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水照先生对北宋文学的“集团化”梳理。

内容简介

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北宋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北宋文人和北宋文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本书通过分析钱幕僚佐集团、欧门进士集团、苏门学士集团,这三个时间上前后相继、人员上传薪接脉的文人集团的构成、群体特点、文学活动,为人们展现了北宋的社会文化和士人精神生长、演变的主要线索,以及北宋诗歌、散文、歌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论
  • 第一节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的特征
  • 第二节 文学结盟思想的文化背景:崇尚“统”的社会思潮
  • 第一章 钱(惟演)幕僚佐集团
  • 第一节 集团构成
  • 第二节 地域环境
  • 第三节 机制一:古文写作的发轫
  • 第四节 机制二:宋诗新貌的孕育
  • 第五节 机制三:一代文宗的初露头角
  • 第二章 欧(阳修)门进士集团
  • 第一节 嘉祐二年贡举事件的文学史意义
  • 第二节 “欧公文章,独步当世”:对尹洙的超越
  • 第三节 “言由公诲,行由公率”:“欧曾”真脉相传
  • 第四节 “修辞立其诚”:写作原则的坚持
  • 第五节 “精金美玉”:写作态度的示范
  • 第三章 苏(轼)门“学士”集团
  • 第一节 苏门的形成过程与人才网络结构
  • 第二节 苏门的性质和特征
  • 第三节 苏门的词评和词作
  • 第四节 从苏轼、秦观词看词与诗的分合趋向
  • 第五节 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
  • 结束语:后苏东坡时代
  • 引用书目
  • 人名索引
  • 各章节首发一览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朝文人党而不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是如何传承的?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61 本(134)#《北宋三大文人集团》🚢北宋时期,在文化繁荣和成熟的整个背景下,文学领域内也产生了许多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文人群体。曾巩、王安石等江西籍文人是以地缘关系而组成的作家群,孙复、石介、张绩等则以师弟递相传承的学缘关系为中心,二宋(庠、祁)、二尹(源、洙)、二苏(舜元、舜钦)兄弟则以血缘关系而并称于世,西昆体乃是源于馆阁诸臣一时唱和而构成友伴关系的群体,等等。这些文学群体都是以成员之间的文学交往为基础的。🚢以钱惟演、欧阳修、苏轼为领袖或盟主的文学群体,代代相沿,成一系列:前一集团都为后一集团培养了盟主,后一集团的领袖都是前一集团的骨干成员。因而在群体的文学观念、旨趣、风格、习尚等方面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盟主的产生主要是由才能的优化选择的自然结果,甚至前一代盟主的个人亲疏厚薄的意向也不能完全左右,这是文人集团稳固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北宋这种具有连续性、系列性的主盟形式,使文学的发展不断获得延续的力量,同时也不断获得新的属性。这在以前是罕见的。🚢北宋文人的文学结盟意识,比起前人来显得更为强烈和自觉,已演成与文人们价值取向稳固相连的、普遍的社会心理。钱惟演之所以对幕府文士礼待优渥,“不撄以吏事”,是出于培养传人的自觉期望。他曾对谢绛、尹洙、欧阳修等人说:“君辈台阁禁从之选也,当用意史学,以所闻见拟之。” 这位馆阁学士出身的西昆体代表作家,正以自己的模式企待于后辈。🚢“大一统” 是中国传统的基本文化精神之一,因而正统论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史学史中成了长久的论题,北宋以后仍然聚讼纷纭;但北宋时期却是其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重要阶段,显示出理论思维的初步成熟。其时文学结盟思想的自觉和强烈,正是同一政治格局大转型时代的精神产物。🚢正统、道统、文统、佛统、朋党论、文学结盟思想等等,实际上构成一个相互维系、彼此加固的观念体系,构成为时代的精神氛围。它之所以在北宋得到普遍强调,并在秦汉以来思想资料基础上日趋系统化、理论化甚至神圣化,乃是政治体制大转型时期的产物,也是被内外交困的现实危机感所诱导、激发而成的。从此,以维护自尊感、权威感、集团性为目的统续意识,成为我们民族的重要价值观念。🚢理解了钱惟演本人的文人气质和创作情况,才能更确切地把握他在洛阳文人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是依靠他的权力,为文学群体提供了必要的 “社会闲暇”,这是文士们进行文学创作和展开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钱惟演的另一特点是文学上的宽容和奖掖后进的精神。他作为西昆体作家,并不强制推行西昆体诗文。以钱惟演为核心、谢绛为实际盟主的洛阳文人集团,今可考知姓名者共约二十二人。前引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一诗已列名十一人。🚢欧阳修自宋仁宗天圣、明道间登上政坛、文坛,经过三十多年广泛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其卓异的创作实绩和人格魅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 “欧门”。其间嘉祐二年(1057)的知贡举事件,对于 “欧门” 的组成、文风的改革乃至宋代文学的发展导向,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北宋时期的第一个文学高潮也随之同时出现。🚢欧门的形成,实际上是欧阳修与举子们的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举子们选择他,他也选择举子们。就欧阳修一面而言,其选择趋向有二:一是重视外地举子胜于京师生徒。二是以实际的才具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并以此形成 “欧门” 的核心,从中选择主盟的后继人。欧门是自然形成、并无严格结构关系、也无明确权利和义务规定的松散群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平实之作。梳理北宋文人群体基本情况,科举大发展、文官政治、儒学复兴等几大因素作用。群体内部构成复杂,不能简单论之,后山在元佑苏门极盛之时仍刻意保持距离,即是一例,后山不甘附于稷尾,仍以诤友大义责诸公,难矣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