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4千字
字数
200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剖析西方媒体非洲形象,提升中非关系与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内容简介
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外交实施与西方国家差异性、与非洲国家匹配性的外交战略;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齐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摘要
- 导言
- 第一章 贫穷·疾病·灾荒·战乱
- 第一节 西方早期非洲印象溯源
- 第二节 英美媒体中的非洲形象
- 一、英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
- 二、美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
- 第三节 非洲形象之关键词描述
- 一、“饥饿”、“饥荒”
- 二、“黑暗”、“野蛮”
- 三、“冲突”、“战乱”和“政变”
- 四、“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
- 五、“部落”或“部落主义”
- 六、“原始”和“热带动植物”
- 第二章 谁在建构非洲形象
- 第一节 话语权意味着形象建构权
- 第二节 西方媒体与非洲媒体实力对比
- 一、强势的西方媒体
- 二、弱势的非洲媒体
- 三、西方媒体建构非洲形象的主导作用
- 第三章 形象与真实之辩
- 第一节 非洲战乱频繁之因
- 一、非洲战乱是西方殖民统治的遗产
- 二、战争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伴随现象
- 三、战争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动力因素
- 第二节 民族冲突是西方国家种下的恶果
- 第三节 非洲灾荒不断与西方国家之关联
- 第四节 西方媒体漠视非洲的真实发展
- 第四章 西方如何建构非洲形象
- 第一节 非洲范式及其分析工具
- 一、何谓非洲范式
- 二、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
- 第二节 以偏概全不计其余
- 一、根据自己的概略图式来选择故事
- 二、根据“爱国主义”原则选择故事
- 三、就事论事,忽视历史背景
- 第三节 妖魔化再加边缘化
- 一、大量使用贬义词汇
- 二、“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 三、忽视非洲人道灾难
- 四、非洲不被媒体关注的原因
- 第四节 援助活动的负效果
- 一、直播明星大型义演的遗产——非洲形象的刻板化
- 二、图片的遗产——图片之运用与非洲形象的刻板化
- 第五章 观念·秩序·利益
- 第一节 新闻价值论的视角:信息选择
- 一、西方的新闻价值观
- 二、对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反思
- 第二节 文化冲突论的视角:改变异端
- 一、西方的使命论和优越感
- 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和非洲传统宗教冲突
- 三、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物
- 第三节 种族主义的视角:歧视黑人
- 一、种族主义缘起与殖民主义
- 二、种族主义在塑造非洲形象时的具体适用
- 三、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遗产
- 第四节 国际传播秩序的视角:信息单向流动
- 一、残酷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
- 二、发展中国家追求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
- 三、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以重构非洲形象
- 第五节 媒体商业化的视角:追逐利润
- 第六章 形象的双重效应
- 第一节 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媒体业者的愤怒
- 一、对西方媒体歪曲非洲、束缚非洲发展表示愤怒
- 二、对西方媒体背离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表示愤怒
- 第二节 非洲形象对非洲发展的“双重效应”
- 一、西方媒体非洲报道的“双重效应”
- 二、非洲形象与非洲经济发展
- 第三节 非洲复兴是非洲形象重构的基础
- 一、非洲正在走向复兴
- 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
- 三、非洲形象的历史变迁
- 第七章 非洲重构形象之道
- 第一节 非洲重构形象之道
- 一、民族国家建构理论
- 二、非洲国家应加强民族国家建构
- 第二节 非洲重构形象之道
- 一、非洲联合对重构非洲形象的意义
- 二、非洲人对非洲统一的追求
- 三、对加深非洲一体化的建议
- 第三节 非洲重构形象之道
- 一、传播在非洲民族国家建构和形象重构中的作用
- 二、策略之一:讲述非洲自己的故事
- 三、策略之二:设置国际传播媒体和议题,积极进行形象公关
- 四、策略之三:借光
- 第八章 超越非洲范式
- 第一节 “非洲范式”意味着形象扭曲
- 第二节 范式的改变意味着形象的重构
- 第三节 中国对非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四节 中国对非外交传播可选择的战略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主要参考网站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