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汇集模具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经验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考虑模具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中UG软件常用的知识点,精心安排了15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其中包括NX设计入门、UG装配、工程图设计、简单零件设计、复杂零件设计、参数式零件设计、从上往下零件设计、常用曲面设计、PMI标注、钣金设计、模具设计(包括两板模设计和三板模设计)、电极设计、数控编程和逆向工程设计等。

书中内容既能引起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希望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基本达到一线工程师的要求。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硕士毕业生创作毕业论文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普通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PRAFACE
  • 第1章 UG NX 12.0设计入门
  • 1.1 UG 12.0工作界面
  • 1.2 三键鼠标在UG中的使用方法
  • 1.3 简单的草绘
  • 1.4 简单实体建模(一)
  • 1.5 简单实体的建模(二)
  • 第2章 机床工作台与虎钳结构
  • 2.1 工作台
  • 2.2 垫铁
  • 2.3 钳口板
  • 2.4 扳手
  • 2.5 压板
  • 2.6 内六角螺栓
  • 2.7 T形螺栓
  • 2.8 六角螺母
  • 2.9 手柄
  • 2.10 丝杆
  • 2.11 活动钳身
  • 2.12 固定钳身
  • 第3章 UG装配设计基础
  • 3.1 UG装配设计
  • 3.1.1 装配前模
  • 3.1.2 装配后模
  • 3.1.3 装配模架装配图
  • 3.2 编辑装配零件
  • 3.3 爆炸图
  • 3.4 作业
  • 第4章 工程图设计
  • 4.1 创建基本视图
  • 4.2 创建定向视图
  • 4.3 创建断开视图
  • 4.4 创建全剖视图
  • 4.5 创建半剖视图
  • 4.6 创建阶梯剖视图
  • 4.7 创建对齐视图
  • 4.8 创建局部剖视图
  • 4.9 创建局部放大图
  • 4.10 更改剖面线间距
  • 4.11 创建2D中心线
  • 4.12 添加标注
  • 4.13 添加标注前缀
  • 4.14 创建注释文本
  • 4.15 修改工程图标题栏
  • 4.16 创建明细表
  • 4.17 在装配图上生成序号
  • 4.18 添加零件属性
  • 4.19 修改明细表
  • 4.20 修改明细表中的字体与大小
  • 4.21 创建自定义工程图模板
  • 4.22 创建自定义模板的快捷方式
  • 4.23 在“新建”对话框中加载自定义图框模板
  • 4.24 在“图纸页”对话框中增加自定义图框模板
  • 第5章 简单零件设计
  • 5.1 网格曲面实体
  • 5.2 圆—方实体
  • 5.3 三角形旋钮
  • 5.4 塑料外壳
  • 5.5 肥皂盒盖
  • 5.6 方盖
  • 第6章 复杂零件设计
  • 6.1 吊钩
  • 6.2 花洒
  • 6.3 电话听筒
  • 6.4 扇叶
  • 第7章 参数式零件设计
  • 7.1 圆筒
  • 7.2 渐开线齿轮
  • 7.3 波浪形花瓶
  • 第8章 从上往下零件设计
  • 8.1 果盒
  • 8.1.1 整体造型
  • 8.1.2 拆分实体
  • 8.1.3 运用WAVE方式创建组件
  • 8.1.4 编辑组件
  • 8.1.5 整理装配图
  • 8.2 电子闹钟
  • 8.2.1 整体造型
  • 8.2.2 第一次拆分实体
  • 8.2.3 第二次拆分实体
  • 8.2.4 运用WAVE方式创建组件
  • 8.2.5 编辑组件
  • 8.2.6 整理装配图
  • 第9章 几种常用的曲面设计
  • 9.1 填充曲面
  • 9.2 有界平面
  • 9.3 通过曲线组(一)
  • 9.4 通过曲线组(二)
  • 9.5 通过曲线组(三)
  • 9.6 通过曲线网格
  • 9.7 扫掠曲面
  • 9.7.1 由“一个截面线+引导线”创建扫掠曲面
  • 9.7.2 由“两个截面线+引导线”创建扫掠曲面
  • 9.7.3 由“两个截面线+引导线+脊线”创建扫掠曲面
