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食物的深刻记忆,大多与人生的酸甜苦辣紧紧相连。

内容简介

本书重在通过对老北京饮食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宫廷风味、北方少数民族风味和山东风味为代表的集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京味饮食文化的记述,从饮食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习俗视角,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人口结构的饮食文化在北京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化过程,展现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名噪京城的饭庄与饭馆
  • 饭庄
  • 饭馆
  • 消失的二荤铺与大酒缸
  • 二荤铺
  • 大酒缸
  • 老北京那些“跑堂儿的”
  • 故宫前代味
  • 清代官府菜的活化石——谭家菜
  • 京菜头牌——北京烤鸭
  • 餐桌上的“大戏”——北京涮羊肉
  • “南宛北季”话烤肉
  • 清净无染的北京清真菜
  • “洁”字为先的北京清真小吃
  • 著名的清真小吃
  • 红白喜事中的“口子菜”
  • 贴秋膘·坤宁宫吃肉·砂锅居
  • 京味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 远去的味道
  • 不是茶的“茶”
  • 北京的传统糕点
  • 北京人冬天的当家菜——大白菜
  • 年味儿
  • 送信儿的腊八粥
  • 腊月二十三 糖瓜粘
  • 腊月二十五 磨豆腐
  • 腊月二十六 去买肉
  • 腊月二十七 宰公鸡
  •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 发面、蒸馒头
  • 除夕守岁
  • 西餐在北京
  • 说说老北京餐桌上那些规矩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惊喜发现的一本书

    我是一个回民,听老北京人说,很多小吃多以回民做的多,比如吃涮羊肉不得不提东来顺,聚宝源,吃回民小吃又会想起护国寺小吃,紫光园,吃烤肉又会想到烤肉宛。所以,这本书我初看目录时,就非常关注 “清真风味小吃”。清真菜是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美食的一个重要支柱。我国的清真菜起源于唐代,发展在宋元,定型在明清,在近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芹菜馅儿 — 勤财;韭菜馅儿 — 久财;白菜馅儿 — 百财;香菇馅儿 — 鼓财;荠菜馅儿 — 吉财;野菜馅儿 — 野财;鱼肉馅儿 — 余财;牛肉馅儿 — 牛财;羊肉馅儿 — 洋财;大枣馅儿 — 招财;三鲜馅儿 — 三阳开泰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读罢本书,特别有赶紧去一趟北京吃吃喝喝的冲动。可惜的是很多好吃的食物、讲究的烹饪、厨艺精湛的师傅都随着老北京的远去而消失了。     不过,小本本依然记下了很多小菜谱还有一些好玩的食物的名字,比如驴打滚、水晶肉,还去下厨房和抖音搜了一些小吃的做法,刷新了我对小吃美食的认知。     另外,也知道了一些冷知识,比如 “年” 是怎么来的,“除夕” 为什么叫 “除夕”。     最后,也是因为是最后一章,印象比较深刻,就是餐桌上的规矩。对比下发现,与我们大广东的餐桌规矩大同小异。比如要让长辈先落座,长辈动筷小孩子才可以动筷,不可以舔筷子,不可以用筷子敲碗,不可以翻盘里的菜等等。小时候我就因为敲筷子和翻盘里的菜被长辈骂过。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