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8千字
字数
202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科技公司极力想要掩盖这则事实:人们正被人为地塑造成它们期望的样子。
请尝试回想数字世界中常见的几个场景:收到一条直击兴趣点的推送,点进阅读;跳出一个红包界面,点进领取;看到一则“限时优惠”信息,立即下单……为什么数字世界总能说服人们,让人毫无抵抗地理性失灵?
科技公司前用户体验专家利拉斯·马加利特,结合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向读者揭露了数字用户被算法/技术所操控的事实。她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被广泛应用于科技产品的脑科学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技术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乃至文化方面的影响。作者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数字世界中的交互,警惕趋于无形的数字操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重塑人类意识:技术、心理学与行为设计的交汇点
-
推荐序二 社交平台与人际互动:交织的虚拟与现实
-
推荐序三 数字时代的伦理焦虑
-
作者序
-
引言
-
第一章 你能获得几分好评
-
第二章 在数字世界里了解一个人
-
第三章 这是一个虚拟奖励的时代
-
第四章 最成功的科技能唤起人的情感
-
第五章 是什么让普通人想用点赞量衡量一切
-
第六章 博士,请问您怎么看待科技
-
第七章 人们已经身处“箱子”之中
-
第八章 从行为主义到行为经济学
-
第九章 行为经济学对行为的设计
-
第十章 操控情绪的力量
-
第十一章 制造情绪,制造认同
-
第十二章 旧见解,新技术
-
第十三章 联想学习和强化作用
-
第十四章 如何设计心理依赖
-
第十五章 手机是人类新的斯金纳箱
-
第十六章 为什么无聊这么重要
-
第十七章 如何养成习惯
-
第十八章 如何保持习惯
-
第十九章 没有奖励,没有习惯
-
第二十章 网络生活
-
第二十一章 网络和景观文化
-
结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所有的反抗,都是苍白无力的
大数据与定向推送技术,如今已非新鲜事物,众人皆晓自己置身于网络织就的无形之网中,被微妙地影响着,然而多数人仅停留于表面认知,未及深究其内在机理。《操控:数字世界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感》一书,通过精心编排的二十篇专栏文章,深刻剖析了数字世界如何悄无声息地塑造并重构我们的行为模式与情感体验。书中指出,量化的评价体系如同机械齿轮,悄然改变着人际交往的法则与个人追求的轨迹;冲动消费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妙的行为经济学布局,诱使我们步入预设的消费陷阱。同时,人为制造的非自然高强度奖励机制,正悄然扰乱我们内心的 “奖励天平”,催生依赖心理。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无聊” 这一状态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 它本是激发创造力与深度思考的宝贵土壤,而今却频频被手机屏幕上的即时信息所侵扰,逐渐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此外,滤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让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在虚拟与现实间徘徊,不自觉地将滤镜后的完美景象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尺。作者对于未来数字操控现象的展望显得颇为审慎,他提醒我们,即便阅读此书,也未必能完全摆脱无处不在的数字影响,或许只是让我们在被操控的同时,保持一份更加清醒的自觉。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是选择继续沉浸,还是寻求自我救赎?《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我们该如何选择?
深处斯金纳箱的我们
《运气的诱饵》里人类学家娜塔莎・舒尔在长期研究过赌场的老虎机后发现了人们沉迷赌场精心设计的不确定奖励中难以自拔,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发现 “世界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斯纳金箱”。《操控:数字世界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揭露了如今的手机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让人长时期沉浸其中的斯金纳箱。人类困在了自己制造的监狱里并乐不思蜀,在手机屏幕中逐渐失去灵魂,沦为行尸走肉和赌场中令人不齿的赌徒并无二致。1. 斯金纳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曾提出 “所有人类行为都是由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的观点,而对此完美体现的存在就是斯金纳箱。斯金纳的理论在上世纪 40 年代被人们无情抛弃,因其对于人类的过度简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的理论却得到了大大运用,并成为了行为主义以及行为设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手机设计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此。针对人性的弱点,通过反馈和加强,让无数的人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流连忘返。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里那些设计机制的人也时常会陷入自己设计的系统中无法自拔。我们或许会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操控,可一旦看看手机的实际使用时间想必就心知肚明了。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逐渐在眼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迎合人性的虚拟空间。最初我们可能是以其作为更好的工具开始使用的,可当手机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后很快就换个面孔,一步步操控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在这背后让其面目全非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科技公司。2. 社交网络肉身的我们正在消失,数字人却替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存续。社交网络大概是斯金纳箱最为重要的一个现实案例,借助手机,我们可以在这里展现出现实世界里完全不一样的自我。《打破社交棱镜》里那些在现实中唯唯诺诺的小透明一旦上网就会变成了键盘侠和网络喷子。针对于此,我们很难再说和平台无关,更不能用技术中立来做借口。在我们深处的这个便携斯金纳箱里,科技公司为了让我们长期使用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早已将那些赌场用来操纵赌徒的伎俩加以升级。