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一部海洋视角的亚洲史,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
内容简介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第一章 导 论
- 第一节 地中海模型
- 第二节 亚非海域
- 第三节 模型的局限
- 第四节 本书之目的及特点
- 第二章 海 域
- 第一节 东亚海洋:渤海、黄海、东海
- 第二节 南海与苏禄海
-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海洋
- 第四节 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
- 第五节 阿拉伯海与东非海岸
- 第六节 波斯湾与红海
- 第三章 海洋的百衲毯 (从远古到公元元年)
- 第一节 汉代之前的东亚海岸
- 周代以前
- 秦代与汉代早期
- 南方的沿海地区
- 第二节 东南亚:未知世界
- 远古时期
- 国家建构?
- 第三节 南亚:被低估的世界?
- 哈拉帕文化
- 印度南部
- 印度周边:公元前最后几百年
- 佛教
- 第四节 西亚海岸与东非:看似熟悉的世界
- 早期,波斯人与希腊人
- 罗马元素
- 希腊-罗马世界视域中的印度
- 第五节 总论
- 第四章 各区域的融合 (公元1—600年)
- 第一节 “东海”
- 书面资料
- 汉末至曹魏
- 朝鲜世界
- 佛教
- 第二节 “南海”
- 通往黄支的路线
- 吴和晋
- 扶南
- 在印度与中国之间:林邑及其他
- 佛教行旅
- 贸易商品
- 第三节 东印度洋:初现真容
- 东南亚的印度元素
- 印度的东南亚元素
- 附记:货贝
- 机构制度和佛教“网络”
- 海路
-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欧亚之海
- 竞争中的波斯湾与红海
- 萨珊王朝的统治地位
- 第五节 总论
- 第五章 在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 (约公元600—950/1000年)
- 第一节 东亚的海洋:“唐风”与“慕佛”
- 隋唐概况
- 唐与渤海国、朝鲜、日本
- 旅者和文化交流
- 五代的尾声
- 第二节 南海:关于东南亚人、中国人和“波斯人”
- 隋唐时期的南方
- 东南亚大陆
- 三佛齐
- 爪哇和“东印度尼西亚”
- 作为“磁石”的中国:路线、波斯商人、体制性因素
- 第三节 东印度洋:印度人和东南亚人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传播
- 三佛齐和马来亚西侧
- 卡拉(Kalah)、吉打和其他地区
- 丹那沙林和缅甸沿海
- 印度东海岸
- 斯里兰卡
-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先知的镜中
- 马拉巴尔海岸
- 马尔代夫和拉克代夫
- 印度西北部
- 阿拉伯半岛和哈里发帝国的诞生
- 波斯湾和阿拔斯王朝
- 东非
- 第五节 总论
- 第六章 在远东的漩涡中 (约公元950/1000—1350年)
- 第一节 东南亚的海洋:宋、元为主导
- 宋、辽、金及其相互关系
- 宋与朝鲜
- 宋和日本
- 东北亚的蒙古人
- 元朝治下的沿海贸易和海上贸易
- 第二节 南海与印度尼西亚东部海洋:向东渗透
- 宋朝经济与南方
- 泉州和宋代治下的东方航线
- 占婆及其邻邦,11—13世纪
- 马来半岛东侧,11—13世纪
- 三佛齐和爪哇,11—13世纪
- 海上航线和蒙古人对中国南方的征服
- 13世纪末西部航道沿线的动荡
- 满者伯夷(Majapahit)和远洋贸易的复兴
- 游记
- 第三节 东印度洋:争夺巨大利益的竞技场?
- 朱罗王朝:11世纪的海上强国?
- 马来半岛西侧:国际竞争的焦点?
- 12世纪的斯里兰卡
- 12和13世纪的印度东海岸
- 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的重大事件
- 蒙古外交与国际贸易
- 远游者和地理学家
-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亚丁与霍尔木兹、古吉拉特与喀拉拉之间
- 12世纪之前的印度西海岸
- 海湾地区,11—13世纪
- 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及红海
- 东非,11—13世纪
- 马穆鲁克王朝(Mamluke)和红海
- 蒙古人在地缘战略上的考虑?
- 霍尔木兹,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
- 14世纪初期的亚丁和东非
- 从东方再次回望西亚,14世纪上半叶
- 第五节 总论
- 第七章 转型时期 (约公元1350—1500年)
- 第一节 蒙古人之后:碎片化(约公元1350—1400年)
- 三分法
- 朝鲜和日本
- 中国东北
- 琉球群岛
- 中国南方海岸
- 东南亚大陆
- 马来世界
- 从丹那沙林到奥里萨
- 科罗曼德尔和斯里兰卡
- 马拉巴尔地区
- 古吉拉特
- 霍尔木兹和马穆鲁克王朝
- 亚丁和非洲
- 第二节 明朝的国家航海活动(15世纪初期)
- 权力与伟大:国家舰队
- 地理维度
- 军事政治维度
- 经济维度
- 海外华人和国家航海
- 动机的困境
- 国家航海行为的终结和后果
- 第三节 其他航海者(15世纪早期及以后)
- 中国、日本、琉球
- 中国南方、苏禄区和东航路
- 东南亚大陆东侧
- 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
- 缅甸沿海和孟加拉
- 科罗曼德尔和斯里兰卡
- 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西海岸
- 霍尔木兹和亚丁
- 海上的朝圣者
- 第四节 总论
- 第八章 尾声:1500年之后的海洋世界
- 第一节 基本发展:亚洲人与葡萄牙人
- 观察方式
- 亚洲海洋空间的开放
- 东海,约1500—1550年
- 马六甲的被占和南海,约1500—1550年
- “东航路”区域和至17世纪初的东亚
- 到17世纪初的马来世界
- 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 斯里兰卡:“两可之境”
- 马拉巴尔、马尔代夫和古吉拉特
- 萨法维帝国(Safawid)和奥斯曼帝国
- 葡萄牙人的贸易体系
- 第二节 明朝国家航海活动与葡属印度之比较
- 寡头、军事、暴力
- 宗教与“文明的使命”(mission civilisatrice)
- 金融与组织
- 官方与非官方
- 真实与虚构
- 停滞还是发展,延续还是断裂?
- 附录1: 贸易商品
- 附录2: 船只与造船
- 参考文献
- 编者的话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