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隋唐史学者蒙曼成名作,写尽大隋令人窒息的38年兴亡权斗史。本册为第三部,为你讲述雄略暴君。

内容简介

隋炀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传奇性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那么庄严肃穆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真的是使万人恨,也令万人迷。

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君不见,他功业伟大:大运河沟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阳城威震东方,名传千古。君不见,他才情绝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直追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
  • 序言
  • 第一章 悲情天子
  • 一、 英雄天子
  • 二、 独夫民贼
  • 第二章 炀帝其人
  • 一、 幸运公子
  • 二、 优秀王子
  • 三、 谨慎太子
  • 四、 心狠手辣
  • 第三章 杨谅叛乱
  • 一、 杨谅造反
  • 二、 一举平叛
  • 三、 决胜原因
  • 四、 平叛意义
  • 第四章 营建东都
  • 一、 营建东都
  • 二、 东都形制
  • 三、 洛阳得失
  • 第五章 千秋运河
  • 一、 开河原因
  • 二、 运河构成
  • 三、 运河意义
  • 第六章 游幸江都
  • 一、 巡游江都
  • 二、 安抚江南
  • 三、 炫耀文物
  • 四、 巡游评价
  • 第七章 扬威塞北
  • 一、 出巡塞北
  • 二、 耀武扬威
  • 三、 北巡评价
  • 第八章 经略西域
  • 一、 裴矩献策
  • 二、 双管齐下
  • 第九章 炀帝西巡
  • 一、 天子西巡
  • 二、 万方来朝
  • 三、 东都炫富
  • 四、 评价
  • 第十章 杨素之死
  • 一、 猜忌杨素
  • 二、 杨素之死
  • 三、 评价
  • 第十一章 老臣伏诛
  • 一、 因言获罪
  • 二、 新仇旧恨
  • 三、 诛杀后果
  • 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 一、 薛道衡之死
  • 二、 张衡之死
  •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 一、 前期宰相
  • 二、 朝廷五贵
  • 三、 五贵乱政
  • 第十四章 太子风波
  • 一、 元德之死
  • 二、 齐王犯错
  • 三、 齐王失宠
  • 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 一、 出征原因
  • 二、 准备出征
  • 三、 御驾亲征
  • 四、 出征预测
  • 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 一、 渡辽失将
  • 二、 辽东受挫
  • 三、 止步平壤
  • 四、 铩羽而归
  •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 一、 渡辽出征
  • 二、 血战辽东
  • 三、 狼狈撤军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在政治方面,军事方面,不懂,所以,不多言论。但在个人方面,有触及心灵的感悟。有梦想有才华,有追求也务实。自从当上皇帝,手中全是好牌,可为什么最后却一次次一次次行差踏错,真可谓是高开低走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自信过度了,成了自负。偏偏曾经因为这个有点成功了,次数越多,越会加深这种认同感,一旦有了天下唯我独尊的想法,想要再有人给拉回来就只能靠强权了,可他,就是最大的强权。古语有云,听人劝,吃饱饭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蒙曼的《大隋兴衰四十年 3. 雄略暴君》,这一册主要讲了隋炀帝的一系列大手笔的,每一章做的事情,单独拉出来都可以说是功在千秋,雄才大略:营建东都,千秋运河,游幸江都,扬威塞北,经略西域,炀帝西巡,三征高丽,在位这十几年干了这么多大事,真正做到了?雄才大略,独夫民贼;读到这些历史,可以真正感受到隋炀帝极端聪明,才华横溢,千古奇才;但是性情乖张,做事极端,这两点就是隋炀帝的正面与侧面,隋炀帝,有理想,却急功近利;有才华,却蔑视一切;有功业,却不能造福当时百姓。古往今来,大凡超越现实、急于求成者无不受罚于事物发展规律,望后来者鉴之。这里,我引用张笑宇在商贸与文明里对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生产成本。“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吧。根据经济史学家宁可的估计,西汉一家自耕农一般有五口人,其中主要劳动力一般有两个,每个劳动力耕作的土地面积大约合今天的 14.4 亩;根据土壤条件的不同,14.4 亩的产量折合成小麦大概在 1,450——2,900 斤。与此同时,汉代人口平均每年消费的粮食大约是 480 斤,按每个劳动力负责养 2.5 人计算,所需口粮大约 1,200 斤。乍看起来,即便是条件较差的土地,也有 100 斤左右的余粮。但是,这个数字既没有考虑荒年、歉收,也没有计算税赋和徭役。仅就田税而言,汉初的税收比例是 “十五税一”,按较低的 1,450 斤计算,刚刚好把余粮收走;如果遇上灾年,这家人就要揭不开锅。后来,汉景帝把这个比例改作 “三十税一”,实际上也就是给较差状况的农民每年多留出了 50 多斤余粮。单就这一条,已经足够让汉景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两千年的 “贤帝” 美名。然而,田税并不是西汉农民唯一要承担的负担,西汉农民还需承担人头税(成年人每年约一百二十钱)、财产税(每万钱家资征收一百二十钱,即 1.2% 的税率)和徭役(每个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提供一个月的劳动力,一生中还要额外有两年为国家义务劳动)。此外,即便这些都纳入进去,这里计算的还只是自耕农的状况。如果考虑到佃农,也就是向富户租种土地进行耕种的农民,地租比例在 1/3 左右,而像这样的收租比例,佃农连自己吃饱饭都困难,被迫典身为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汉代只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缩影。根据气候学家的估计,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温暖期,粮食产量水平还算比较高。但即便是在这些年代,根据我们的税赋负担统计,农民也只是勉强能够温饱,一遇天灾人祸,就要卖身为奴隶,罔论安居乐业。而且,“十五税一” 的负担刚好把农民生产的剩余财富压榨殆尽,让其维持在生存线上下,这可能不是偶然,而是在漫长的零增长社会博弈中,统治阶层自发摸索到了对农民极限压榨水平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正常年份下,武士集团对农民的统治刚刚好达到了没有官逼民反的程度。如果遇到天灾减产,大规模起义就无法避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依然高质量

        迫不及待想看最终册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