在强化、不断变化的奖励之外,更为有效也常见的是极端化和夸张化。让内容变得激进化或许不是系统刻意为之的结果,但很明显是在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游戏里非常好用的把戏。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反复实验之后的结果就是那些更撩人、更激进、更具阴谋性会被以大量推荐给用户。当我们说网上充满暴戾之气的时候,有些时候在指责用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意识到平台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助纣为虐。3. 量化自我手机想要让人上瘾现如今变得很简单,社交网络里常见的点赞功能就可以让大量的人为之疯狂。点赞作为虚拟世界里的重要存在,它允许甚至鼓励人的价值被量化。收获大量点赞可以说是数字时代可以获得的最为重要的社会认可。人们为此而不择手段的诸多行为似乎也就变得可以理解,更别提在流量变现的诱惑下,无数人为之沦陷。《炒作机器》里臭名昭著的剑桥分析对于美国大选以及其他活动的操纵让世人为之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所依托的是大量公开的信息,比如你的点赞。换句话说你的点赞等数字足迹正在将你自己完全暴露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你所谓的隐私在这个自以为安全的虚拟空间里被频繁滥用,你以为自己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普通人,可在科技公司看来无疑都是待宰的羔羊,区别只是在于是杀鸡取卵还是长期薅羊毛等具体操作。谷歌这家公司曾经以 “不作恶” 而声名远扬,可在现实利益的面前却很快变脸。自家的员工发现那些让用户上瘾的机制后提出抗议,此后的解决方案不过是用来安抚和糊弄,丝毫没有影响其所制造出来的印钞机在疯狂运行。4. 行为设计《福格行为设计模型》里以动机、能力和提示三大要素展示了如何在简单重复的行动中培养新习惯,这对于那些想要改变自己的人颇有帮助,可其同样也会被科技公司所利用。除了理论的强大,其在现实中也或多或少帮助了许多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成为了百万富翁。行为设计的原理被用来设计出让用户不断上瘾的程序和机制,在抢夺注意力的竞争中各显身手。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或许会发现被恶意使用的不止于此。或许可以说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可以帮助人类进步的理论和技术都可能被用来操纵和控制人类。电影《黑客帝国》里的场景早已变成了现实,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借助手机得以实现。相比于精神上的需求和刺激,肉身的生存和奖励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作者在揭露其中的把戏和伎俩之后,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观察。或许在这场庞大的合谋之中,我们还可以有重获自由的机会。《美丽新世界》和《娱乐至死》里的场景在《制造消费者》的消费主义的狂潮下席卷而来,无人可以幸免于难。5. 重拾无聊《我们为何无聊》里告诉读者,人类本身就会受到诸多内在因素和外部影响下通往无聊。《解剖无聊》里的分析和思考却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思考无聊的存在。在作者看来无聊不仅是不需要被消除的,更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在重新审视了无聊的价值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沉醉于手机里的虚拟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消除无聊。当一个人没有独处的能力时,无聊就成为了其最大的恐惧,不得不求助于外部刺激。手机的出现就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只是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没有独处的能力。在以往的社会里,成年人大多都会培养出独处的能力,可那些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往往缺少了这重要的一环。长期处于此环境更是没有机会再获得相应的能力。要是考虑到无聊所能带来的神游以及其他结果,我们还真有必要进行数字世界的断舍离,重新在无聊的时光里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主动权,不再被数字陷阱里虚假的控制感所迷惑。6. 写在最后本书中所涉及的理论和思考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一本科普之作,在解剖和分析问题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可对于如何去解决就有些欠缺。读者可以意识到其中的危害,可想要改变现状还是要靠自己。作者以自己的从业经验和研究调查作为基础,让理论在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魅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的观点和思考也得以成长,可对于读者来说未必就会全部买账。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们在本书的帮助下深刻意识到了手机以及背后的科技巨头是如何掌握了我们的生活进而控制和影响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从现实生活到思想世界的全面侵入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在这种全方位的思考中有些人不免会在这些看似强大的力量面前败下阵来,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只能任人宰割。哪怕我们处在斯金纳箱中,从箱子的设计和改造甚至于打破都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强力有效的监管是很多人脑海中容易浮现的解决方案,当市场失效之后政府的介入是有必要的,可在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努力去探索其他的解决方案。值得提醒的是不能因此忽视了个人的力量,看似弱小,可一旦聚焦起来也会刮起狂风暴雨将旧世界打个粉碎。
《操控》说是数字操控世界吧?感觉有些苍白,内核其实还是心理学的东西。因为数字也是为了人服务,当然很多的时候不仅仅是服务,还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的更多。说一个听来的,书中没有的故事。有个实验,就是在人陷入深度睡眠后给他播放推销广告,在这个人清醒的时候,他潜意识已经有了这个观念,对于选择商品时,就会不自觉的选择广告中推荐的商品。所以,那句话人没有自主意识,您所谓的认为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某个时候被别人 “种” 下的。从这个当面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可口可乐在如此盛名的情况下,每一年都要再次的花费巨金的打广告,一遍又一遍的说着老掉牙的广告词,因为它害怕一旦有短时期它没有占据您的潜意识,很快的就会有其他的饮料公司来占据,一旦过了一个阈值,那么它也就会成为昨日黄花,这是每一可口可乐人都不愿意见到的。心理学才是最大的大头。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