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人文观点来透视金融现象,解读现象背后的本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哲学、历史和文学角度,结合大量历史典故和哲学理论框架,来解释当下热门的宏观金融现象,包括疫情下如何看懂经济发展趋势,金融海啸中银行的危机求生、对冲基金、房价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等。每篇文章自成独立的体系,聚焦于某个单独的金融现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1
  • 序2 开心小跑
  • 自序
  • 前言 从人文视角看金融
  • 第一篇 史为鉴——历史思维看金融
  • 亲历历史:如何在非常时期盖一幢牢固的房子
  • 海底捞行动
  • 债务循环三部曲
  • 寻找宏观转折点
  • 通胀:自我实现的预期
  • 美元:吊灯上的巨蟒
  • 人民币寻锚记
  • 投资中国行为指南
  • 达里奥的彩蛋
  • 第二篇 哲为锚——哲学思维看金融
  • 寻找底层代码:三观的三关
  • 过冬的小蜜蜂:三体时代的相关性
  • 相对论:竞争力、税改和民主独裁
  • 哲学释经济三则:黑客的拟像、权威、盈不可久
  • 奥卡姆的剃刀:找出那条最简单的故事线
  • 武士、媳妇和强盗:罗生门思考法
  • 对冲基金的人生哲学
  • 共振时代
  • 同桌的你:屏蔽噪音的本领
  • “Meme”传染病
  • 所有故事里都有一个最聪明的角色
  • 羊群的共识
  • 龙珠雷达
  • 雨果的机器和金融的未来
  • 第三篇 文为泉——文学思维看金融
  • 故事的形状
  •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金融科技的七个穿越故事
  • 下一站需求,请坐稳扶好
  • 在范式转移的世界,老无所依
  • 另一种可能:我们无处安放的想象力
  • 听大师聊世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文视角看待金融世界

    重点整理:1. 看问题,角度固然重要,角度背后的逻辑更重要 2. 故事可以骗到人,不一定是故事本身讲得好,而是故事契合了听故事的人的心理预期或心理偏好 3. 事实是永远不可能被完全知道的,不管人类的智商有多高 4. 有哲学功底的人,很少会按字面意思去理解事物,而是会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5. 科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观念的产物。您现在看到的和听到的历史,是被 “还原” 和 “解释” 过的 6. 利率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受制于资本流动的开放体系,欧日的负利率不仅 “能” 影响美国,还能 “很显著” 地影响美国 7. 零 / 负利率其实是一项 “披着货币政策外衣的社会政策”,这就是它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姿势 8. 货币政策不再是央行经济学家、基金经理的专用词汇,它变成了空气和水。作为鱼的您,要开始学会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里关心水质,从今以后,我们也需要像关心财政、税、保、费一样关注它 9. 政治立场的界限开始模糊,所有的理念都越来越极端,为了修正 “不平等”,却要通过惩罚性的平等来实现 10. 聪明地跨市场、跨资产类别、跨币种、跨所有能跨的,把风险摊得越薄越好。同时用扎实的金融知识。比如衍生品来管理风险。悲观虽是空,但在简单粗暴比多金的时代过去后,也许我们终于迎来了 “知识越多,机会越多”、脚踏实地的时代 11. 总有人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别人的代价,就是我的溢价 12. 钱的跨境流动,对胖子(发达国家)和瘦子(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力度是不一样的:胖子岿然不动,瘦子易垮,但瘦子实在打不过胖子,也只能默默承受。尽管如此,但只要道岔不扳,大方向依然不变 13. 房子是用来住的,我坚决同意。如果是用来住的,理论上不用观望,什么时候买都是最好的时候,前提是您不用借钱买。所以这句话只适用于付现金的土豪,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用在自己身上也挺合适 14. 日布斯基:语言不等于它代表之物。但人类,总是用 “简化” 和 “抽象” 来认识世界 15. 阿兰・德波顿: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16. 本・斯泰尔:世界上有两个东西,价值跟供需没太大关系,更多被用于金融和政治工具,一个是石油,一个是黄金。而在背后撑美元的,不是石油,也不是黄金,而是世界上最深、最有流动性、最透明的美债 17. 立场要有,但实践时最好精神分裂。决策应该是不同理论、不同原则合力作用的结果。如果一根筋,或只用单一原则判断,政策一定会走偏 18. 别难过,其实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 “公平” 19. 什么叫有三观?意思是有一个中心、一套核心哲学,可以向自己解释世界是怎么运转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 20. 今天,所有人都知道黄金≠货币。这是共识 21. 共识会变,但是一个新共识形成的过程,是不变的 22. 最高境界,永远不是 “能用”,而是 “还在用” 23. 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性优先 24. 不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是引导别人自愿地说出该说的话,这就是反诘法,或者叫作精神 “助产术” 25. 靠报纸上的新闻来做交易决策,就像盯着后视镜开车,对前方路况的辨认没有任何帮助。原来自己一直都在用噪音勾画未来 26. 这是一个 “噪音” 比 “信号” 增长更快的时代,有数据显示,80% 的新闻和 90% 的朋友圈消息都是 “噪音” 27.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气韵,也有它要解决的主题;每个时代都脱离不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生活在具体情境中,入戏太深,碰到噪音,困惑不断,绝望与希望交织,但仍然在重复既往的故事 28. 三个臭皮匠,其实不如半个诸葛亮,集体容易非理性 28. 所有的 “金融创新”,无非就是两件事:证券化:找到一种把原来不能卖的东西卖掉的方法加杠杆:找到一种让原来不能长大的东西长大的方法 29. 刘慈欣:看来在金融行业中,附加值越高的领域,就越需要以人为本的服务,就越不容易被机器和新业态取代;而路演、配售、做市商这些标准化工种,被取代则是不可避免的

      8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想问问佛,生于人间,何罪之有?佛说:无罪岂会生于人间。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信息和服务业、关键制造业滑落他国、尖端科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代表大众利益的人不知所云、大众自己批判思维退化,辨别真伪不再重要,感觉良好即为真…… 的时候,它便在不知不觉中退回迷信和黑暗。…… 人人庆祝无知(celebration of ignorance)。认知的 bug 会让我们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飞蛾扑火。翻翻历史,随处可见。这个时代的人们,情绪按键人手一个,没有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情绪可能一触即发。只要那个 "合适的人" 或者 "合适的情绪" 出现,不管他是普通人还是疯子,我们遂集体失智,无问对错 —— 不管是在市场上、议会里、街头巷尾,还是广场上。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金融背后是人性

        是罗老师介绍加入城邦的肖小跑才知道他,能看得出虽然年轻,但在金融上见多识广、有自己的见解。从人文、哲学和文学角度来看金融世界,很少看到这种主题的书,挺新奇的。另外作者的视野宽广、笔触灵动,才华跃然纸上。但不知是因为写不深还是担心读者看不懂,落笔总感觉有点跳跃,没说的很明白深入就结束了。不过对于金融世界的复杂多变与天地不仁,还是写的很传神。不知作者是否考虑以写小说的形式来记叙,非常期待。

          转发
          1
        • 查看全部200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