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思维策略的不同,正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

内容简介

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思维策略的不同,正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

生活中,我们往往凭着直觉决策和行动,而且认为这种直觉和偏好很可靠。但这个世界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时,我们的大脑无法适应如此多变的环境,并且我们往往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可其中存在认知偏误。

因此,我们需要《清醒思考的策略》这套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策略法”的思维工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1 心理账户 如何将损失转化为收益
  • 2 修正的巨大作用 为什么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
  • 3 誓言 将固执当成一项策略
  • 4 黑匣子思维 为什么每次跌倒都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 5 适得其反 为什么节省时间的因素往往会成为时间的窃贼
  • 6 美好生活的消极艺术 不要做错事,正确的事情就会发生
  • 7 卵巢彩票 为什么你的成功并不是你应得的
  • 8 内省错觉 你要把感受当回事,但不是自己的感受
  • 9 真诚性陷阱 为什么你需要一位“外交部长”
  • 10 五秒说不 小恩惠,大陷阱
  • 11 专注点幻觉 为什么住在加勒比海不会让你感到更快乐
  • 12 “蒸发”的宝贝 我们为什么要少购物,多体验
  • 13 滚蛋吧,金钱 为自由做存储
  • 14 能力圈 为什么一定要看到能力圈的边界
  • 15 坚持的秘密 为什么无趣的人会比冒险家更成功
  • 16 使命的压迫 做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 17 好名声的牢笼 将自己从外部评价模式转换到自我评价模式
  • 18 “历史终结错觉” 你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人
  • 19 生命的“小意义” 哪些目标你能完成,哪些不能
  • 20 两个自我 为什么你的生活不是一本相册
  • 21 记忆账户 经历远胜回忆
  • 22 生活的故事皆为谎言 为什么我们会怀揣着一个错误的自我印象游历世界
  • 23 美好的人生旅程,胜过优雅的死亡 为什么不要去想濒死的那一刻
  • 24 自我怜悯的旋涡 挖掘过去为什么毫无意义
  • 25 快乐论与实现论 如何让乐趣和意义彼此互补
  • 26 尊严圈(上) 即或不然
  • 27 尊严圈(中) 一旦你从外部垮掉
  • 28 尊严圈(下) 与魔鬼的契约
  • 29 忧虑之书 如何关闭头脑中的“扬声器”
  • 30 意见的火山 为什么不持观点会让人更加自在
  • 31 精神堡垒 幸运女神的轮盘
  • 32 嫉妒 魔镜,魔镜
  • 33 治病不如防病 避免让问题出现,胜过动手解决问题
  • 34 心中的救济工作 为什么你不应当为世界的现状负责
  • 35 专注力陷阱 如何对待自己最宝贵的资源
  • 36 读书要减量加次 我们阅读的方式是错误的
  • 37 教条的陷阱 为什么理论家总会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 38 思维减法 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 39 思考极点 思考好比手电筒,行动才是探照灯
  • 40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角色调换
  • 41 改变世界的幻想(上) 不要痴迷于“伟人理论”
  • 42 改变世界的幻想(下) 为什么我们不应将任何人(至少不应将自己)奉上圣殿
  • 43 “正义世界”的谬论 为什么生活看起来不像一部经典的侦探小说
  • 44 货物崇拜 不要制造“稻草飞机”
  • 45 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你就是赢家 为什么常识只适合作为业余爱好
  • 46 军备竞赛 远离战场的理由
  • 47 让偏执狂成为你的朋友 为什么你要认识“圈外人”,但却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
  • 48 秘书问题 为什么我们人生中的样本太少
  • 49 期望管理 期望值越低,幸福感越强
  • 50 史特金定律 如何调节自己的“垃圾探测器”
  • 51 对谦虚的赞美 将自己看得越轻,生活就会越美好
  • 52 内心的成功 为什么输入比输出更重要
  • 后记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比聪明人差在哪?缺乏思考工具

    本书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思考工具。这里讲一个把心理账户这个概念反过来用的例子。“心理账户” 是行为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由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萨勒 (Richard Thaler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提出。意思是说人会把钱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账户,对待方式也会因此不同。比如你在大街上捡了一百块钱,花的就会比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的钱更随便。我之前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 - 以后无论怎么赚的钱都同样花好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却把心理账户这个概念反过来用,用于解读生活中的不愉快。比如大家都有因为意外而损失时间或金钱的时候吧,比如超速被罚款,上班堵车,车停在路边被人刮了等等,那肯定会糟心。但如果你事先设立一个意外心理账户,预存一些钱和时间,那么倒霉的时候也就一笑了之,从自己的预设心理账户扣掉一些钱罢了。你虽然无法追回那些已经失去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却可以对事实进行建设性解读 - 提前预设一套心理账户策略,来帮助自己应付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愉快。     伏尔泰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日常不愉快的小事,往往不可预测,永远在错的时候出现,不仅使你疲惫,还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起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比如因为小事生气,回家将气撒在家人然后激化家庭矛盾,于是心情更差精神恍惚更容易出意外。用心理账户来重新解读日常不愉快的小事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招数。     这个工具更底层的逻辑其实是认知心理学的 ABC 理论,Aadversity 逆境)B (belief 信念) C (consequence 结果)。意思是人的感受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A 逆境),而是因为自己对这件事的解读,也就是 B(信念)。古典老师说过,改变了信念,你就改变了感受;改变了感受,也就改变了行动;行动积累起来就开始慢慢改变命运。心理账户就是通过改变对事实的解读来改变信念和感受的一种方法。     这本书中类似的思考工具还有很多。当然无论对于什么思维模型,我们必须要问几个问题 - 它能用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什么问题,适用的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工具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普遍性的解题思路和原则?愿大家都能不断地变得更会思考。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

