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6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实际案例的对比和深度剖析:从小培养目标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人拥有成功而幸福的人生,有些人拥有波折和伤感的人生,造成年轻人未来人生轨迹不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卓越天资和优秀学习能力?是父母的栽培和物质条件的给与?本书会告诉你:都不是!今天年轻人心里普遍缺乏的动机来源,是对目标感的认识不清。
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社会的不确定性变得越来越高的世界里,当前父母最紧迫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们获得有益的方向感,使他们能够跨越雷区——威胁他们这一代人的漂泊、迷茫、冷漠、焦虑、恐慌以及自我沉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目标感》出版之际
-
前言
-
第1章 漂泊的青春
-
一项关于年轻人目标的研究
-
无所事事的汤米
-
被困住的本杰明
-
总想逃离的杰西卡
-
抑郁和焦虑的少年
-
“未做承诺”的状态和成年早期
-
在步入中年时无法获得满足感
-
目标、承诺与年轻人的幸福
-
第2章 为什么目标对精彩的人生是如此重要
-
目标的特征
-
皮亚杰带给我的启示
-
崇高的目标与卑劣的目标
-
可以在何处找寻目标
-
科学和宗教的共通之处
-
现实的考虑与更大的益处
-
第3章 谁在茁壮成长,谁又未走上人生正轨
-
年轻人目标的来源
-
疏离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与目标明确者
-
缺乏目标的疏离者
-
空想者
-
浅尝辄止者
-
目标明确者
-
深受目标困扰者
-
第4章 对有高度目标感者的深入访谈
-
瑞恩的井
-
耀眼的妮娜
-
帕斯卡的音乐梦想
-
改变废机油回收方式的芭芭拉
-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
第5章 超越急功近利的文化
-
超越急功近利的思维: 在校园中
-
超越急功近利的文化: 在社区和媒体中
-
超越急功近利的指引: 在家庭里
-
父母的指引
-
第6章 家庭中的目标感培养
-
一些孩子是否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有目标感
-
从认真倾听中寻找火花,然后借此点燃孩子的激情
-
利用生活中的时机展开对话
-
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并给予支持
-
告诉孩子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
-
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
-
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
-
鼓励创业精神
-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
让孩子逐渐从责任中获得一种力量感
-
第7章 为年轻人打造有目标感的文化
-
关于年轻人目标的社区建设
-
发展社区的积极措施
-
培养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
学校中的目标感培养
-
正面的榜样
-
过往已去,未来将至
-
附录: 青少年目标研究中的调查问卷
-
家庭目标清单
-
出版说明
展开全部
一个目标,只有从中汲取力量才是不错的目标。
看完内心想要寻找 “目标” 的答案,有很大的启发。确定一个长期目标的三个特点:他们自身的能力;世界对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需要;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所体会的愉悦感。” 结合我自身的从教经历来看,自己在初中时候就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相处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于是心中有了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但距离好老师的标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父母行事准则
书摘:我们从对年轻人的人生目标感从何而来的大量研究中,总结出我们认为很关键的一组因素。这些准则,希望父母可以利用一切出现的机会(从日常生活的间隙到更为正式的场合)经常地回顾(它们值得反复强调),并铭记在心:● 从认真倾听中寻找火花,然后借此点燃孩子的激情● 利用生活中的时机展开对话● 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并给予支持● 告诉孩子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 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 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 鼓励创业精神●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让孩子逐渐从责任中获得一种力量感
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慢慢的天天向上吗?准确的告诉你:不是
