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萃取辛弃疾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词中生疏的词语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

内容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具有英雄气概,其词作现存六百二十多首,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成就。本书评注者刘扬忠,结合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和词风演变的情况,将稼轩词的创作分成五个阶段,即江淮两湖时期、带湖时期、闽中时期、两浙京口铅山时期。本书不仅对词中生疏的语词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这能让大家轻而易举地享受到稼轩词给我带来的美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一、 江淮两湖之词(1163—1181)
  • 汉宫春(春已归来)
  • 立春日
  • 满江红(家住江南)
  • 暮春
  •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 寿赵漕介庵
  • 满江红(鹏翼垂空)
  • 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 念奴娇(我来吊古)
  •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 满江红(快上西楼)
  • 中秋寄远
  • 满江红(点火樱桃)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元夕
  • 声声慢(征埃成阵)
  • 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
  • 菩萨蛮(青山欲共高人语)
  •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 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
  •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 满江红(汉水东流)
  •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
  • 念奴娇(野棠花落)
  •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 满江红(过眼溪山)
  • 摸鱼儿(带湖吾甚爱)
  •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 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
  • 满江红(敲碎离愁)
  • 满江红(倦客新丰)
  • 沁园春(三径初成)
  • 祝英台近(宝钗分)
  • 二、 带湖之词(1182—1192)
  •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 踏莎行(进退存亡)
  • 贺新郎(凤尾龙香拨)
  • 唐河传(春水)
  •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 满江红(蜀道登天)
  •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 一剪梅(忆对中秋丹桂丛)
  • 江神子(梨花着雨晚来晴)
  •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 清平乐(绕床饥鼠)
  • 生查子(溪边照影行)
  • 蝶恋花(九畹芳菲兰佩好)
  •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
  •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
  • 清平乐(茅檐低小)
  • 清平乐(连云松竹)
  • 满江红(湖海平生)
  •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 浪淘沙(身世酒杯中)
  •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 蝶恋花(谁向椒盘簪彩胜)
  •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 贺新郎(细把君诗说)
  •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鹊桥仙(松冈避暑)
  • 水调歌头(日月如磨蚁)
  • 踏莎行(夜月楼台)
  • 念奴娇(倘来轩冕)
  • 清平乐(少年痛饮)
  •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三、 闽中之词(1192—1194)
  • 小重山(绿涨连云翠拂空)
  •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 定风波(莫望中州叹黍离)
  • 行香子(好雨当春)
  • 最高楼(吾衰矣)
  • 一枝花(千丈擎天手)
  •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 四、 瓢泉之词(1194—1201)
  • 沁园春(一水西来)
  • 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 水调歌头(高马勿捶面)
  • 沁园春(叠嶂西驰)
  • 沁园春(杯汝来前)
  • 玉楼春(何人半夜推山去)
  • 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 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 喜迁莺(暑风凉月)
  •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 永遇乐(烈日秋霜)
  • 五、 两浙京口铅山之词(1203—1207)
  • 浣溪沙(北陇田高踏水频)
  • 汉宫春(秦望山头)
  • 汉宫春(亭上秋风)
  • 生查子(悠悠万世功)
  •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 永遇乐(千古江山)
  • 瑞鹧鸪(江头日日打头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