  • 9.7.4 扫掠曲面中“强制”选项与“固定”选项的比较
  • 9.7.5 扫掠曲面中“角度”选项的应用
  • 9.7.6 扫掠曲面中“缩放”选项的应用
  • 第10章 PMI标注
  • 第11章 钣金设计入门
  • 11.1 门栓
  • 11.2 挂钩
  • 11.3 排风口
  • 11.4 排气窗
  • 第12章 塑料模具设计
  • 12.1 简单零件的模具设计
  • 12.1.1 零件造型设计
  • 12.1.2 型腔型芯设计
  • 12.2 水管接头的模具设计
  • 12.2.1 零件造型设计
  • 12.2.2 型腔型芯设计
  • 12.2.3 模具排位
  • 12.3 拆面零件的模具设计
  • 12.3.1 拆分曲面
  • 12.3.1 编辑模具装配图
  • 12.4 建模环境下的模具设计
  • 12.4.1 补面过程
  • 12.4.2 编辑模具装配图
  • 12.5 不同型腔的模具设计
  • 12.5.1 加载零件
  • 12.5.2 设计分型面
  • 12.5.3 拆分工件
  • 12.6 水杯的模具设计
  • 12.6.1 创建工件
  • 12.6.2 创建杯口分型面
  • 12.6.3 创建杯底分型面
  • 12.6.4 拆分工件
  • 12.7 风扇模具设计
  • 12.7.1 设计分型面
  • 12.7.2 拆分工件
  • 12.8 两板模模具设计
  • 12.8.1 调整产品摆放方向
  • 12.8.2 拆分型腔和型芯
  • 12.8.3 在型芯实体上创建斜顶
  • 12.8.4 在型腔实体上创建镶件
  • 12.8.5 在型腔实体上创建滑块
  • 12.8.6 加载两板模模架
  • 12.8.7 编辑A、B板
  • 12.8.8 添加定位圈和唧嘴
  • 12.8.9 添加顶针和拉料杆
  • 12.8.10 添加复位弹簧
  • 12.8.11 添加滑块机构
  • 12.8.12 添加斜顶机构
  • 12.8.13 添加主流道和分流道
  • 12.8.14 添加进浇口
  • 12.8.15 添加B板冷却系统
  • 12.8.16 添加型芯冷却系统
  • 12.8.17 添加A板冷却系统
  • 12.8.18 添加型腔冷却系统
  • 12.8.19 显示冷却系统
  • 12.9 三板模模具设计
  • 12.9.1 零件建模
  • 12.9.2 模具设计
  • 12.9.3 加载三板模模架
  • 第13章 电极设计
  • 13.1 建模环境中的电极设计
  • 13.2 注塑模向导下的电极设计
  • 13.3 在电极外挂环境中的电极设计
  • 13.3.1 摆正工件
  • 13.3.2 创建第1个电极
  • 13.3.3 创建第2个电极
  • 13.3.4 创建第3个电极
  • 13.3.5 创建第4个电极
  • 13.3.6 创建第5个电极
  • 13.3.7 创建第6个电极
  • 13.3.8 创建第7个电极
  • 13.3.9 创建第8个电极
  • 13.3.10 创建第9个电极
  • 13.3.11 创建第10个电极
  • 13.3.12 加载电极座
  • 13.3.13 将电极存放到不同的图层并命名
  • 13.3.14 设置电极名称
  • 13.3.15 创建电极文档
  • 13.3.16 创建放电总图
  • 第14章 数控编程
  • 14.1 数控编程入门
  • 14.1.1 建模过程
  • 14.1.2 进入NX加工环境
  • 14.1.3 创建几何体
  • 14.1.4 创建刀具
  • 14.1.5 创建边界面铣刀路
  • 14.1.6 创建平面铣刀路
  • 14.1.7 创建深度轮廓铣刀路
  • 14.1.8 创建粗加工程序组
  • 14.1.9 创建精加工程序组
  • 14.1.10 刀路仿真模拟
  • 14.1.11 装夹方式及程序单
  • 14.2 数控编程进阶
  • 14.2.1 摆正工件
  • 14.2.2 创建工件几何体
  • 14.2.3 创建面铣刀路
  • 14.2.4 创建精铣壁刀路
  • 14.2.5 创建固定轮廓铣
  • 14.2.6 创建深度轮廓铣刀路
  • 14.2.7 复制刀路
  • 14.3 数控铣中(高)级考证实例
  • 14.3.1 第一面的数控编程
  • 14.3.2 第二面的数控编程
  • 14.3.3 加工程序单及装夹方法
  • 14.4 数控铣技师考证实例
  • 14.4.1 第一面的数控编程
  • 14.4.2 第二面的数控编程
  • 14.4.3 加工程序单
  • 14.4.4 摆正工件
  • 14.4.5 创建几何体
  • 14.4.6 创建开粗刀路
  • 14.4.7 创建精加工刀路
  • 14.4.8 创建阵列刀路
  • 14.4.9 创建清根刀路
  • 第15章 逆向工程设计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