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辑思维推荐,杨照解读《尚书》,昭示中国古代政治启蒙的关键时刻。

内容简介

历经焚毁、伪造,几近失传,这部代表周代文明价值的经典,真的包含着最永恒的天命?

杨照,华文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领读者,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走进经典里的中国,自由探索无涯无际的古代思想世界,直接领略来自原典的亲切活泼的智慧哲思。附有杨照精心挑选的原典选摘,独辟蹊径面对经典。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传统经典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 被遗忘的《尚书》
  • 王官学之复兴
  • 哪个版本才可靠
  • 累积千年的知识层级系统
  • 第二章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 一字多义多用途
  • 周人的深层焦虑
  • 原则与弹性
  • 殷鉴不远
  • 追寻治国的原则
  • 第三章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 《汤誓》年代之谜
  • 巫觋治国─商人的政权基础
  • 帝尧的用人之道
  • 附录 《尚书》选摘
  • 周书
  • 虞夏书
  • 杨照 解读·经典里的中国系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源头

    我喜欢讲个逸闻对比中外民族性,在马来西亚我们公司对本地员工发周薪,因为当地人如果身上有钱,第二天就不来上班了,只有没钱并且借不到钱才去上班,所以对比中外民族,华人普遍未雨绸缪,积谷防饥。而其他民族乐天安命,幸福感比较强。华人拜神,但真心崇拜的不多,而且大多数是临时抱佛脚的交易心理,而信仰一神教民族安心把命运交给神来安排。《尚书》是三部分《虞夏书》《商书》和《周书》,涵盖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尧舜夏商周” 所留下来的政府文件,最重要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所谓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 “十六字心传”,核心就是战战兢兢的 “天命” 观念,因为周人以农耕小邦国战胜了能 “通神祭天” 的商人,农耕文明的深度焦虑,时刻告诫,不能自满,不忘初心,看看身上是不是出现什么迹象,有违 “天命”,否则 “天命” 就会离开,这就是 “周人精神”,正如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描述的那种加尔文教派信徒心中的焦虑。正值 2022 年最后一天,提醒典型的 “天选打工人” 的精神源头早在《尚书》中就印刻了,疫情已过,2023 该好好干活了。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尚书》版本太多,而且争议比较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原始的社会理想,最早的政治启蒙

        《尚书》主要记录了祭祀、礼仪、音乐以及贤君之道,年代久远,代表了先秦时期最早形成的社会理想,人们开始找寻天命,探索国家治理之道。要想团结、凝聚人心,需要一种信仰追求,也就是仁政,礼仪和祭祀的形式是重要载体。君王是神圣的,更应该是仁义的,大家都要服从君王的统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周代的文明价值,对圣君产生崇拜,并积极学习,是一种尊古思想。《尚书》是一场政治启蒙,人们开始探索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抵制酗酒行为,注重农业生产,有利于刚刚建立封建秩序的周王室。《尚书》注重反思经验教训,对商朝灭亡的规律做了深刻阐释,虽然不全真实,但对于君主有警示作用,一旦触碰红线,政权就会开始摇晃。但是,由于字体的原因,它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并且对于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很朦胧,很模糊,实用价值低,不容易被理解,就容易被遗忘。最原始的社会理想,与现实有所隔阂,还有待后人传承发展,来引导人向善向好,使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1
          3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