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作者以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夹杂了各种人物事迹,表现了朋友间的真诚和阴暗,爱情的冲动和天真,以及婚姻生活的琐碎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展现了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出身不幸的遗腹子,年轻柔弱的母亲改嫁后,他们开始了非人般的生活。继父经常虐待他们,不久,大卫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婴儿死去,而他沦为孤儿,并被继父送去当童工,小小年纪不仅没有愉快的童年,还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漠沧桑。于是,大卫决定投奔姨奶奶,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大卫经历了种种世事变迁、悲欢离合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作家,并获得了真爱和幸福。这部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友爱、善良、坚强,甚为动人心魄,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人生教科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查尔斯·狄更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作者序
  • 第一章 我出生了
  • 第二章 我观察
  • 第三章 换环境
  • 第四章 我丢脸了
  • 第五章 我被迫离家
  • 第六章 我交更多的朋友
  • 第七章 我在萨伦学堂的“第一学期”
  • 第八章 我的假日,特别是一个快乐的下午
  •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 第十章 我遭冷落,又有了安排
  • 第十一章 我开始独自生活,但不喜欢这种生活
  • 第十二章 依旧不喜欢独自生活,我下了大决心
  • 第十三章 下定决心以后
  • 第十四章 姨奶奶为我作出决定
  • 第十五章 我又从头开始
  • 第十六章 在各方面开始新的一页
  • 第十七章 遇见一个人
  • 第十八章 一段回顾
  • 第十九章 我一走一看,有所发现
  • 第二十章 斯蒂福的家
  • 第二十一章 小艾米丽
  • 第二十二章 几处旧地,几位新人
  • 第二十三章 我证实了迪克先生的话,也选定了一种职业
  • 第二十四章 我初次放荡
  • 第二十五章 天使与恶魔
  • 第二十六章 我被俘了
  • 第二十七章 汤米·特拉德
  •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挑战
  • 第二十九章 我再次到斯蒂福家做客
  • 第三十章 一大损失
  • 第三十一章 更大的损失
  • 第三十二章 开始长途跋涉
  • 第三十三章 喜事
  • 第三十四章 姨奶奶吓了我一跳
  • 第三十五章 消沉
  • 第三十六章 热情
  • 第三十七章 一点儿冷水
  • 第三十八章 散伙
  •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与希普
  • 第四十章 流浪者
  •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个姑姑
  • 第四十二章 搞鬼
  • 第四十三章 再次回顾
  • 第四十四章 我们怎样料理家务
  • 第四十五章 迪克先生应验了我姨奶奶的预言
  • 第四十六章 消息
  • 第四十七章 马莎
  • 第四十八章 家务
  • 第四十九章 坠入迷雾
  • 第五十章 裴果提先生的梦想实现了
  • 第五十一章 开始一次更远的旅行
  • 第五十二章 我参与一桩爆炸性事件
  • 第五十三章 再次回顾
  •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的业务
  • 第五十五章 风暴
  • 第五十六章 新仇旧恨
  •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们
  • 第五十八章 离去
  • 第五十九章 归来
  • 第六十章 艾妮斯
  • 第六十一章 我见到两个有趣的忏悔者
  • 第六十二章 一盏明灯照亮我的路
  • 第六十三章 一位来客
  •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情脉脉的英国版中产焦虑

    下月要去英国,于是翻出这本旧书。伦敦老城区是狄更斯当年活动的中心,也是我此次伦敦之行的重点。跟着狄更斯的脚步,慢慢经过古罗马的城墙、莎士比亚戏院,穿梭于达克勒肯威尔和藏红花山街区,想象自己是来自过去和未来的永恒之人,那将是怎样的美妙感受啊。     在这部自传性质浓厚的小说中,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系列事件的见证者。出身 Middle Class,经历丧父、丧母、继父虐待和童工压迫,如果没有姑奶奶的收养,大卫势必沦为 Low Class,不可能成为作家,更不会与朵拉结婚。200 年前的英国,不少 MIddle Class Upper Class 通过遗产(通常是资本利得)维持体面的生活。然而,一旦投资不善或遭受欺诈,“祖宗基业” 极易毁于一旦。那些破产者,如米考伯先生一家远赴澳大利亚,重新开始。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有广大的版图供米考伯们开拓,如今呢?而我们周遭普遍存在的中产焦虑,英国早已经历过了。    大卫身上深刻的中产阶级烙印,使其时刻保持着克制、非必要不表态的绅士风度。他是诚实、正直甚至有些平庸的好好先生,也正因这个人物设定,他对各色人等的喜恶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高度重视出身 + 看重荣誉。大卫虽一度贫困,但始终受人尊敬。同样出身良好的米考伯几度破产,依然获得大卫的友谊。而通过欺诈方式获得 “地位提升”,来自下等阶层的希普则遭人唾弃。如今的希普们,真的应该感谢遇到了 “好时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定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的机遇,也许会构成梯子两边的支架,供某些人往上爬,但是梯子的横梁必须是耐磨的材料,但是除了真正彻底、热情与认真以外,别的东西是无法代替的。凡是我能全身投入的事情,决不只伸一只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采取轻率的态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我不是看完的,是听完的。感谢喜马拉雅的惠天和言亮给我讲解这本书,希望他们可以讲解更多的大部头作品,那些让我看到厚度就望而却步的作品。他们把这本书定为复仇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基督山伯爵》,我已经听完了,还顺便做了 60 天的英语听力课程。要说感受就是,小时候真的得看优秀的小说,但是很多小说虽然被称作是名著,看下来会觉得是不是那个时候能写的人比较少,然后才会被推上去的。我近年越发觉得看小说比看电视有意思,那些情节真的在小说里早就用烂了,只是因为积累不够多,才会觉得惊为天人。特别是现在的剧集真的同质化太明显了,纯粹是换了人演了一套没有区别的戏。看小说的时候,真的感受到大作家的功力,非常会写,也会给读者空间去思考。他们就是阐述故事,不做评价。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男主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那么多,却完全不当回事,还是过着仿佛没有经历过磨难般的生活,甚至过于理想化。这在我青春期的时候看该多好,至少我能知道不要在恨上过于沉沦,就像哭一样。对自己的改变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无法自拔。大作家还能用站的比自己更高的视角去写故事,这点真的是非常令我惊叹的。就是艾米丽回家后该怎么办这件事,这本书给了一个超越于那个时代的第三种选择。娜拉走后怎样?并不是只有堕落和回来这两个选项。她是可以去不认识她的地方重新开始人生的,虽然她给汉姆的结局带来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作者觉得大卫隐瞒汉姆死亡这件事也同样给小艾米丽巨大伤害,她被抑郁症困扰了十年之久。我突然就很难界定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呢,还是不作为也是呢。我不知道大卫知不知道自己的不作为给艾米丽带来那么大的伤害,或许知道但因为改变不了什么,就随他去吧。我现在发现看故事结局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当中经历的事才是能带来很多感触的东西,特别是回望过去,看看曾经相处过的那些人,看看命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真的很有意思。我的电子书架里收藏的书的数量就算我一周看一本都需要十年,再加上每年都有很多的新书出来,不过我觉得塔勒布说的很对,看超过十年以上的书,看看时间帮你筛选后剩下了哪些书。我觉得名著我依然会每年保持五本的阅读,感受过去的文学巨匠的经典名著为何可以在那么久后,依然可以收获那么多人的喜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