这是昨晚读书群里一个真实的对话。一个初出茅庐三观很正的妹子,一脸稚气的说: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慢慢的天天向上吗?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天真的认为的。可惜,现实的生活中却并不是如此。在我 27 岁那年,从制作岗位赚到了教培领域,虽然东家没变,但是业务变了。当时正值老罗语录风靡全网,而老罗也离开了新东方,创办了老罗英语培训。一个插科打诨却讲课巨牛的胖子,成为了我的榜样。我也是个胖子,也自认技术很牛,讲课不错,还幽默。自然也想混成 CG 培训界的 “李胖子”。再加上电影《独领风潮》《光荣之路》《卡特教练》的影响,又有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视频的感动,那时的我真的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当时的我秉承着一个原则,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也确实遇到过几个特殊的学生,但是整体接触下来,只要你认真教,想办法教,这些孩子都是非常愿意学习的。教学相长,彼此鼓励,那真的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活久见这一定律终于得到实现。一群二十出头的孩子,上课居然还要维持纪律。上大学的课程,居然还要提醒上课不要说话。而出勤率是你不要求,他们真的就可以一学期不来(要知道我那个可是天天上课,不是一周两节那种。)最后还会给老师扣一个不管的帽子。从 2007 年开始到现在,我也算是教了十几年课了。真的像老话说的那样:一代不如一代。之前我也听过那句,上一代人看下一代总是塌腰的,但实际上,他们的能力远胜过上一代,无论是见识还是素质。曾经有一段世界,我也是非常认同这一论调的。所以,每次当我觉得学生怎么就那么冥顽不灵食古不化时,我都是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讲的还不够好,是不是方法不对,是不是我自己的认知错了。然而,并不是。先来说一下,那句认为下一代人塌腰的话。其实没有塌腰的那些,就是各个班级里的那些学霸。他们无论哪个老师来讲都问题不大,本身能力就很强。而那些大家觉得不行的,其实后来事实证明也确实是不行的,并不存在长大了就会自然变好。你也许会反驳,身边的谁谁谁就后来怎么怎么着了。对不起,我这里说的是概率问题,小概率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不能拿来做代表。老百姓的认知就是分两块。一方面是国家大事,那都是人中龙凤书写的。学霸们成长到一定年纪成为掌控这个国家的阶层,他们有话语权,你自然认为新一代人并没有塌腰,觉得越是年轻的一代越牛逼。而另一方面就是鸡毛蒜皮,身边的那些不争气的,影响力可能就只波及到身边的寥寥数人。所以,你不会觉得他能代表所有人,你觉得他才是少数,是那烂泥扶不上墙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大多数人都是分母,过得都是寻常百姓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教书育人的心还有,但却不想再无罔的投入精力了。我承认有些年轻人,你真的投入精力是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让他变好的?可成本呢?当你把用在他身上的精力转到其他更愿意学习的同学身上,也许可以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为啥写个读书感悟,前面先来这么一大堆闲话呢?因为今天读的这本书《目标感》,作者威廉戴蒙其实就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我是通过听得到陈章鱼老师讲解这本书,才被吸引过来阅读原著的。可最终读完,我却发现,书里的气质和陈老师解读的角度差异巨大。简单理解,这是一个美国老人(也许是中年人,我不知道)看美国这一代人不努力奋斗,痛心疾首,所以给出了调研数据和一剂治疗药方,不过我觉得作用不大。随着生活的富足,从小无忧无虑长大的一代人,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最基本的生存威胁,是很难产生改天换命的使命感的,这不仅仅在美国,日本、中国也是这样。而那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已经慵懒到深入骨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努力奋斗向上的名族,可通过观看《我的二本学生》和《岂不怀归》我也不觉得这些美好品德可以延续多久。随着日子越来越好,那个奋斗的基因也许会变淡也未可知。随着年级的增大,我越来越理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了。想《目标感》这样的书,没有目标的人根本就不会读。而读的大呼过瘾那些,却恰恰是最优目标感的一拨人,他们只会从书里获得认同,更加加深自己的信念罢了。以前我一直以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是鼓励大家努力的,无论天帮不帮,我们自己的帮助自己。而现在我读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我把我该做的都做了,无愧于心就好。至于是否可以影响到别人,听天由命吧。仅此而已。
- 查看全部105条书评
出版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央级出版社之一,成立于1984年2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介绍世界书刊,团结中外学人,促进国际交流”为宗旨,以“创新、进步、合作”为理念,以为读者提供优质读物,与读者分享阅读乐趣为追求,秉承精挑细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影响力的图书,在引进海外优秀图书和培育本土原创作品上,成果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