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遇到卡伦・霍尼
春节前,我高高兴兴回了老家,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自告奋勇炸鱼炖鸡蒸碗,一不小心热油还掉在了手背上。
到了年三十儿,忙活了一大整天,和家人一块整出了一大桌子饭菜,傍晚我哥和他的堂兄弟们落座开吃。
我和忙活了一整天的嫂子只能呆在卧室,隔着门看他们大快朵颐。
是的。我的老家在豫鲁交界处,按照 “习俗”:正式场合里,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之前的年份里,我没有出这么大力气做吃的,也就 “入乡随俗”,蜷在厨房东吃一口西吃一口凑活一顿。
今年和以后,我差不多可以当做饭 “主力军” 了,还不能好好吃。当时,我的脸色应该就很难看。
过了大半年,我才跟我哥聊了这个事儿。
他当时就笑话我:嗨,原来你是因为这拉着脸啊。咱们这不都一直是这样吗?
他还给我讲了我们这边的另一大 “习俗”:女儿没有继承权。
他指着一栋楼说:你看,这家人只有四个闺女,闺女都嫁出去了,父母还没去世,他家侄子已经盖上了楼,只给这家父母留了一角的趴趴屋。
面对我的质疑和反驳,他说:只要咱们村还是这样。你别管别的地方和以后怎么样,你现在就是不能和男的一样上桌吃饭、继承财产。
啊啊啊啊。
我想起姥姥跟我讲她那时候的事情:如果一个女人自己在家,有人敲门问:有人吗?要回答:没人。因为家里没有男人在,就不算有人。女人,女人不算人。
我试着离开老家,我试着避开他们,我试着去读书。
我遇到卡伦・霍尼。
2. 卡伦・霍尼和《我们内心的冲突》
卡伦・霍尼是出生于 1885 年德国的女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
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更适当,霍尼是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霍尼继《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之后的成熟之作。
霍尼的观点一脉相承,认为:神经症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
每一种神经症,无论其症状显得怎样奇特或非个人的,实际上都是性格障碍。
她直白地道出了心理学的真相,她指出 “假我” 会压倒 “真我”,她倡导:医患平等。
在 “为什么说卡伦・霍妮(
Karen Horney)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其他精神分析学者相比,她独特在哪里?” 的知乎问答下,有人这么回答:
说句浅显的吧。看其他的书有一种 “原来如此” 的感觉,看她的书有种:“我靠,这都被你看出来” 的感觉。
——
by 弭愚
卡伦霍尼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人的 “假我” 是如何压迫 “真我”、让 “真我” 无法成长的问题,这是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人的成长就是要摆脱 “假我” 的束缚,让 “真我” 显现出来,获得自由。
注:阅读译著时,需注意避开曲解作者原意的译者。
参照我个人的教训:《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请选择王作虹的译林版本(豆瓣评分 9.0);避开后者,李娟翻译的长江文艺版本(豆瓣评分 7.7)。否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了一本假书。
3. 我们内心的基本冲突:一枚枚正中心坎
你是否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你是否也会暗自怀疑,心中充满矛盾不能释怀?
别读那些使劲儿灌鸡汤的文字了,试试看卡伦・霍尼吧。
霍尼认为:一个人内心疑似存在冲突症状,有以下两个标志:第一个是最后产生的症状,如焦虑、压抑、犹豫、迟钝、孤立等状态;第二个是相互矛盾。
其中相互矛盾是冲突存在的确切标志。
霍尼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恰似一枚枚正中心坎的箭,扎得人鲜血淋漓:
一个姑娘很想结婚,却躲避向她求爱的男性;
一位溺爱孩子的母亲却常常忘记他们的生日;
一个对别人慷慨解囊的人对自己却一分一厘也吝啬的很;
一个人渴望孤独,但从不设法独处;
一个人对别人容忍、原谅,对自己却严苛、严厉。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霍尼在弗洛伊德和荣格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明确孩子的三种倾向。
霍尼通过观察发现,儿童行为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是:亲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
发展方向
归属或反抗他人
正视或无视
行为表现
行为目的
亲近人
归属他人
正视无助
与强者保持一致
获得归属感、支撑感,远离孤立无助
对抗人
反抗他人
正视敌意
合理化敌意,反抗
击败别人,不为自卫,是报复
回避人
不归属不反抗
无视无助或敌意
保持距离
自成一个世界
亲近人:正视自己的无助状态,虽然自我疏远、心有疑惧,仍想争取他人的温情或依附他人;
对抗人:正视周围的敌意,合理化敌意,并决定反抗,成为强者,击败别人;
回避人:既不想归属,也不想反抗,而是想要与一切保持距离。
不要问哪一种发展方向是对的,在本书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也是这段话:
一个人应该是既能够屈从于人,也能够气势凌人,还能够规避他人。
三者可以相互补充,和谐统一。如果某种一种倾向压倒其余,则只表明一个人在一个方向上走过了头。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会导致恐惧、人格衰竭、绝望、虐待狂趋势等后果。
关于虐待狂趋势,霍尼这么论述:生活击败了他,而他寻求着代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那些无差别 “喷子” 们的身影。
4. 解决神经症冲突的方法
心理学之所以不是心灵鸡汤,就是它并不是在每个时刻都是温情的,心理学有走到很深的痛苦中的阶段。
经历一些阵痛人才有可能成长。
鸡汤是一针镇痛剂、安慰剂,而心理学可能是一台手术。
读《我们内心的冲突》的时候,内心时常冒出一句
os:花擦,你怎么知道我是这么想的?!
霍尼告诉我们:靠理智的决定、靠回避,靠意志力,都不能解决问题。
能够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办法:改变人格中那些造成冲突的状态。这当然也是激进而强硬的手段。
原生家庭、童年时代可能是冲突产生的原因,但一味回溯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即使是我们仔细回忆了早期的经历和细节,也毫无改进,只是对自己采取了一种更宽容和更原谅的态度,丝毫无助于缓和目前的冲突。
治疗的目标只能是改变这些状态本身。
治疗工作分为两大部分:①详细检查某个患者为解决冲突所做的无意识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他整个人格的影响;②对冲突本身进行分析处理,让患者了解到冲突的大致概况和如何具体发生作用的,还包括让患者明白试图达到的妥协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家必须帮助患者自己去改造自己,去意识到他真正的感情和需求,去发现他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在他的真实感情和信念的基础上与他人相处。
幸好,分析法不是解决内心冲突的唯一方法,生活本身仍是一个有力的治疗者 —— 一个人的大量体验足以造成人格的改变。
生活没有剧本,无法设计,不受控制。生活是无情的治疗者,甲之蜜糖可能是乙之砒霜。
最终的目标最全面的界定一定是:争取人格的整体性。
也就是说:没有虚饰的假象,感情真诚,把自己整个的心融进自己的感性、工作、信念之中。这也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动人之处:无论生活有多不堪,松子都满怀赤诚、热爱生活。
争取人格的整体性,不管是对谁而言都不能完全达到,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其实用价值在于给我们的治疗和生活提供指导。
心理医生并没有能力使患者变成一个毫无瑕疵的人。他只能帮助人变得自由,从而能自己争取实现那些理想。
这意味着给人一个变得成熟、得到更大发展的机会。
这才算得上是 “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