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4千字
字数
2015-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论文集:佛教戒律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论坛——戒律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涉及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与沿革、戒律文献考证、戒律思想与实践在当代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精选会议论文15篇而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际佛学论丛(第2辑)
- 主编寄语
- 佛教理想与中国梦
- 一 梦 、梦想与中国梦
- 二 佛教理想与中国梦的价值契合
- 三 发挥佛教在共筑中国梦中的积极作用。
- 藏传佛教律学文献简介
- 一 藏传律学文献属何部派
- 二 藏传律典中有哪些佛陀所说的律根本经、释经、同分经教
- 三 《丹珠尔》所出印度班智达所造释论
- 四 略述藏族学者所著重要律学释论
- 宗喀巴“菩萨律仪戒”与“别解脱戒”戒体关系论初探
- 一 “菩萨律仪戒”与“别解脱戒”戒体的同异关系
- 二 “菩萨律仪”与“别解脱戒”的依存关系
- 三 理论和实践意义
- 佛教戒律中的还净思想及实践
- 一 三乘戒律的重要性
- 二 还净思想的提出与总结 ——还净五相
- 三 还净思想的补充 ——四力忏悔
- 四 还净思想的实践 ——别解脱戒的还净
- 五 还净思想的实践 ——菩萨戒的还净
- 六 还净思想的实践 ——密乘戒的还净
- 七 三乘戒律还净的异同
- 八 结语
- 简述说一切有部论典中的“律仪”
- 导言
- 一 律仪的词义
- 二 律仪的体性
- 三 律仪的分类
- 四 不律仪与非律仪非不律仪
- 五 律仪的得舍
- 唐五代禅宗寺院管理与佛教戒律 ——以《大沩警策》为例
- 南山律宗戒体“受随同异”第二门初探
- 一 律学传入与律宗产生
- 二 道宣与戒学
- 三 “受随同异”第二门解析
- 四 结语
- 义净律学思想对戒律现代化研究的启示
- 一 戒律的可变性 ——戒律的特色
- 二 戒律的不可变性 ——戒律的精神
- 三 戒律的时空适应性 ——戒律现代化的依据
- 道宣律师戒体思想的源流及特点
- 一 “戒体”问题的产生和早期印度的争论
- 二 “戒体”问题在汉地的早期观点以及道宣律师的看法
- 三 道宣律师“戒体”观的特点
- 四 小结
- 试论中国佛教的戒体思想 ——以北宋灵芝元照律师的戒体论为中心
- 一 绪言
- 二 关于“戒体”的语义及其诸说
- 三 中国佛教对戒体思想的展开
- 四 北宋元照律师的戒体论
- 五 结语
- 明清之际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制度
- 一 明清之际“三坛大戒”制度的仪轨沿革
- 二 《传戒正范》与《弘戒法仪》之比较研究
- 三 明清之际“三坛大戒”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
- 四 余论
- 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捡受戒考
- 一 “十戒”与“比丘尼五百戒”
- 二 受戒的合法性
- 《瑜伽菩萨戒》的圆融性格及其现代意义
- 前言
- 一 佛教戒律之精神
- 二 《瑜伽菩萨戒》的圆融性格
- 三 结语
- 佛教戒律与寺院民主管理模式之探索 ——以四川理塘下坝嘛通寺为例
- 一 嘛通寺概况
- 二 嘛通寺民主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 三 结论
- 附录
- 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