      为什么一个差劲的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为什么你要断了自己的后路?为什么实践要高于理论?为什么新年时下的决心很难实现?为什么说要真正的理解世界,就要少读新闻?..... 作者继《清醒思考的艺术》之后的又一力作,但是我们会问:思维的错误和行动的错误有何区别? 说真的,其实一点区别都没有。这本书是上一本书的延续,全新的另外 52 个思维错误的解析。说真的,很多思维误区我已经从不同的书上读过了,侧面证明了作者确实是博览群书。有一些我相信很多有见识的读者也确实也早就知道,我自己也是跳着来看的,有一些解析也说服不了我,似是而非,我相信作者,这个教人如何辨析 “思维错误” 的人,也一样有很多思维的误区。我个人感觉,作者只是拿别人的理论,数据,和引证别人的话,去告诉一些作者以为是 “思维误区” 的观点给大家。当然,大部分都是有根有据的,我也很认同。不过,对于本来就思维清晰,理性主义者来说,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说明一个问题,反而说服不了人。因为此类书,并不抱着一个能提供解决方案的目的,重在启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清醒思考的52种兵器》@日啖一书188/700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时刻保持清醒谈何容易!
        但是,《清醒思考的策略》中,罗尔夫・多贝里给我们打造了一把 “瑞士军刀”—— 由 52 种兵器组成,他们将会为我们去芜存菁,让我们的大脑用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式保持清醒,同时也是最平静幸福的状态。


        我们不必求快,不是读完这本书就立马变成了又一个巴菲特,哪怕一周一个 “招式”,用一年的时间来 “慢读” 这本书,也是值得的;我们也不必求全,“一招鲜吃遍天”,“一根针捅破天”,无论哪一条对我没有启发,都是值得的。
        这 52 种兵器,是我们思维进阶的兵器库,是 “适用于 21 世纪的古典生活哲学”。套用作者的句型就是:这些思维工具未必能让我们变得多聪明,但至少会让我们少犯错误。—— 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策略:美好生活的消极艺术 不要做错事,正确的事情就会发生!
        “我们不知道什么能保障我们拥有美好的生活,只知道哪些因素是肯定能破坏它的。
        所以,请有计划地将生活中的 “消极面” 关闭,这样你拥有美好生活的概率便会大幅提升。当然,命运总可能会给你重重的一击:陨石摧毁了你的房子,战争爆发,孩子生病,公司破产。然而命运 —— 顾名思义 —— 正是属于那些你无法左右的因素,所以你也不必庸人自扰。”
        芒格曾说:
        “像我们这类没有追逐大智慧,而是努力不做傻事的人,所获得的长期收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我最想知道的是我会死在哪里,以便让自己从不涉足此地。”
        美好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免说胡话、做蠢事。

        52 种思考策略涉及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至少给我们提了个醒:
        1、对待自己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不需要绝对的 “真诚”。绝对的真诚并非美德。有时只是鲁莽的代名词。
        我的想法、我的情绪,也许 90% 都是垃圾。没啥价值。
        我的过去,对我的未来没啥影响。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2、对待事业和家庭
        要有坚守和承诺。哪怕是 “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 这样的小事。
        要有使命,但也要有奖赏。
        坏事有时也是好事。坏事发生时,要么改变,要么接纳。
        3、对待读书。作者的建议如下:
        读书要减量加次 我们阅读的方式是错误的
        “一本书读两遍的效果,绝非读一遍的两倍,而是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依照我的经验,书读两遍,其效果会翻十倍。某一本书,如果我看完一遍能记住 3% 的内容,那么看完第二遍后我便能记住 30%。
        在放慢节奏、全神贯注地阅读时,汲取的信息量竟会如此之大;在第二遍阅读时,居然能发现那么多新内容;阅读的时候仔细思考,竟会对加深理解有那么大的帮助,这些效果总会令我感到惊奇。”
        4、对待他人:
        巴菲特说过:“优秀的人和卓越的人之间的差别,恰恰在于后者几乎总会说‘不’。”
        因此,请学会运用 “五秒说不” 策略。对于美好生活而言,这是非常好的经验法则之一。
        鞍前马上,有空就读读。这是一套打磨思考决策的兵器,刀刀见血,也刀刀见真!

          1
          1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