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毛泽东选集(全四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目录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 版权信息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 组织起来
  •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 “糟得很”和“好得很”
  • 所谓“过分”的问题
  • 所谓“痞子运动”
  • 革命先锋
  • 十四件大事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一 国内的政治状况
  • 二 中国红色政权[6]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 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 四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 五 经济问题
  • 六 军事根据地问题
  • 井冈山的斗争
  •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 割据地区的现势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 关于极端民主化
  • 关于非组织观点
  •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 关于主观主义
  • 关于个人主义
  • 关于流寇思想
  •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
  • 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 三 反对本本主义
  •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 七 调查的技术
  •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 我们的经济政策
  •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 民族统一战线
  • 人民共和国[30]
  • 国际援助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 第五章 战略防御
  •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 我们的领导责任
  •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 和平问题
  • 民主问题
  • 革命前途问题
  • 干部问题
  • 党内民主问题
  •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
  •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 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 实践论
  • 矛盾论
  • 一 两种宇宙观
  • 二 矛盾的普遍性
  • 三 矛盾的特殊性
  •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 七 结论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 版权信息
  • 抗日战争时期(上)
  •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 一 两种方针
  • 二 两套办法
  • 三 两个前途
  • 四 结论
  •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 反对自由主义
  •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 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情况和教训
  • 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
  • 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
  • 民主制度和抗日战争
  •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 一 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
  • 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
  • 陕甘宁边区政府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 布告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第一章 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第二章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第三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 第四章 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 第六章 建立根据地
  • 第七章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 第八章 向运动战发展
  • 第九章 指挥关系
  • 论持久战
  • 问题的提起
  • 问题的根据
  • 驳亡国论
  •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 为什么是持久战?
  •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 犬牙交错的战争
  • 为永久和平而战
  • 能动性在战争中
  • 战争和政治
  • 抗日的政治动员
  • 战争的目的
  •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 消耗战,歼灭战
  •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
  •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
  • 兵民是胜利之本
  • 结论
  •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
  •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
  •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
  •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 干部政策
  • 党的纪律
  • 党的民主
  •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
  • 学习
  • 团结和胜利
  •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 帮助和让步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消极的
  •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
  • 战争和战略问题
  • 一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 二 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
  •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
  • 四 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 五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 六 注意研究军事问题
  • 五四运动
  • 青年运动的方向
  • 反对投降活动
  • 必须制裁反动派
  •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 《共产党人》发刊词
  •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中国社会
  • 第二章 中国革命
  •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 纪念白求恩
  • 新民主主义论
  • 一 中国向何处去
  •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
  •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
  • 九 驳顽固派
  • 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 一三 四个时期
  •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 《中国工人》发刊词
  •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
  •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
  • 团结到底
  • 论政策
  •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
  •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
  •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 版权信息
  • 抗日战争时期(下)
  •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
  • 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 整顿党的作风
  • 反对党八股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
  •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 质问国民党
  •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 组织起来
  • 学习和时局
  • 为人民服务
  •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 两个中国之命运
  • 论联合政府
  • 愚公移山
  •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
  • 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
  • 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
  •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 版权信息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
  •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
  • 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
  •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 关于重庆谈判
  • 国民党进攻的真相
  •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
  •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
  •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美国“调解 ”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和美国记者斯蒂尔的谈话
  • 三个月总结
  •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 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
  •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
  •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
  •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 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
  •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 关于工商业政策
  •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 关于情况的通报
  •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 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
  • 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 关于辽沈战役 的作战方针
  • 关于健全党委制
  • 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
  •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评战犯求和
  •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 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
  • 中共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
  • 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
  •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
  • 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
  • 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
  •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 别了,司徒雷登
  •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
  • “友谊”,还是侵略?
  •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