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之一,本书属于初中阶段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孙犁作品中的多个经典篇目,展现了孙犁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其代表作《荷花淀》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了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读
  • 荷花淀
  • 芦花荡
  • “藏”
  • 丈夫
  • 光荣
  • 纪念
  • 嘱咐
  • 吴召儿
  • 得胜回头
  • 民校
  • 向导
  • 神仙山
  • 姑家
  • 截击
  • 联想
  • 琴和箫
  • 小胜儿
  • 山地回忆
  •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 相片
  • 采蒲台的苇
  • 安新看卖席记
  • 黄鹂
  • 石子
  • 服装的故事
  • 童年漫忆
  • 听说书
  •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 吃粥有感
  • 《红楼梦》杂说
  • 书的梦
  • 夜思
  • 读萧红作品记
  • 乡里旧闻
  • 度春荒
  • 凤池叔
  • 干巴
  • 木匠的女儿
  • 老刁
  • 菜虎
  • 光棍
  • 外祖母家
  • 瞎周
  • 楞起叔
  • 根雨叔
  • 玉华婶
  • 疤增叔
  • 秋喜叔
  • 大根
  • 刁叔
  • 老焕叔
  • 报纸的故事
  • 亡人逸事
  • 芸斋琐谈
  • 谈妒
  • 谈才
  • 谈名
  • 谈谀
  • 谈谅
  • 谈慎
  • 谈忘
  • 谈迂
  • 谈书
  • 谈稿费
  • 谈师
  • 谈友
  • 谈文学与理想
  • 谈改稿
  • 谈读书
  • 谈修辞
  • 谈评论
  • 谈爱书
  • 爱书续谈
  • 我和古书
  • 我中学时课外阅读的情况
  • 谈“打”
  • 改稿举例
  • 实事求是与短文
  • 谈简要
  • 谈“印象记”
  • 文学与乡土
  • 谈赠书
  • 谈通俗文学
  • 谈鼓吹
  • 官浮于文
  • 诗外功夫
  • 听朗诵
  • 谈死
  • 谈“补遗”
  • 谈照相
  • 照相续谈
  • 母亲的记忆
  • 青春余梦
  • 老家
  • 告别
  • 书籍
  • 字画
  • 瓶罐
  • 字帖
  • 印章
  • 镇纸
  • 残瓷人
  • 知识链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孙犁:一头犁田的牛

    孙犁的个人简介和文学成就,网上一搜便是,可看完不觉使人疑惑 —— 孙犁的文字到底怎样,读者到底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里摘录《大辞海》介绍如下:// 孙犁(1913—2002) 中国作家。原名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抗战爆发后曾任职于华北联大、《晋察冀日报》。1944 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1949 年后到《天津日报》工作。曾任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为 “荷花淀派” 的开创者。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尺泽集》、《无为集》等。有《孙犁文集》行世。// 可见,这书不读是永远无法知晓的。孙犁的回忆散文,多以身边亲近,有深刻印象的人事物为主 —— 好像大多此类文字都不免如此。回忆父亲、母亲、妻子、村人、过往的生活经历等,语言可以说没什么特点,我们善于将这样的语言概括为:平实、自然、质朴、于简言中感受作者的真挚热烈或是深沉…… 确然如此,可我总想,作者何以将人生经历介绍的近乎旁人之事,平白直叙,少有浓墨重彩,大加渲染之笔。(非亲自去读,不得此感)何以至此?或是故意为之,主动克制,既已过去,又难以忘却,寥寥几笔便是,无需赘言。抑或是,真情难叙,千万言语,诉诸笔端,所叙不在多矣,难免感伤苦楚,自然不敢放大,细描。就像愁苦至极之人,是连登高抒怀,排解心绪都不敢的。后来才发现作者所属后者,文章中有过说明:“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以下为部分文章摘录,供诸君参看:// 当时我血气方刚,正是一语不合拔剑而起的时候,更何况初入社会,就到了这样一处地方,满腹怨气,无处发作,就对他来了。//// 至于他当初不肯给我钢笔,那不能算吝啬,正如太平年月,千金之子,肥马轻裘之赠,不能算作慷慨一样。那时物质条件困难,为一支蘸水钢笔尖,或一个不漏水的空墨水瓶,也发生过争吵、争夺。//// 当时代变革之期,青年人走在前面,充当搏击风云的前锋。时代赖青年推动而前,青年亦乘时代风云冲天高举。//// 面对湖光山色,第一个感觉是:这就是西湖。//// 我想,什么事说是说,做是做。有时说起来很有兴味的事,实际一做,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说,我最怕嘈杂,喜欢安静,现在置身山林,且系名刹,全无干扰,万籁无声,就觉得舒服了吗?没有,没有。青年时,我也想过出世,当和尚。现在想,即使有人封我为这里的住持,我也坚决不干。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伴侣。//// 这是在艰难的日子里,才能发生的事,才能铸成的感情。//// 那才是一个可亲爱的好青年、好农民、好同志。他叫三槐,才十九岁。//// 柳宗元有言,流徙之人,不可在过于冷清之处久居,现在是,革命战士不可在温柔之乡久处。我忽然不安起来了。当然,这里没有冰天雪地,没有烈日当空,没有跋涉,没有饥饿,没有枪林弹雨,更没有入死出生。但是,它在消磨且已经消磨尽了一位青年人的斗志。我告辞出来,一个人又回到那冷屋子冷炕上去。//// 此时同志,利害相关,生死与共,不问过去,不计将来,可谓一心一德矣。甚至不问乡里,不记姓名,可谓相见以诚矣。//// 总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跟在队伍的后面,还幸而没有落荒。虽然缺少扬厉的姿态,所迈的步子,现在听起来,还是坚定有力的。对对于伙伴,虽少临险舍身之勇,也无落井下石之咎。循迹反顾,无愧于心。//// 昨夜梦见有人登报,关心我和我之工作,感动痛哭,乃醒,眼泪立干。//// 帮我做饭的,为一农村妇女,闻周逝世,抽咽失声。曰:他是好人。人心如明镜清泉,虽尘积风扰,不可掩也。//// 故园消失,朋友凋零。还乡无日,就墓有期。哀身世之多艰,痛遭逢之匪易。隐身人海,徘徊方丈。凭窗远望,白云悠悠。伊人早逝,谁可告语。//// 死去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于是死去了。活着的,是因为不愿意死,就活下来了。这本来都很简单。//// 他说的是事实,在一些大问题上,我没有能帮助他。但我也并不因此自责。我的一生,不只不能在大事件上帮助朋友,同样也不能帮助我的儿女,甚至不能自助。因为我一直没有这种能力,并不是因为我没有这种感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