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7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建立多元化保护未成年人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层面提出“未成年人优先”为刑事政策体系价值取向,中观层面采取选择严厉刑事政策与积极刑事政策并举的犯罪应对策略,在微观层面采取严密刑事法网、从严司法惩治等措施控制犯罪同时,建立多元化保护未成年人制度,提出系统化建构刑事政策体系,从根源上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成与发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导论
- 第一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态势
- 第一节 我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 一 案例收集路径与分析方法
- 二 犯罪基本特征
- 三 犯罪行为人特征
- 四 犯罪行为特征
- 五 未成年被害人特征
- 第二节 我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态势
- 一 网络途径性侵害增加
- 二 性剥削犯罪倾向凸显
- 三 高危受害人群集中
- 四 犯罪形势持续严峻
- 小结
- 第二章 现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评析
- 第一节 现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梳理
- 一 规范性文件指向变化
- 二 司法惩治情况
- 三 社会预防与监督
- 第二节 当前刑事政策实施效果反馈——民众态度实证调查
- 一 调查方法
- 二 调查数据统计
- 三 调查结论与启示
- 第三节 现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 刑事政策严厉性不足
- 二 刑事政策积极性不足
- 第四节 现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存在问题之缘由
- 一 刑事政策价值取向模糊
- 二 对犯罪生成机制认识不清
- 小结
- 第三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确立
- 第一节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更迭
- 一 价值取向的界定
- 二 价值取向的变化
- 第二节 “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内涵
- 一 “未成年人优先”原则渊源
- 二 “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内容
- 第三节 “未成年人优先”价值取向依据
- 一 未成年人身心状况及处境所需
- 二 国际社会共识与民众愿望所指
- 三 我国传统“慈幼”文化的承继
- 第四节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价值取向——“未成年人优先”
- 一 “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在刑事政策外的体现
- 二、确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未成年人优先”价值取向
- 小结
- 第四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生成机制理论解读
- 第一节 犯罪生成机制理论基础
- 一 犯罪生成机制
- 二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
- 三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生成阶段
- 第二节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生成核心因素
- 一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带菌个体”形成的影响因素
- 二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致罪因素”
- 三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催化剂”因素
- 第三节 犯罪生成不同阶段发展与演化
- 一 “带菌个体”形成阶段
- 二 性侵害犯罪动机激发阶段
- 三 “催化”实施性侵害阶段
- 第四节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应对策略——双重刑事政策并举
- 一 当前国外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控制模式
- 二 双重刑事政策并举的犯罪应对策略
- 小结
- 第五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厉刑事政策构建(上)
- 第一节 严厉刑事政策内涵
- 一 严厉刑事政策的认识基础
- 二 严厉刑事政策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 第二节 严厉刑事政策意义
- 一 阻止危险侵害人向现实犯罪人转化
- 二 降低未成年人易受侵害性
- 第三节 境外严厉刑事政策参考
- 一 境外刑事立法
- 二 境外刑罚制度
- 三 境外特殊惩罚措施——以韩国“化学阉割”制度为例
- 四 境外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
- 小结
- 第六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厉刑事政策构建(下)
- 第一节 刑事政策刑法化
- 一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罪名体系化
- 二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罪状完善
- 三 建立针对性刑罚制度
- 第二节 刑事司法从严化
- 一 降低入罪门槛
- 二 量刑认定从严
- 三 限制缓刑适用
- 四 慎用被害人谅解制度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制度化
- 一 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二 完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制度
- 三 建立特殊办案机制
- 小结
- 第七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刑事政策构建(上)
- 第一节 积极刑事政策的内涵
- 一 积极刑事政策的认识基础
- 二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刑事政策的界定
- 第二节 积极刑事政策意义
- 一 降低性侵害犯罪风险
- 二 抑制危险侵害人转化
- 三 化解犯罪倾向
- 四 阻碍“致罪因素”对潜在侵害人产生作用
- 第三节 境外积极刑事政策参考
- 一 境外犯罪预警制度建设
- 二 高风险犯罪人社区管理经验——英国“苏格兰”模式
- 三 治疗与司法处遇一体化再犯预防模式
- 四 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多元化保护未成年人经验
- 小结
- 第八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刑事政策构建(下)
- 第一节 建设情境预防机制
- 一 建设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 二 确立性侵害人信息登记制度
- 三 完善性侵害人从业禁止制度
- 第二节 建立性侵害犯罪人危险性评估与矫治制度
- 一 建立性侵害犯罪人危险性评估制度
- 二 完善狱内循证矫治模式
- 三 建立社会监督与社区矫正模式
- 第三节 建设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 一 以道德体系增强社会凝聚力
- 二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降低犯罪风险
- 第四节 建设多元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 一 建立多元一体化保护机制
- 二 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社会关爱网络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