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6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书详解5G技术与标准,适合移动通信学者、工程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5G无线增强技术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化内容。其中,包括5G车联网技术、5G非授权接入技术、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终端节能技术、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技术、接入增强技术(包括非正交多址标准化过程的介绍)、多连接及载波聚合增强技术等。
本书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这些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及标准化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本书适合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师及希望了解5G相关情况的专业人士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
- 前言
- 第1章 5G无线增强设计概述
- 1.1 5G无线增强设计概览
- 1.2 5G无线增强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思路
- 第2章 接入增强
- 2.1 2步随机接入
- 2.1.1 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
- 2.1.2 整体流程
- 2.1.3 MsgA PRACH
- 2.1.4 MsgA PUSCH
- 2.1.5 功率控制
- 2.1.6 MsgB设计
- 2.2 非正交多址
- 2.2.1 基于比特级处理的多址标识
- 2.2.2 基于符号级处理的多址标识
- 2.2.3 其他多址标签设计
- 2.3 小结
- 第3章 增强多天线技术
- 3.1 增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 3.1.1 基本原理
- 3.1.2 码本结构
- 3.1.3 码本参数指示
- 3.1.4 CSI丢弃以及码本子集约束
- 3.1.5 端口选择码本
- 3.1.6 UCI上报
- 3.2 增强波束管理
- 3.2.1 基本原理
- 3.2.2 降低开销和时延
- 3.2.3 SCell波束失效恢复
- 3.2.4 L1-SINR
- 3.3 多点协作传输
- 3.3.1 基本原理
- 3.3.2 S-DCI方案
- 3.3.3 M-DCI方案
- 3.3.4 URLLC增强方案
- 3.4 上行满功率发送
- 3.4.1 基本原理
- 3.4.2 Mode 0方案
- 3.4.3 Mode 1方案
- 3.4.4 Mode 2方案
- 3.5 参考信号增强
- 3.5.1 基本原理
- 3.5.2 基于CP-OFDM波形的PDSCH/PUSCH的DMRS增强
- 3.5.3 基于DFT-s-OFDM波形的PUSCH/PUCCH的DMRS增强
- 3.6 小结
- 第4章 定位技术
- 4.1 概述
- 4.2 NR R16定位技术介绍
- 4.2.1 NR E-CID定位技术
- 4.2.2 NR DL-TDOA定位技术
- 4.2.3 NR UL-TDOA定位技术
- 4.2.4 NR Multi-RTT定位技术
- 4.2.5 NR DL-AoD定位技术
- 4.2.6 NR UL-AoA定位技术
- 4.2.7 NR RAT混合定位技术
- 4.3 定位测量值
- 4.3.1 UE定位测量值
- 4.3.2 基站定位测量值
- 4.3.3 定位测量值的取值范围和分辨率
- 4.3.4 定位测量值质量指示
- 4.4 下行定位参考信号
- 4.4.1 DL PRS设计
- 4.4.2 DL PRS配置
- 4.5 上行定位参考信号
- 4.5.1 上行定位参考信号设计
- 4.5.2 上行定位参考信号配置
- 4.6 物理层过程
- 4.6.1 下行物理层过程
- 4.6.2 上行物理层过程
- 4.7 定位协议架构和高层定位过程
- 4.7.1 定位架构
- 4.7.2 定位功能概述
- 4.7.3 定位过程
- 4.7.4 定位安全
- 4.7.5 广播定位辅助数据
- 4.8 非RAT相关定位方法
- 4.8.1 概述
- 4.8.2 A-GNSS
- 4.8.3 大气压力传感器定位
- 4.8.4 WLAN定位
- 4.8.5 蓝牙定位
- 4.8.6 TBS定位
