《四库全书》学术立场分析
- 第十四章 “我学”与“西术”之争
- 一、王兆芳生平与学术师承
- 二、《文章释》的写作与刊刻
- 三、《文章释》的文体谱系
- 四、王兆芳与《文章释》的意义
- 附录 中国文体学研究的百年之路
- 本书篇章来源说明
- 初版后记
- 增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