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6千字
字数
2020-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中国研究经典再现,清代地方财政制度研究的代表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
“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
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前言
- 前言
- 致谢
- 第一章 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 一、 晚明财政改革的遗产
- 二、 制度问题的官僚政治解决之道
- 第二章 非正式经费体系
- 一、 清初的收入分配
- 二、 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 三、 清初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 第三章 火耗归公
- 一、 打击政府亏空
- 二、 地方财政改革:火耗归公
- 第四章 财政合理化改革与各地的实施
- 一、 找出一个模式
- 二、 因地制宜
-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样性与基本原则
- 一、 公费
- 二、 公费的分配
- 三、 养廉
- 四、 改革后的陋规
- 第六章 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与江南清查案
- 一、 消除欠赋的措施
- 二、 江南清查的起源
- 三、 清查开始
- 四、 官员内部出现问题
- 五、 基层官僚的破坏活动
- 六、 剖析税收腐败
- 七、 清算
- 第七章 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 一、 乾隆初年关于火耗归公的争论
- 二、 乾隆时期的火耗归公
- 三、 嘉庆时期的火耗归公
- 结语
- 原始资料的使用说明
- 征引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