- 4.8.7 惯导定位
- 4.9 定位性能
- 4.10 小结
- 第5章 终端节能技术
- 5.1 概述
- 5.2 技术原理
- 5.2.1 PDCCH监听减少
- 5.2.2 时域自适应节能
- 5.2.3 频域自适应节能
- 5.2.4 天线域自适应节能
- 5.2.5 无线资源管理测量节能
- 5.3 DRX优化
- 5.4 辅小区休眠行为
- 5.4.1 辅小区休眠行为引入
- 5.4.2 辅小区休眠行为状态转换
- 5.4.3 DRX激活期内辅小区休眠行为指示
- 5.5 节能信号设计
- 5.5.1 节能信号功能
- 5.5.2 节能信号传输信道
- 5.5.3 节能信号DCI格式
- 5.6 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
- 5.6.1 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原理
- 5.6.2 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流程
- 5.6.3 跨时隙调度节能方案指示
- 5.7 最大MIMO层数自适应节能技术
- 5.8 终端网络协同
- 5.8.1 释放偏好上报
- 5.8.2 配置参数偏好上报
- 5.9 RRM测量放松
- 5.10 小结
- 第6章 V2X
- 6.1 NR V2X总体架构和设计
- 6.2 NR V2X同步机制
- 6.2.1 NR SLSS设计
- 6.2.2 NR S-SSB结构设计
- 6.2.3 NR PSBCH内容设计
- 6.2.4 S-SSB资源配置
- 6.2.5 Sidelink同步优先级设计
- 6.3 物理层结构
- 6.3.1 时频结构
- 6.3.2 资源池配置
- 6.3.3 PSSCH
- 6.3.4 PSCCH
- 6.3.5 DMRS
- 6.3.6 PSFCH
- 6.3.7 AGC
- 6.4 物理层过程
- 6.4.1 HARQ过程
- 6.4.2 功率控制
- 6.4.3 CSI反馈
- 6.5 资源分配
- 6.5.1 模式2资源分配过程
- 6.5.2 模式1资源分配过程
- 6.6 小结
- 第7章 5G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
- 7.1 5G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综述
- 7.2 5G URLLC R16标准化设计
- 7.2.1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增强
- 7.2.2 上行控制信息反馈增强
- 7.2.3 物理上行数据信道增强
- 7.2.4 上行免授权传输增强
- 7.2.5 下行半静态调度增强
- 7.2.6 上行终端间复用
- 7.2.7 上行终端内不同业务复用
- 7.3 小结
- 第8章 接入回传一体化(IAB)
- 8.1 概述
- 8.2 IAB网络架构及协议栈
- 8.2.1 网络架构
- 8.2.2 协议栈
- 8.3 物理层设计
- 8.3.1 IAB节点发现和测量
- 8.3.2 IAB节点随机接入
- 8.3.3 IAB同步定时
- 8.3.4 IAB资源复用
- 8.4 IAB承载映射及路由
- 8.4.1 承载映射
- 8.4.2 路由
- 8.5 IAB拓扑管理
- 8.5.1 IAB节点启动
- 8.5.2 IAB节点迁移
- 8.5.3 IAB节点无线链路失败
- 8.6 其他
- 8.6.1 流控
- 8.6.2 低时延调度
- 8.6.3 LTE路径传输F1-C数据
- 8.6.4 IP地址获取
- 8.7 小结
- 第9章 5G免许可接入设计
- 9.1 5G免许可接入设计整体考虑
- 9.1.1 免许可频段监管规则
- 9.1.2 免许可接入频段及部署场景
- 9.1.3 免许可接入频段物理层设计
- 9.2 免许可接入标准化设计
- 9.2.1 初始接入信道及信号设计
- 9.2.2 下行信道及信号设计
- 9.2.3 上行信道及信号设计
- 9.2.4 信道接入过程设计
- 9.2.5 初始接入过程增强
- 9.2.6 HARQ增强
- 9.2.7 预配置增强
- 9.2.8 大带宽增强
- 9.3 小结
- 第10章 5G双连接和载波聚合
- 10.1 背景
- 10.1.1 5G CA
- 10.1.2 5G MR-DC
- 10.1.3 MR-DC和NR CA增强的R16立项内容
- 10.2 NR CA增强
- 10.2.1 不同子载波间隔的跨载波调度/CSI-RS触发
- 10.2.2 异步CA
- 10.2.3 减时延
- 10.3 MR-DC增强
- 10.3.1 NR-DC上行功率控制
- 10.3.2 上行传输增强
- 10.3.3 减时延
- 10.3.4 降开销
- 10.4 小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