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再现唐代北都太原的历史风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唐代太原尹研究为出发点,考证其行政设置、职务特征与历任官员,再现北都太原立体鲜活的政治、军事、社会场景,探讨河东地区如何成为边疆诸族南下与交融的重要通道、枢纽以及代表朝廷进行政令宣慰、文化传播、道德教化的中心。

7~10世纪,北都兼具拱卫两京特殊陪都与农牧混合地带重镇的双重身份,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考察,有助于揭示西北与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状态,讨论王朝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 缘起:旌节镇北都
  • 二 前人研究:太原非复旧太原
  • 小结
  • 第一章 唐代北都:龙兴之地的行政设置与地位变迁
  • 一 虚实之间:皇子“遥领”的荣誉背后
  • (一)开元十一年前的“太原尹”
  • (二)李唐宗室遥领太原尹
  • 二 携印向并州:太原的行政状况
  • (一)三都掎角
  • (二)要地特设
  • 三 文武镇北边:北都的官吏设置
  • (一)唐代太原尹制度的确立
  • (二)太原府设立前唐代太原最高行政长官的来源
  • 第二章 互嵌交往:北都周边诸族形势
  • 一 北临强胡,夷夏杂居:北都周边诸族的情形
  • (一)“九姓”
  • (二)“六州”
  • 二 互嵌交融:北都周边民族关系
  • 第三章 镇北之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 一 委寄非轻:唐代历任太原尹
  • (一)太原尹考辨
  • (二)太原尹的职掌
  • (三)太原尹的籍贯
  • (四)太原尹的任期
  • (五)太原尹的迁转与兼任
  • 二 镇北三独任:三职合一的最高长官
  • (一)太原尹与北都留守
  • (二)太原尹与河东节度使
  • (三)三者的运转
  • 三 三都险要处:太原尹、河南尹、京兆尹之比较
  • 第四章 恩信与共荣:北都周边民族事务处理及经验
  • 一 烽戍高临:太原尹面临的民族事务
  • (一)迎战案例
  • (二)防守备战的案例
  • 二 开怀抚待:太原尹的治理之道
  • (一)柳公绰与回鹘、沙陀
  • (二)卢简求与契苾、回纥、沙陀
  • 三 和谈未成:马燧与吐蕃事件
  • 第五章 戍卫北门:以北都为中心的北防线
  • 一 兵符赐上公:军政复合型体系
  • (一)都虞候
  • (二)牙将
  • (三)太原少尹
  • (四)行军司马
  • (五)副使
  • (六)其他
  • (七)小结
  • 二 边塞共铁衣:诸族参与的太原兵力状况
  • (一)天兵军
  • (二)河东土团
  • (三)募兵
  • (四)边疆诸族士兵及其他
  • (五)小结
  • 三 天下屯兵处:以北都为中心的北防线
  • (一)北塞防御的基地
  • (二)逐级防御与横向联合
  • 四 烟尘绕北都:唐中后期的太原尹与政局变动
  • (一)安史之乱下的太原尹
  • (二)安史之乱后的太原尹
  • 小结:北都今一变
  • 余论
  • 一 “消失的”北都:五代十国时期的太原兴衰与诸族互动
  • (一)李克用开启新局面
  • (二)五代历任太原尹
  • 二 “多面的”太原尹:唐诗和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太原尹
  • (一)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太原尹
  • (二)太原尹与佛教
  • (三)太原尹与文人的交游
  • (四)唐宋文人眼中的太原尹
  • 附录
  • 一 唐代历任太原尹年表
  • 二 唐代历任太原尹详表
  • 三 太原尹处理周边民族关系一览
  • 四 唐诗中所见太原尹一览
  • 参考文献
  • 一 史料古籍
  • 二 今人专著
  • 三 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