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9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哪里有含混,哪里就会有偏见;哪里有偏见,哪里就会有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蕴藏着认识的动力。
内容简介
本书紧贴“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这个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陈述认识论相关内容,重新诠释以往哲学家的重要思考,试图减少人们关于认识问题的重复性错误,并主要沿着判断、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设、真理、语言、逻辑、心灵(自我)和伦理的顺序自然推进。
本书主要可分为五个篇章:
一、从判断到未知。作者从判断问题入手,在思考中牵连出认识论、表达和推理、含义观念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二、从已知到可能性。阐明了人们对思维活动的认识将问题推向了深层。
三、从假设到真理。本章假设如果从经验起源出发,阐明了理性认识必然就是哲学的任务。
四、从语言到逻辑。本章通过直观考察逻辑推理或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试图保证意义的准确性。
五、从自我到伦理。本章阐述了在单个的小认识单元中,伦理考察可以伴随任何认识向度而出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1. 表述中必然存在含混
- 2. 思考是为了寻找意义
- 3. 思想始于情绪的触动
- 4. 对一致性理解的设想
- 5. 偏见的成因及其意义
- 6. 假定或综合的意识流
- 7. 阅读中对意义的盲视
- 8. 词语有其自身的生命
- 9. 概念有其自身的使命
- 10. 著作有其自身的命运
- 11. 日常语言乃术语之源
- 12. 逻辑作为纯粹的描述
- 13. 语言表达的原初困境
- 14. 哲思作为孤独的生活
- 一 从判断到未知
- 15. 判断的基本含义
- 16. 关于系词的四种研究
- 17. 判断通向的是确定性
- 18. 标准有其自身的范围
- 19. 直观乃一切方法之母
- 20. 惊异并非哲学的起点
- 21. 从范围考察到认识论
- 22. 词义设计与理解活动
- 23. 严密的与通俗的表述
- 24. 目的是行动前的信念
- 25. 相信作为意识的情态
- 26. 认识边界的循环解释
- 27. 定义概念的双重困境
- 28. 模仿他人定义产生谬误
- 29. 语言在表达中的局限性
- 30. 认识动力与理性的设定
- 31. 困惑是认识动力的体现
- 32. 溯义的方法与认识编码
- 33. 含义多寡决定词义深度
- 34. 理解中的结构与形式
- 35.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起源
- 36. 原初意义是被设定的
- 37. 认识与认识论的任务
- 38. 词语是对意义的固定
- 39. 对象是被规定的对象
- 40. 界限概念源于“土地”
- 41. 观念是认识对象的转化
- 42. 为何会形成晦涩的表述
- 43. 未知体现了认识的动力
- 44. 未知的未知引发的矛盾
- 二 从已知到可能性
- 45. 念头的消失和它的隐遁
- 46. 思维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 47. 认识的起源中蕴含宽容
- 48. 哲学是哲学家个人的事
- 49. 设定的含混会导致悖论
- 50. 重启认识论思考的必要
- 51. 意识活动中遇到的迷阵
- 52. 语言是克服含混的手段
- 53. 认识是主动的操作活动
- 54. 范围与纯粹范围的区别
- 55. 思考就是隔离后的整合
- 56.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意义
- 57. 偶然性作为认识的动力
- 58. 问题是认识动力的体现
- 59. 未知与可能性相互关联
- 60. 认识是对可能性的克服
- 61. 经验性认识与纯粹认识
- 62. 方法作为认识行为
- 63. 目的蕴含认识动力
- 64. 目的自身的含混性
- 65. 可能性是研究对象
- 66. 目的及其实现逻辑
- 67. 论述常有暗含之物
- 68. 相对主义作为方法
- 69. 论证作为表达方式
- 三 从假设到真理
- 70. 假设与设定的关系
- 71. 设定的经验性起源
- 72. 同一性及其含混化
- 73. 思维的同一与差异
- 74. 描述中的设定行为
- 75. 假设是经验的借用
- 76. 相信就是再度呈现
- 77. 信仰与科学的信念
- 78. 科学是无尽的活动
- 79. 信仰与科学的关联
- 80. 从相信嬗变到怀疑
- 81. 怀疑作为认识动力
- 82. 从怀疑进入认识论
- 83. 哲学作为根本认识
- 84. 逻辑与哲学中的真
- 85. 意识中给出的“真”
- 86. 理性作为认识动力
- 四 从语言到逻辑
- 87. 内在话语与外在话语
- 88. 语言表述与词语充实
- 89. 语言表述与理解发生
- 90. 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
- 91. 深层认识的表述困境
- 92. 从语言进入哲学研究
- 93. 声音蕴含思考的力量
- 94. 两种不同的先入之见
- 95. 本能地与主动地悬置
- 96. 从认识发生思考词义
- 97. 语言表述是可替换的
- 98.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吗
- 99. 两种不同的认识前提
- 100.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
- 101.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 102. 明晰性的纯度与实证
- 103. 逻辑论证离不开直观
- 104. 真理不是逻辑证明的
- 105. 逻辑先后与时间先后
- 106. 意识活动和认识活动
- 107. 认识对象作为意识显现
- 108. 先天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 109. 荒谬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 110. 客观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 111. 先天基础作为意识设定
- 112. 彻底的认识和普通认识
- 113. 从认识的起源澄清问题
- 114. 非逻辑的意义表达方式
- 115. 庄子所论的三种表达方式
- 116. 意象作为表达意义的方式
- 117. 逻辑精神与诗性精神
- 118. 牵引出新内容的两种方式
- 119. 逻辑作为表述真理的方式
- 120. 真理在普通认识中的起源
- 121. 前提不决定认识的可靠性
- 122. 相对主义在认识中的起源
- 123. 知识的表述不是知识本身
- 124. 如何理解更深层次的认识
- 125. 人性就是产生追问的基础
- 五 从自我到伦理
- 126. 自我作为思考人性的起点
- 127. 意识自我与第一人称的我
- 128. 本身在意识活动中的起源
- 129. 他者在意识活动中的起源
- 130. 意识发生中的他者的自我
- 131. 交流的起源与思考的发生
- 132. 习惯性思考中的自我确认
- 133. “我”在日常世界中的消失
- 134. “我”在意识世界中的重生
- 135. 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出场
- 136. 意识自我中的他者及含义
- 137. 个体的认知与群体的认识
- 138. 群体目的蕴含的历史维度
- 139. 主动的选择只能在生存中
- 140. 个体观念向群体观念传动
- 141. 个别观念向一般观念传动
- 142. 主动选择在认识中的起源
- 143. 价值作为伦理问题的核心
- 144. 人性作为主动选择的前提
- 145. 人性在认识活动中的起源
- 146. 伦理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分
- 147. 生存作为生命的必然选择
- 148. 艺术在生命活动中的起源
- 149. 伦理作为行为的协调机制
- 150. 认识作为伦理行为的助手
- 151. 精神的进步与文化的形成
- 152. 伦理的结论作为人的需求
- 153. 内心的坚守作为认识动力
- 154. 若无必要,无人愿意求知
- 结语
- 155. 无尽的论题
- 156. 认识的断裂
- 157. 哲学的限度
- 158. 温情的怀疑
- 159. 心灵的脐带
- 160. 遗忘了可能
- 主题索引
- 人名索引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