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21年第23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人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山之旅
  • 中国考古地图
  • 发现我国最早的原始人
  • 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
  • 神秘消失的西南古国
  • 人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
  • 从无序中发现有序
  • 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为何“难产”
  • 1950年的长津湖为何如此寒冷
  • 气候变暖 动物变形
  • 新冠病毒会让细胞衰老
  • 延长寿命需要减少蛋白质合成错误
  •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
  • 臭氧、蜗牛与护肤
  • “饱食”的代价
  • 你知道吗
  • 从助目到时尚
  • 到上林湖寻找青瓷博物馆
  • 皇帝的正妻为何称“皇后”
  • “衣钵相传”的由来
  • “出风头”的由来
  •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七分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认为:七分饱的感觉应该是胃里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或者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这件事了。养成七分饱的习惯 1. 用餐时间相对固定,让身体的生物钟适应三餐安排的规律。2. 放慢吃饭的速度。因为进食 20 分钟之后大脑才会接收到饱腹感的信号。如果吃得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有收到停止进食的信号,结果造成食物的摄入量早已超过身体的需要。3. 细嚼慢咽。细细咀嚼一来可以延长用餐时间,二来可以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每口饭能咀嚼 20 次最好,尤其是老年人。4. 饭前喝汤可以增加饱腹感。5. 先素后荤。有肉有菜的情况下,最好先吃蔬菜后吃肉,主食尽量选择粗粮、薯类、杂豆等,这类食物富含纤维、热量低、饱腹感强,又需要增加咀嚼。精白细软的食物容易让人加快进食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6. 做饭时尽量少油、少盐、少糖,这样既有利健康,又能有效避免太过刺激食欲,导致胃口大开。7. 坚决不做 “厨余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础研究的意义

      概括地讲,朱利叶斯发现了 TRP 通道,是身体感受冷热的机制;帕塔普蒂安发现了 Piezo1 和 Piezo2 通道,是身体感受机械刺激(触摸)、本体感觉(运动或静止)的机制,因此他们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发现既解释了人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和物理基础,也为哲学上的认知和感知提供了科学事实和证据,同时也能基于这些发现开发出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可以预期的是,以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可以研发一些治疗疼痛的药物,解除人们的痛苦。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 20% 的人口罹患慢性疼痛,长期的疼痛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治疗疼痛要找到疼痛的根源才能斩草除根,但 TRP 通道和 Piezo2 通道的发现有助于研发各种止痛药,为患者解除痛苦,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通过超声这样的新技术产生的压力可以治疗神经痛,骨、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的创伤。目前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由于剖宫产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少本体感觉,因此,一方面提倡自然分娩,另一方面要对剖宫产的孩子在未来接受压力和本体感觉的训练。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也表明,诺贝尔奖一直是重视基础研究的,大约 60% 以上的自然科学奖项都授予了基础研究。在此之前,194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约瑟夫・厄兰格和赫伯特・加瑟,他们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对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如对疼痛和非疼痛触摸的反应。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证明神经细胞高度专门用于检测和转导不同类型的刺激,从而可以让人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细微的感知,如通过指尖可以感受不同物体表面的纹理差异,或者能让人辨别令人愉悦的温暖和痛苦的热烫。同样,200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两位神经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发现了包含 1000 个不同基因的嗅觉细胞基因家族,它们使人能够嗅闻到自然界中无数的物质,尤其是食物和花朵的香味。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疑使人们对人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常识,只有基础牢固,才能盖出各种高楼大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演化进程经历了 “南方古猿”“直立人” 和 “智人” 诸阶段而演化为现代人。元谋人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 170 万年以前,在没有发现并确认更早的原始人化石以前,中国人类历史的第一章将从元谋人这个最古老的祖先写起。元谋人是如何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两颗不同寻常的牙齿 1965 年 5 月 1 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的元谋盆地从事第四纪地质考察时,发现了两颗外形类似人牙的门齿化石,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揭开了我国古人类研究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两颗牙齿化石被带回北京,经专家初步鉴定,被定为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即 “直立人・元谋亚种”。根据牙齿化石的出土层以及少数几种伴生动物化石,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被初步判断为早更新世晚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更新世时期原始人类的化石。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一种假说,认为人类起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